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的營養繁殖二---嫁接
一、嫁接的意義和作用
(一) 嫁接的意義
v嫁接是指人們有目的地利用兩種植物能夠結合在一起的能力,將一種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枝)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長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立植株的繁殖方法。供嫁接用的枝、芽稱接穗或接芽;承受接穗或接芽的植株(根株、根段或枝段)叫砧木。用枝條作接穗的稱枝接,用芽作接穗的稱芽接。通過嫁接繁殖所得的苗木稱為嫁接苗。嫁接苗與其他營養繁殖苗所不同的特點是借助于另一植物的根,因此,嫁接苗為“它根苗”。
(二) 嫁接的歷史
v嫁接起源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常常可以看到自然嫁接的現象,即樹木的枝條交錯生長,由于風吹,枝條相互摩擦而受傷,其受傷面自然愈合在一起,形成了人們常說的“連理樹”或“連理枝”,兩棵樹木的根靠近生長,長期也會產生“連理根”。這種連理現象即天然的靠接,并發現形成連理枝或連理根的植株,一般都生長旺盛。人們從“連理枝”上得到啟發,人為的把樹木的兩個枝條割傷表皮后靠在一起,就產生了嫁接。由此可知嫁接是先有靠接以后才發展成多種嫁接方法。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嫁接(枝接)技術的國家,最早的有關嫁接記載見《尚書·禹貢》:“桔逾淮北而為枳”。據推論桔是嫁接在枳上的,移到淮北,由枳發育的桔不耐冷而凍死,耐寒的枳又萌發,桔又變成枳了。一般講我國的嫁接技術有3000年的歷史是據此推測的。我國明確記載嫁接技術的見于公元前1世紀汜勝之所著《汜勝之書》,書中有用靠接法生產大瓢的詳細記述。到公元5世紀我國嫁接技術已發展到相當水平,北魏時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已有梨、柿的嫁接方法,南宋《陳甫農書》中有桑樹嫁接,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有牡丹嫁接,以后《王禎農書》、《群芳譜》、《花鏡》中的嫁接方法已非常詳細,很多技術到現在一直沿用著。
(三)嫁接的作用
v嫁接繁殖是園林植物育苗生產中一種很重要的方法。它除具有一般營養繁殖的優點外,還具有其他營養繁殖所無法起到的作用。
v1.保持植物品質的優良特性,提高觀賞價值 園林植物嫁接繁殖所用的接穗,均來自具有優良品質的母株上,遺傳性穩定,在園林綠化、美化上,觀賞效果優于種子繁殖的植物。嫁接能保存植物的優良性狀,這在果樹生產上已經廣泛應用。長期以來,大部分果樹一直都用嫁接的方法進行。雖然因嫁接后不同程度受到砧木的影響,但基本上能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
v2.增加抗性和適應性 嫁接所用的砧木,大多采用野生種、半野生種和當地土生土長的種類。這類砧木的適應性很強,能在自然條件很差的情況下正常生長發育。它們一旦被用作砧木,就能使嫁接品種適應不良環境,以砧木對接穗的生理影響,提高嫁接苗的抗性,擴大栽培范圍,如提高抗寒、抗旱、抗鹽堿及抗病蟲害的能力。例如酸棗耐干旱、耐貧瘠,用它作砧木嫁接棗,就增加了棗適應貧瘠山地的能力;楓楊耐水濕,嫁接核桃,就擴大了核桃在水濕地上的栽培范圍;毛白楊在內蒙呼和浩特一帶易受凍害,很難在當地栽植,用當地的小葉楊作砧木進行嫁接,就能安全越冬;君遷子上接柿子,可提高抗寒性;蘋果嫁接在海棠上可抗棉蚜;碧桃嫁接在山桃上,長勢旺盛,易形成高大植株;嫁接在壽星桃上,形成矮小植株;將柑橘無病毒的莖尖嫁接在無菌培育出來的無病毒實生砧木上可培養無病毒柑橘無性系。
v3.提早開花結果 嫁接能使觀花觀果及果樹提早開花結果,使材用樹種提前成材。
v嫁接促使觀賞樹木及果樹提早開花結果的原因,主要是接穗采自已經進入開花結果期的成齡樹,這樣的接穗嫁接后,一旦愈合和恢復生長,很快就會開花結果。例如用種子繁殖板栗,15年以后才能結果,平均每株產栗子1~1.5kg。而嫁接后的板栗,第二年就能開花結果,4年后株產就可達5kg以上;柑橘實生苗需10~15年方能結果,嫁接苗4~6年即可結果;蘋果實生苗6~8年才結果,嫁接苗僅4~5年。
v在材用樹種方面,通過嫁接提高了樹木的生活力,生長速度加快,從而使樹木提前成材。“青楊接白楊,當年長鋤扛”就是指嫁接后樹木生長加快、提前成材而言。
v4.克服不易繁殖現象 園林中的一些植物品種由于培育目的,而沒有種子或極少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困難或扦插后發育不良,用嫁接繁殖可以較好地完成繁殖育苗工作。如園林樹木中的重瓣品種,果樹中的無核葡萄、無核柑橘、柿子等。
v5.擴大繁殖系數 所用砧木以種子繁殖的方法,可獲得大量砧木,這樣可用少量的接穗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苗木,尤其是芽變的新品種,采用嫁接的方法可迅速擴大品種的數量。
v6.培育新品種 嫁接選育新品種,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v(1)利用“芽變”培育新品種 芽變通常是指1個芽和由1個芽產生的枝條所發生的變異。這種變異是植物芽的分生組織體細胞所發生的突變。芽變常表現出新的優良性狀,如高產、品質變好、抗病蟲能力增強等等。人們將芽變后的枝條進行嫁接,再加以精心管理,就能培育出新品種。如“龍爪槐”就是利用國槐的芽變,經過嫁接選育出來的,具有枝條的下垂性;蘋果中的“紅星”品種是利用“元帥”品種的芽變,經過嫁接選育而成的。它和原品種相比,具有提前著色、而且色澤濃紅鮮艷的優點。
v(2)進行嫁接育種 嫁接育種和嫁接繁殖雖然都要進行嫁接,但二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嫁接繁殖是一個繁殖過程,它是運用嫁接方法,保持原有的優良性狀,并增強適應能力和提早開花結果或成材。因此嫁接繁殖基本不產生變異,不出現新性狀。嫁接育種則是一個無性雜交的過程。它也運用嫁接方法,但它是要通過接穗和砧木間的相互影響,使接穗或砧木產生變異,從而產生新的優良性狀。要進行嫁接育種,就需要選定雜交組合,選擇接穗和砧木。例如選擇系統發育歷史短、個體發育年輕、性狀尚未充分發育、遺傳性尚未定型的植物作接穗,選擇系統發育歷史長、個體發育壯年、性狀已充分發育、遺傳性已經定型的植物作砧木,嫁接后,保持砧木枝葉,減少接穗枝葉。這樣,就有可能使砧木影響接穗,使接穗產生某種變異。在變異產生之后,再通過進一步培育,就有可能育成一個新品種。
v(3)進行無性接近,為有性遠緣雜交創造條件 有性遠緣雜交常有雜交不孕或雜種不育的情況,如果事先將兩個親本進行嫁接,使雙方生理上互相接近,然后再授粉雜交,常能達到成功。例如,蘋果枝條嫁接到梨的樹冠上,開花后用梨的花粉授粉,獲得蘋果和梨的屬間雜種。如不經過嫁接,便不能受精。
v7.恢復樹勢、治救創傷、補充缺枝、更新品種 衰老樹木可利用強壯砧木的優勢通過橋接、寄根接等方法,促進生長,挽回樹勢。樹冠出現偏冠、中空,可通過嫁接調整枝條的發展方向,使樹冠豐滿、樹形美觀。品種不良的植物可用嫁接更換品種。雌雄異株的植物可用嫁接改變植株的雌雄。嫁接還可使一樹多種、多頭、多花,提高其觀賞價值。以上嫁接可以提高或恢復一些樹木的綠化、美化效果。
v但是嫁接繁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例如,嫁接繁殖一般限于親緣關系,要求砧木和接穗的親和力強,因而有些植物不能用嫁接方法進行繁殖,單子葉植物由于莖構造上的原因,嫁接較難成活。此外,嫁接苗壽命較短,并且嫁接繁殖在操作技術上也較繁雜,技術要求較高,有的還需要先培養砧木,人力、物力上投入較大。
二、嫁接成活的原理與過程
v接穗和砧木嫁接后,能否成活的關鍵在于二者的組織是否愈合,而愈合的主要標志應該是維管組織系統的聯結。嫁接能夠成活,主要是依靠砧木和接穗之間的親和力以及結合部位傷口周圍的細胞生長、分裂和形成層的再生能力。形成層是介于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再生能力很強的薄壁細胞層(見圖5-7)。在正常情況下薄壁細胞層進行細胞分裂,向內形成木質部,向外形成韌皮部,使樹木加粗生長,在樹木受到創傷后,薄壁細胞層還具有形成愈傷組織,把傷口保護起來的功能。所以,嫁接后,砧木和接穗結合部位各自的形成層薄壁細胞進行分裂,形成愈傷組織,逐漸填滿接合部的空隙,使接穗與砧木的新生細胞緊密相接,形成共同的形成層,向外產生韌皮部,向內產生木質部,兩個異質部分從此結合為一體。這樣,由砧木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養分供給接穗,接穗的枝葉制造有機養料輸送給砧木,二者結合而形成了一個能夠獨立生長發育的新個體。
由此可見,在技術措施上,除了根據樹種遺傳特性考慮親合力外,嫁接成活的關鍵是接穗和砧木二者形成層的緊密接合,其接合面愈大,愈易成活。實踐證明,要使兩者的形成層緊密接合,嫁接時必須使它們之間的接觸面平滑,形成層對齊、夾緊、綁牢。
圖5-7枝的縱橫斷面
1.木質部 2.髓 3.韌皮部 4.表皮 5.形成層
16
三、影響嫁接成活的因素
v影響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有砧木和接穗的親合力,砧、穗質量,外界條件及嫁接技術等以下幾個方面:
(一)嫁接成活的內因
v嫁接成活的內因包括砧木和接穗的親合力,砧木、接穗的生活力及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等。
v1.砧木和接穗的親合力 嫁接親和力就是接穗與砧木經嫁接而能愈合生長的能力。具體地說,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形態、結構、生理和遺傳性彼此相同或相近,因而能夠互相親合而結合在一起的能力。嫁接親和力的大小,表現在形態、結構上,是彼此形成層和薄壁細胞的體積、結構等相似度的大小;表現在生理和遺傳性上,是形成層或其它組織細胞生長速率、彼此代謝作用所需的原料和產物的相似度的大小。
v嫁接親和力是嫁接成活最基本條件。不論用哪種植物,也不論用哪種嫁接法,砧木和接穗之間,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親和力。親和力高嫁接成活率也高,反之嫁接成活的可能性越小。親合力的強弱與樹木親緣關系的遠近有關。一般規律是親緣關系越近,親合力越強。所以品種間嫁接最易接活,種間次之,不同屬之間又次之,不同科之間則較困難。
v2.砧木、接穗的生活力及樹種的生物學特性 愈傷組織的形成與植物種類和砧、穗的生活力有關。一般來說,砧、穗生長健壯,營養器官發育充實,體內營養物質豐富,生長旺盛,形成層細胞分裂最活躍,嫁接就容易成活。所以砧木要選擇生長健壯、發育良好的植株,接穗也要從健壯母樹的樹冠外圍選擇發育充實的枝條。如果砧木萌動比接穗稍早,可及時供應接穗所需的養分和水分,嫁接易成活;如果接穗萌動比砧木早,則可能因得不到砧木供應的水分和養分“饑餓”而死;如果接穗萌動太晚,砧木溢出的液體太多,又可能“淹死”接穗。有些種類,如柿樹、核桃富含單寧,切面易形成單寧氧化隔離層,阻礙愈合;松類富含松脂,處理不當也會影響愈合。
v接穗的含水量也會影響嫁接的成功。如果接穗含水量過少,形成層就會停止活動,甚至死亡。一般接穗含水量應在50%左右。所以接穗在運輸和貯藏期間,不要過干過濕。嫁接后也要注意保濕,如低接時要培土堆,高接時要綁縛保濕物,以防水分蒸發。
v此外,如果砧木和接穗的細胞結構、生長發育速度不同,嫁接則會形成“大腳”或“小腳”現象。如在黑松上嫁接五針松,在女貞上嫁接桂花,均會出現“小腳”現象。除影響美觀外,生長仍表現正常。因此,在沒有更理想的砧木時,在園林苗木的培育中仍可繼續采用上述砧木。
(二)影響嫁接成活的外因
v主要是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在適宜的溫度、濕度和良好的通氣條件下進行嫁接,則有利于愈合成活和苗木的生長發育。
v1.溫度 溫度對愈傷組織形成的快慢和嫁接成活有很大的關系。在適宜的溫度下,愈傷組織形成最快且易成活,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適宜愈傷組織的形成。一般說植物在25℃左右嫁接最適宜,但不同物候期的植物,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物候期早的比物候期遲的適溫要低,如桃、杏在20~25℃最適宜,而山茶則在26~30℃最適宜。春季進行枝接時,各樹種安排嫁接的次序,主要以此來確定。
v2.濕度 濕度對嫁接成活的影響很大。一方面嫁接愈傷組織的形成需具有一定的濕度條件;另一方面,保持接穗的活力亦需一定的空氣濕度。大氣干燥則會影響愈傷組織的形成和造成接穗失水干枯。土壤濕度、地下水的供給也很重要。嫁接時,如土壤干旱,應先灌水增加土壤濕度。
v3.光照 光照對愈傷組織的形成和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在黑暗的條件下,有利于愈傷組織的形成,因此,嫁接后一定要遮光。低接用土埋,既保濕又遮光。
v此外,通氣對愈合成活也有一定影響。給予一定的通氣條件,可以滿足砧木與接穗接合部形成層細胞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氣。
(三)嫁接質量
v在所有嫁接操作中,用刀的技術和速度是最重要的。
v①接穗的削面是否平滑 嫁接成活的關鍵因素是接穗和砧木兩者形成層的緊密結合。這就要求接穗的削面一定要平滑,這樣才能和砧木緊密貼合。如果接穗削面不平滑,嫁接后接穗和砧木之間的縫隙就大,需要填充的愈傷組織就多,就不易愈合。因此,削接穗的刀要鋒利,削時要做到平滑。
v②接穗削面的斜度和長度是否適當 嫁接時,接穗和砧木間同型組織接合面愈大,二者的輸導組織愈易溝通,成活率就愈高;反之,成活率就愈低。
v③接穗、砧木的形成層是否對準 如上所述,大多數植物的嫁接成活是接穗、砧木的形成層積極分裂的結果。因此,嫁接時二者的形成層對得越準,成活率就越高。
v嫁接速度快而熟練,可避免削面風干或氧化變色,從而提高成活率。熟練的嫁接技術和鋒利的接刀,是嫁接成功的基本條件。
(四)影響嫁接成活因素間的相互關系
v嫁接成活與否是各因素間相互作用的結果。相互關系見圖5-8。
四、砧木和接穗的相互影響
及砧木、接穗的選擇
(一)砧木和接穗的相互影響
v1.砧木對接穗的影響 一般砧木都具有較強和廣泛的適應能力,如抗旱、抗寒、抗澇、抗鹽堿、抗病蟲等,因此能增加嫁接苗的抗性。如用海棠做蘋果的砧木,可增加蘋果的抗旱和抗澇性,同時也增加對黃葉病的抵抗能力;楓楊做核桃的砧木,能增加核桃的耐澇和耐瘠薄性。
v有些砧木能控制接穗長成植株的大小,使其喬化或矮化。能使嫁接苗生長旺盛、高大的砧木稱為“喬化砧”,如山桃、山杏是梅花、碧桃的“喬化砧”;相反,有些砧木能使嫁接苗生長勢變弱,植株矮小,稱為“矮化砧”,如壽星桃是桃和碧桃的矮化砧。一般喬化砧能推遲嫁接苗的開花、結果期,延長植株的壽命;矮化砧則能促進嫁接苗提前開花、結實,縮短植株的壽命。
v2.接穗對砧木的影響 嫁接后砧木根系的生長是靠接穗所制造的養分,因此接穗對砧木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例如杜梨嫁接成梨后,其根系分布較淺,且易發生根蘗。
(二)砧木、接穗的選擇
v1.砧木的選擇 性狀優異的砧木是培育優良園林樹木的重要環節。選擇砧木的條件是:
v①與接穗親合力強;
v②對接穗的生長和開花有良好的影響,并且生長健壯、豐產、花艷、壽命長;
v③對栽培地區的環境條件有較強的適應性;
v④容易繁殖;
v⑤對病蟲害抵抗力強。
v2.接穗的選擇 接穗應選自性狀優良,生長健壯,觀賞價值或經濟價值高,無病蟲害的成年樹。
五、嫁接的準備工作
v開展嫁接活動以前,應作好用具用品、砧木和接穗三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一)用具用品的準備
v(1)劈接刀 用來劈開砧木切口。其刀刃用以劈砧木,其楔部用以撬開砧木的劈口。
v(2)手鋸 用來鋸較粗的砧木。
v(3)枝剪 用來剪接穗和較細的砧木。
v(4)芽接刀 芽接時用來削接芽和撬開芽接切口。芽接刀的刀柄有角質片,在用它撬開切口時,不會與樹皮內的單寧發生化學變化。
v(5)鉛筆刀或刀片 用來切削草本植物的砧木和接穗
v(6)水罐和濕布 用來盛放和包裹接穗。
v(7)綁縛材料 用來綁縛嫁接部位,以防止水分蒸發和使砧木接穗能夠密接緊貼。常用的綁縛材料有塑料條帶、馬藺、蒲草、棉線、橡皮筋等。
v(8)接蠟 用來涂蓋芽接的接口,以防止水分蒸發和雨水浸入接口。接蠟有固體和液體兩種。
v①固體接蠟 其原料為松香4份、黃蠟2份、動物油(或植物油)1份。配制時,先將動物油加熱溶化,再將松香、黃蠟倒入,并加攪拌,至充分熔化即成。固體接蠟平時結成硬塊,用時需加熱熔化。
v②液體接蠟 其原料為松香8份、動物油1份、酒精3份、松節油0.5份。配制時,先將松香和動物油放入鍋內加熱,至全部熔化后,稍稍放冷,將酒精和松節油慢慢注入其中,并加攪拌即成。使用時,用毛筆沾取涂沫接口,見風即干。
v上述用具用品中,各種刀剪在使用前應磨得十分鋒利。這和嫁接成活率有重大關系,必須十分重視。
(二)砧木的準備
v進行一般栽培上的嫁接時,砧木須于1年或2~3年以前播種。如果想使砧木影響接穗,則須于4~5年乃至5~6年以前播種,其具體年數,因各種樹木的初花年齡而異。如果想以接穗影響砧木,則砧木需要年輕,于1~2年前播種即可。
v嫁接時,如打算嫁接后用土覆蓋,須事先將砧木兩旁,挖開7~10cm深的土壤。進行木本植物芽接時,如果土壤干燥,應在前一天灌水,增加樹木組織內的水分,以便于嫁接時撕開砧木接口的樹皮。
(三)接穗的準備
v 一般選擇樹冠外圍中、上部生長充實、芽體飽滿的新梢或一年生發育枝,作為接穗。然后將選擇好的接穗集成小束,作好品種名稱標記。夏季采集的新梢,應立即去掉葉片和生長不充實的新梢頂端,只保留葉柄,并及時用濕布包裹,以減少枝條的水分蒸發。取回的接穗不能及時使用可將枝條下部浸入水中,放在蔭涼處,每天換水1~2次,可短期保存4~5天。
v春季枝接和芽接采集穗條,最好結合冬剪進行,也可在春季樹木萌芽前1~2周采集。采集的枝條包好后吊在井中或放入冷窖內沙藏,若能用冰箱或冷庫在5℃左右的低溫下貯藏則更好。
六、嫁接方法
v嫁接方法按所取材料不同可分為枝接、芽接、根接三大類。
(一)枝接
v枝接多用于嫁接較粗的砧木或在大樹上改換品種。枝接時期一般在樹木休眠期進行,特別是在春季砧木樹液開始流動,接穗尚未萌芽的時期最好。此法的優點是接后苗木生長快,健壯整齊,當年即可成苗,但需要接穗數量大,可供嫁接時間較短。枝接常用的方法有切接、腹接、劈接和插皮接等。
1.切接法 切接法一般用于直徑2cm左右的小砧木,是枝接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圖5-9)。嫁接時先將砧木距地面5cm左右處剪斷、削平,選擇較平滑的一面,用切接刀在砧木一側(略帶木質部,在橫斷面上約為直徑的1/5~1/4)垂直向下切,深約2~3cm。削接穗時,接穗上要保留2~3個完整飽滿的芽,將接穗從距下切口最近的芽位背面,用切接刀向內切達木質部(不要超過髓心),隨即向下平行切削到底,切面長2~3cm,再于背面末端削成0.8~1cm的小斜面。將削好的接穗,長削面向里插入砧木切口,使雙方形成層對準密接。接穗插入的深度以接穗削面上端露出0.2~0.3cm為宜,俗稱“露白”,有利愈合成活。如果砧木切口過寬,可對準一邊形成層,然后用塑料條由下向上捆扎緊密,使形成層密接和傷口保濕。嫁接后為保持接口濕度,防止失水干萎,可
采用套袋、封土和涂接蠟等措施。
1.削接穗 2.稍帶木質部縱切砧木 3.砧穗結合
2.劈接法 適用于大部分落葉樹種。通常在砧木較粗、接穗較小時使用(圖5-10)。將砧木在離地面5~10cm處鋸斷,用劈接刀從其橫斷面的中心直向下劈,切口長約3cm,接穗削成楔形,削面長約3cm,接穗外側要比內側稍厚。接穗削好后,把砧木劈口撬開,將接穗厚的一側向外,窄面向里插入劈口中,使兩者的形成層對齊,接穗削面的上端應高出砧木切口0.2~0.3cm。當砧木較粗時,可同時插入2個或4個接穗。一般不必綁扎接口,但如果砧木過細,夾力不夠,可用塑料薄膜條或麻繩綁扎。為防止劈口失水影響嫁接成活,接后可培土覆蓋或用接蠟封口。
1.削接穗 2.劈砧木 3.插入接穗
接炮捻是劈接的一種。是利用毛白楊不易生根,而和毛白楊有較強親和力的加楊等黑楊派樹種容易生根的特點,用毛白楊一年生枝條做接穗,用加楊等黑楊派樹種的一年生枝條做砧木,進行劈接。接穗長8~10cm,有2~3個飽滿芽,砧木長10cm左右。冬閑時在室內進行劈接,接后不包扎,50~100根捆成一捆,豎立于坑中沙藏,來年春天扦插育苗。
3.插皮接 是枝接中最易掌握,成活率最高的一種。要求在砧木較粗,并易剝皮的情況下采用。一般在距地面5~8cm處斷砧,削平斷面,選平滑處,將砧木皮層劃一縱切口,長度為接穗長度的1/2~2/3。接穗削成長3~4cm的單斜面,削面要平直并超過髓心,厚0.3~0.5cm,背面末端削成0.5~0.8cm的一小斜面或在背面的兩側再各微微削去一刀。接時,把接穗從砧木切口沿木質部與韌皮部中間插入,長削面朝向木質部,并使接穗背面對準砧木切口正中,接穗上端注意“留白”。如果砧木較粗或皮層韌性較好,砧木也可不切口,直接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皮層即可。最后用塑料薄膜條(寬1cm左右)綁扎。此法也常用于高接,如龍爪槐的嫁接和花果類樹木的高接換種等。如果砧木較粗可同時接上3~4個接穗,均勻分布,成活后即可作為新植株的骨架(圖5-11)。
1.削接穗 2.切砧木 3.插入接穗 4.綁扎
4.舌接 舌接適用于砧木和接穗1~2cm粗,且大小粗細差不多的嫁接。舌接砧木、接穗間接觸面積大,結合牢固,成活率高,在園林苗木生產上用此法高接和低接的都有。將砧木上端削成3cm長的削面,再在削面由上往下1/3處,順砧干往下切1cm左右的縱切口,成舌狀。在接穗平滑處順勢削3cm長的斜削面,再在斜面由下往上1/3處同樣切1cm左右的縱切口,和砧木斜面部位縱切口相對應。將接穗的內舌(短舌)插入砧木的縱切口內,使彼此的舌部交叉起來,互相插緊,然后綁扎(圖5-12)。
1.砧穗切削 2.砧穗結合
5.插皮舌接 多用于樹液流動、容易剝皮而不適于劈接的樹種。將砧木在離地面5~10cm處鋸斷,選砧木平直部位,削去粗老皮,露出嫩皮(韌皮)。將接穗削成5~7㎝長的單面馬耳形,捏開削面皮層,將接穗的木質部輕輕插于砧木的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插至微露接穗削面,然后綁扎(圖5-13)。
1.剪砧 2.削接穗 3.插接穗
6.腹接 又分普通腹接及皮下腹接兩種,是在砧木腹部進行的枝接。常用于針葉樹的繁殖,砧木不去頭,或僅剪去頂梢,待成活后再剪去接口以上的砧木枝干。普通腹接:接穗削成偏楔形,長削面長3cm左右,削面要平而漸斜,背面削成長2.5cm左右的短削面。砧木切削應在適當的高度,選擇平滑的一面,自上而下深切一口,切口深入木質部,但切口下端不宜超過髓心,切口長度與接穗長削面相當。將接穗長削面朝里插入切口,注意形成層對齊,接后綁扎保濕(圖5-14)。皮下腹接:皮下腹接即砧木切口不傷及木質部,將砧木橫切一刀,再豎切一刀,呈“T”字型切口,切口不傷或微傷。接穗長削面平直斜削,背面下部兩側向尖端各削一刀,以露白為度。撬開皮層插入接穗,綁扎即可(圖5-14)。
1.削(普通腹接)接穗 2.普通腹接
3.削(皮下腹接)接穗 4.皮下腹接
7.靠接 靠接是特殊形式的枝接。靠接成活率高,可在生長期內進行。但要求接穗和砧木都要帶根系,愈合后再剪斷,操作麻煩。多用于接穗與砧木親合力較差、嫁接不易成活的觀賞樹和柑、橘類樹木。
嫁接前使接穗和砧木靠近。嫁接時,按嫁接要求將二者靠攏在一起。選擇粗細相當的接穗和砧木,并選擇二者靠接部位。然后將接穗和砧木分別朝結合方向彎曲,各自形成“弓背”形狀。用利刀在弓背上分別削1個長橢圓形平面,削面長3~5cm,削切深度為其直徑的三分之一。二者的削面要大小相當,以便于形成層吻合。削面削好后,將接穗、砧木靠緊,使二者的削面形成層對齊,用塑料條綁縛(圖5-15)。愈合后,分別將接穗下段和砧木上段剪除,即成1棵獨立生活的新植株。
1.砧穗削面 2.接合后綁嚴
8.其它枝接方法
1.傷口修整 2.削接穗 3.綁扎 4.小苗橋接
1.削接穗 2.削砧木 3.接后狀況 4.綁扎
(二)芽接
v芽接是苗木繁殖應用最廣的嫁接方法。是用生長充實的當年生發育枝上的飽滿芽做接芽,于春、夏、秋三季皮層容易剝離時嫁接,其中秋季是主要時期。根據取芽的形狀和結合方式不同,芽接的具體方法有嵌芽接、丁字形芽接、方塊芽接、環狀芽接等。而苗圃中較常用的芽接主要為嵌芽接和丁字形芽接。
1.嵌芽接 又叫帶木質部芽接。此法不受樹木離皮與否的季節限制,且嫁接后接合牢固,利于成活,已在生產實踐中廣泛應用。嵌芽接適用于大面積育苗。其具體方法如圖5-18所示。
切削芽片時,自上而下切取,在芽的上部1~1.5cm處稍帶木質部往下切一刀,再在芽的下部1.5cm處橫向斜切一刀,即可取下芽片,一般芽片長2~3cm,寬度不等,依接穗粗度而定。砧木的切法是在選好的部位自上向下稍帶木質部削一與芽片長寬均相等的切面。將此切開的稍帶木質部的樹皮上部切去,下部留有0.5cm左右。接著將芽片插入切口使兩者形成層對齊,再將留下部分貼到芽片上,用塑料帶綁扎好即可。
1.取芽片 2.芽片形狀 3.插入芽片 4.綁扎
2.丁字形芽接 又叫盾狀芽接、“T”字形芽接,是育苗中芽接最常用的方法。砧木一般選用1~2年生的小苗。砧木過大,不僅皮層過厚不便于操作,而且接后不易成活。芽接前采當年生新鮮枝條為接穗,立即去掉葉片,留有葉柄。削芽片時先從芽上方0.5cm左右橫切一刀,刀口長約0.8~1cm,深達木質部,再從芽片下方1cm左右連同木質部向上切削到橫切口處取下芽,芽片一般不帶木質部,芽居芽片正中或稍偏上一點。砧木的切法是距地面5cm左右,選光滑無疤部位橫切一刀,深度以切斷皮層為準,然后從橫切口中央切一垂直口,使切口呈一“T”字形。把芽片放入切口,往下插入,使芽片上邊與“T”字形切口的橫切口對齊(圖5-19)。然后用塑料帶從下向上一圈壓一圈地把切口包嚴,注意將芽和葉柄留在外面,以便檢查成活。
1.削取芽片; 2.芽片形狀; 3.切砧木; 4.插入芽片與綁扎
3.方塊芽接 又叫塊狀芽接。此法芽片與砧木形成層接觸面積大,成活率較高,多用于柿樹、核挑等較難成活的樹種。因其操作較復雜,工效較低,一般樹種多不采用。其具體方法是取長方形芽片,再按芽片大小在砧木上切開皮層,嵌入芽片。砧木的切法有兩種,一種是切成“]”字型,稱“單開門”芽接;一種是切成“I”字型,稱“雙開門”芽接。注意嵌入芽片時,使芽片四周至少有二面與砧木切口皮層密接,嵌好后用塑料薄膜條綁扎即可(圖5-20)。
1.接穗去葉及削芽 2.砧木切削 3.芽片嵌入 4.綁扎 5.“I”字形砧木
砧木切削及芽片插入
4.套芽接 又稱環狀芽接。其接觸面積大,易于成活。主要用于皮部易于剝離的樹種,在春季樹液流動后進行。具體方法是先從接穗枝條芽的上方lcm左右處剪斷,再從芽下方1cm左右處用刀環切,深達木質部,然后用手輕輕扭動,使樹皮與木質部脫離,抽出管狀芽套。再選粗細與芽套相同的砧木,剪去上部,呈條狀剝離樹皮。隨即把芽套套在木質部上,對齊砧木切口,再將砧木上的皮層向上包合,蓋住砧木與接芽的接合部。用塑料薄膜條綁扎即可(圖5-21)。
1.取套狀芽片 2削砧木樹皮 3.接合 4.綁扎
另外,生產上也有芽苗嫁接、種胚嫁接。
(三)根接
v用樹根作砧木,將接穗直接接在根上。各種枝接法均可采用。根據接穗與根砧的粗度不同,可以正接,即在根砧上切接口;也可倒接,即將根砧按接穗的削法切削,在接穗上進行嫁接(圖5-22)。
1.正接 2.倒接
六、嫁接后的管理
(一)檢查成活、解除綁縛物及補接 枝接和根接一般在接后20~30天,可進行成活率的檢查。成活后接穗上的芽新鮮、飽滿,甚至已經萌發生長;未成活則接穗干枯或變黑腐爛。芽接一般7~14天即可進行成活率的檢查,成活者的葉柄一觸即掉,芽體與芽片呈新鮮狀態;未成活則芽片干枯變黑。在檢查時如發現綁縛物太緊,要松綁或解除綁縛物,以免影響接穗的發育和生長。一般當新芽長至2~3cm時,即可全部解除綁縛物,生長快的樹種,枝接最好在新梢長到20~30cm長時解綁。如果過早,接口仍有被風吹干的可能。嫁接未成活應在其上或其下錯位及時進行補接
(二)剪砧、抹芽、除蘗
v嫁接成活后,凡在接口上方仍有砧木枝條的,要及時將接口上方砧木部分剪去,以促進接穗的生長。一般樹種大多可采用一次剪砧,即在嫁接成活后,春季開始生長前,將砧木自接口處上方剪去,剪口要平,以利愈合。對于嫁接難成活的樹種,可分兩次或多次剪砧。
v嫁接成活后,砧木常萌發許多蘗芽,為集中養分供給新梢生長,要及時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和根蘗,一般需要去蘗2~3次。
(三)立支柱
v嫁接苗長出新梢時,遇到大風易被吹折或吹彎,從而影響成活和正常生長。故一般在新梢長到5~8cm時,緊貼砧木立一支柱,將新梢綁于支柱上。在生產上,此項工作較為費工,通常采用如降低接口、在新梢基部培土、嫁接于砧木的主風方向等其它措施來防止或減輕風折。
v其它撫育管理與播種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