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是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的。
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
用筆方面
落筆便順鋒而入,行筆中鋒行走,收筆多是順勢帶出,或牽連下筆,或鉤挑出鋒。不再回鋒作頓。
這樣很多筆畫發生了變異,筆畫多為露鋒,筆勢明顯地流暢起來。也使行書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筆,筆畫不過于平直,增加了點畫的動感,使之不至僵滯。
點畫呼應
由于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了點畫的附鉤和挑趯,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系。字形也增加了生動活潑的意趣。
牽絲引帶
點畫間的勾挑使之顧盼呼應,有時將這種呼應通過筆鋒提寫出游絲,連接起來形成兩筆或幾筆,連續寫出,一氣呵成,使字顯得連貫、瀟灑。
簡括省略
前面談到連能把兩筆或幾筆連成一筆寫下來,這其實已起到了簡化的作用,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但其原有筆畫并未減少,只是筆畫之間有牽絲相連,不單獨存在而已。
在行書中還有更省簡的情況,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來的點畫,形成行書中獨有的寫法。
收放變化
較楷、隸、篆等規整嚴謹的字體,行書有一個與草書共同的特點。即它可根據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隨時調整它的字形和筆畫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