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了,想必大家都忙著給孩子報輔導班,給他們補習各種功課。
而很多粑粑麻麻都忽略了對孩子金錢觀和消費觀的培養,從小規劃金錢對孩子們意義大著呢。
但是讓孩子合理規劃自己的零花錢并非那么簡單,不過,嘀嗒君已經給大家列出了和孩子必簽的合同,也別忘了給孩子一個特別的“名份”哦.......
大家可以打印一張這樣的合同書,把它分為3個協議部分:
1、零花錢收入協議
2、零花錢儲蓄協議
3、零花錢消費協議
在零花錢收入協議上先注明孩子可以從哪些事上得到零花錢。
1、每周基本零用錢十元、固定收入
2、獲得學校獲獎證書可以得到獎金:
可以根據孩子獲獎的名次來決定獎金的多少。
3、做家務賺錢:
很多國家的孩子很小就被灌輸了“有勞才有獲”的觀念。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兩個女兒從小就開始做家務來賺零用錢。讓孩子做一些家務,讓他們從小摒棄不勞而獲的依賴思想,靠自己的雙手吃飯。
比如,大家可以給每項家務明碼標價(僅參考):
·清洗碗筷:5元
·洗衣服:8元
·準備晚餐:15元
·大掃除(1人承包所有的清理):30元
順便附上說明:如果孩子只是完成了任務,但是做得不夠好,要在標價上扣除一部分錢,讓他/她知道只有認真做好了事才會有好的回報。
4、拍賣自己用不著的玩具來賺錢
孩子漸漸長大,有一些玩具就不喜歡玩了,這時候,可以讓孩子去拍賣自己用不著的玩具。
拍賣前:
·讓孩子把用不著的玩具都整理出來,依次分類
·告訴孩子壞的玩具不拿出來賣,但可以贈送給需要的人
·讓孩子根據玩具使用的新舊程度來決定價格,家長可以適當調整
·家長可以號召其他鄰居或朋友為孩子們組織小拍賣會
拍賣后:
·沒有賣出的玩具可以留著下次拍賣
·讓孩子計算拍賣所得的錢,可以適當地談談他對下次拍賣的計劃
這樣不僅能讓孩子養成從小不鋪張浪費的習慣,還能培養一定的經濟頭腦。
1、列出協議條款:
在給孩子零用錢之前,坐下來和他一起設計一個簡單的協議。在協議中,你同意在每周給他一定數量的零用錢,而他同意做以下事情(僅參考):
·把零用錢的25%攢起來;
·每個月末把當月攢出的錢存到銀行;
·頭三個月不可以到銀行提取存款;
·存款只能用來購買合同上列出的商品或與之相關的東西。
2、讓孩子與小伙伴進行儲蓄競賽:
讓自己的孩子和親戚孩子進行儲蓄競爭,教孩子如何存錢。
孩子一定有要花錢的時候,讓他們合理支出零花錢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在協議上注明孩子的零花錢可以消費在哪幾個地方,比如以下:
1、購買學習用品
讓他們支出一部分用于學習用品:像買鉛筆、橡皮和繪本等等學習要用到的東西。
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東西買單,而不是伸手向父母要錢。
2、給親人同學買禮物
可以讓孩子用部分零花錢給親人買生日禮物,給老師買賀卡,給朋友送去關心......讓他從小學會為他人付出,關心他人,而不只是自己。
3、為小部分家庭開支付賬
其實家庭開支也本就是每個家庭成員應該承擔的,有時候,我們也不妨讓孩子承擔小部分開支。
比如每個月列一張清單給孩子,寫明他/她這個月應該承擔哪部分開支;
·讓他/她支付的價格可以限定在20元以內(依照每個孩子情況而定)
·可以讓他支付家庭電話的一部分
·一桶水的開支
·一天買菜的開支
4、一小部分錢自由支配
當然,零花錢是屬于孩子的,他們也有自己的使用權,如果一直讓孩子去為別人支出,這肯定會讓他們感到一些不公平。
所以我們可以和孩子談好,在一段時間內,他/她能使用多少零花錢去買一些自己喜歡的但是安全、有用的東西。
這樣也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讓他們自己學會支配零花錢。
5、用一部分與社會分享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教孩子要存得住錢,而常常忘記去教他們如何把錢花得更有意義,這是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的。
其實孩子可以用一部分零花錢做公益,做點力所能及且有意義的事情。讓他們親身去關懷社會,關愛別人,成為一個真誠且善良的人。
我們可以每隔一段時間,給孩子列一個要在這段時間完成的公益清單
不止是在國外,在國內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用一部分零花錢做點力所能及且有意義的事情。去做公益,去與社會分享。
別忘了給他們一個名分,讓孩子們覺得自己做這些事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