如今,有人自稱愛新覺羅后裔,這本身沒什么問題,但如果自稱是“貝勒”“貝子”的話,我們就要對他們的身世打個問號了。
縱使很多人對清朝有芥蒂,但必須承認,他們的宗室襲爵制度可以稱得上合理又科學。拜這個制度所賜,理論上現在的清宗室即便有爵位承襲,貝勒和貝子這兩級爵位也已經自然消亡了。清宗室爵位實際分為十二檔,分別是: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其中親王到貝子是高等爵位,同時也是皇子的封爵區間,四種國公爵位是中等爵位,而下面的四種將軍爵位則是低等爵位。可能有人好奇,為什么能斷定現今沒有貝勒和貝子存在,這就要將清宗室襲爵制度展開說。清的大部分制度都沿襲的明朝,但是對明朝部分制度上面的問題做了些調整,比如“養豬式”宗室制度,清一方面放大了宗室參政議政的口子,讓他們不至于只吃飯不干活,另一方面調整了宗室爵位承襲制度,由明的世襲罔替改為嫡長子遞降襲爵,余子考封襲爵的方式。所謂世襲遞降,簡單來說就是假設你是皇子,被封了個親王爵位,那到了你嫡長子手里就只能襲到郡王爵位,到你嫡長孫就是貝勒,嫡長曾孫就是貝子,到嫡長玄孫就是奉恩鎮國公了。不過,奉恩鎮國公就是這一支系的嫡傳保底爵位,不犯什么大錯正常是不會再往下降了。同理,如果皇子封的是郡王,那么也是這么遞降下來,到奉恩輔國公保底。《梅花烙》里的主角皓禎,其父是郡王,所以他承襲的就是貝勒爵位然而,世襲遞降僅僅應用于嫡長子,對于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子嗣則適用考封制度。所謂考封,顧名思義,就是要通過考試才能獲取爵位(考翻譯、馬箭、步箭三項),而且這個爵位一般相對較低。親王的嫡次子如果考試全部優秀,也不過是個不入八分輔國公,如果考試成績出現平或劣,所獲得的爵位還要再往下走。啟功的曾祖父,主動要求革去自己爵位再去參加難度更高的科舉考試,堪稱宗室奇人由此可見,清朝宗室爵位承襲的遞降速度是非??斓?。你作為一個宗室,只要你的先祖里有一個不是嫡長子,那么你擁有爵位的可能性就非常渺茫。即便你的所有先祖都是一路嫡長子過來,那么除了十二位鐵帽子王以外,剩下來的在一百多年的世襲遞降大環境下,所得爵位最高也不會超過奉恩鎮國公。因此,所有自稱貝勒爺的人都忽視了世襲遞降制度的作用,或者說,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這么一個制度。其實清朝宗室襲爵制度不僅有讓爵位加速稀釋的世襲遞降和考封,還有恩封、功封等能讓爵位往上走的封爵制度??墒嵌鞣夂凸Ψ舛际怯勺谌烁僮鞯模谌烁谇鍦缤銮覐捅偈『缶筒粡痛嬖诹?,所以清宗室的爵位在此之后就只有往下遞降,斷無上升之理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