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五定律:錢能生錢 | |
◇字體:[大 中 小] 發表評論 | 來源:經濟日報(06/04/19 10:56) |
什么叫理財?就是對個人、家庭財富進行科學、有計劃和系統的管理、安排,簡單說,是關于賺錢、花錢和省錢的學問。有句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知道嗎?每月的工資,零存整取與活期儲蓄,一年下來利息相差2.375倍。
聰明理財五大定律
這幾條理財定律你不妨看看:
4321定律:家庭資產合理配置比例是家庭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資,30%用于家庭生活開支,20%用于銀行存款以備應急之需,10%用于保險。
72定律:不拿回利息利滾利存款,本金增值一倍所需要的時間等于72除以年收益率。比如,如果在銀行存10萬元,年利率是2%,每年利滾利,多少年能變20萬元?答案是36年。
80定律:股票占總資產的合理比重等于80減去年齡的得數添上一個百分號(%)。比如,30歲時股票可占總資產50%,50歲時則占30%為宜。
家庭保險雙十定律:家庭保險設定的恰當額度應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費支出的恰當比重應為家庭年收入的10%。
房貸三一定律:每月房貸金額以不超過家庭當月總收入三分之一為宜。
走出這些理財誤區
誤區一,理財是有錢人的事。錯。工薪家庭更需要理財,與有錢人相比,他們面臨更大的教育、養老、醫療、購房等現實壓力,更需要理財增長財富。
誤區二,有了理財就不用保險。錯。
保險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對于家庭而言,沒有保險的理財規劃是無本之木。
誤區三,投資操作“短、平、快”。錯。
不要以為短線頻繁操作一定掙錢多。
誤區四,盲目跟風,沖動購買。錯。在最熱門的時候進入,往往是最高價的投資,要理性投資,獨立思考,貨比三家。
誤區五,過度集中投資和過度分散投資。錯。前者無法分散風險,后者使投資追蹤困難,無法提高投資效率。
誤區六,敢輸不敢贏。一漲就賣,越跌越不賣。錯。
用于理財的可投資品種主要包括兩類,金融類的投資品種主要有:儲蓄、證券、基金、保險、期貨、黃金、信托。非金融類的投資品種主要有:房地產、實業投資、拍賣、典當、收藏等。
不同階段理財要點
專家將人生分為理財五階段:
單身期 2—5年,參加工作至結婚,收入較低花銷大,這時期的理財重點不在獲利而在積累經驗。理財建議:60%風險大、長期回報較高的股票、股票型基金或外匯、期貨等金融品種,30%定期儲蓄、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較安全的投資工具,10%活期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家庭形成期 1—5年,結婚生子,經濟收入增加生活穩定,重點合理安排家庭建設支出。理財建議:50%股票或成長型基金,35%債券、保險,15%活期儲蓄,保險可選繳費少的定期險、意外險、健康險;
子女教育期 20年,孩子教育、生活費用猛增。理財建議:40%股票或成長型基金,但需更多規避風險,40%存款或國債用于教育費用,10%保險,10%家庭緊急備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