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必考題型備考攻略
盡管2011公務員聯考筆試剛過,但行測常常讓眾多考生頭痛不已。因此,行測備考在整個公務員考試中顯得尤為重要。而行測的備考要抓住它的題型。
題型一:主旨概括題
主旨,是文段的靈魂。所謂主旨,即主要的意義﹑用意或目的。是作者想要說明問題、發表主張或者反映一種現象時,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的基本觀點,是敘述、議論的最終目的。
文脈,是文段的生命線。所謂文脈,即行文脈絡,是行文中體現出來的寫作思路。為了達到寫作目的,作者在行文中會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材料,這種組織方式可以體現出文段的脈絡,具體來說就是文段的結構層次。
因此,閱讀時把握住文段的結構,理清了行文脈絡,也就是掌握了作者的思路,這樣就能更準確地把握文段的信息,以及這些信息之間的關系,這對于準確歸納、概括出文段的主旨是非常有幫助的。
中心句就是能夠體現文段主旨的語句,一般來講,抓住了中心句就可以提煉出文段的主旨。那么如何尋找中心句?我們可以通過尋找“關聯詞”和理清“文段脈絡”兩種方法,“快”且“準”地找出中心句,提煉主旨。
此外還可以從宏觀角度入手,從行文脈絡切入,進行快速有效的辨別。就整個文段而言,從宏觀角度入手的關鍵就在于把握文段的行文脈絡。所謂行文脈絡指的就是文章的結構,作者寫作的思路。把握了一個文段的行文脈絡,也就把握了這個文段的靈魂,找到主題句并非難事。因此考生在平時的練習中要著重培養自己把握行文脈絡的能力,在泛讀的同時也要選一些文段進行精讀,通過二者結合的方式讓自己能夠達到在短時間內迅速把握行文脈絡,明確作者表達觀點的能力,這是解題的制勝法寶。
題型二:數字推理題
數字推理題是各類公務員考試的??碱}型,也是較難的一類題,這種題失分較多,是廣大考試在復習中最為不知道如何復習的題型之一。經過對歷年四川公務員考試真題的分析發現,四川公務員考試對數字推理的考查多集中在對基本數列形式數字推理的考查,尤其是對等差數列及其變式的考查力度很大。在做數字推理題時,一般首先要觀察并判斷數列類型。
不過,這類題型較注重平時多練習。考生們不妨多做幾套真題或者模擬試題,可以從中找出做數字推理題的規律。
題型三:意圖推斷題
片段閱讀中有一種題型稱為意圖推斷題,即要求考生通過閱讀一段文字把握作者說話的意圖、目的、初衷。這種題型曾經在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中出現了9道,占言語部分總題量的30%,達到了考查的高峰。在2007年、2008年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中也以每年考查題量20%的比例成為考核重點。
意圖推斷題的提問方式通常帶有“意在”、“想要”、“推出”等提法。常見的提問方式有以下幾種:“這段文字意在說明”、“這段文字意在闡明”、“這段文字意在強調”、“通過這段話,作者想表達的是”、“本文作者通過這段話最想傳達給讀者的觀念是”、“上 面這段話最想表達的意思是”、“這段話想表達的主要觀點是”、“這段文字主要想表達的是”、“這段文字主要想說明的是”、“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這段話告訴我們”、“從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這段文字著重抒發怎樣的感慨”等。
對于意圖推斷題,考生的解題思路關鍵在于把握提問的要點,既然是“意在”、“想要”、“推出”等提法,意味著在原文的表述中并沒有直截了當地將作者說話的目的、意圖表明,而需要考生閱讀時結合文段去把握作者說話的出發點和目的所在,即通過文段字面語句的表達推斷出作者的“言外之意”。然而對于這類題目很多考生并沒有非常清楚地辨識,在看到問題中出現了“主要觀點時”還以為是考查主旨概括題,卻忽略了問題中還有“想要”、“意在”、“推出”等字樣,在審題時就造成了理解的偏誤,以致選擇了錯誤的答案。
題型四:細節判斷題
細節判斷題,主要考查應試者迅速辨別文段細節信息的能力,其考查內容主要有根據文段的內容進行推斷,細節、概念的理解或引申,對原文意思的說法轉換等。常見的提問方式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等。
細節判斷題有些是對原文表述的同義或近義替換,有些是對這一文段細節、概念的理解和引申;有些則是根據文段的表述進行推斷。基于細節判斷題的以上特點,首先應該明確在出題時容易設置哪些陷阱。
一、細節偷換
通常選項設置的細節偷換時態(“已經”“將要”“過”“了”)、偷換數量(“少數”“多數”“許多”“一部分”“大部分”等)、話題偷換、概念偷換以及邏輯關系偷換。
二、無中生有
細節推斷題需要應試者對整個文段的細節都有所關注,為了考查這一點,命題者常常在錯誤選項中給出一些文段中沒有的信息,以迷惑應試者。因此,應試者在判斷選項信息正確與否時,應當緊扣原文,去偽存真。 H@ 1’El\9
三、過于絕對
片段閱讀題的選項有一個規律:符合常識的未必正確,不合常識的肯定錯誤。在細節推斷題中,有一些選項是絕對化的陳述。而過于絕對的陳述通常都是不符合常識,因而是錯誤。因此,在細節推斷題中,過于絕對的選項通常都是不符合原文含義的。
題型五:語句排序題
2008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開考試的試卷中出現了一種新的題型,即語句排序題。要求考生根據語句隱含的信息,將幾個打亂順序的語句重新排序,從而使文段表達流暢,完整通順。這種題目相對而言難度較高,表層考查了考生的語感,深層則考查了考生對于文體風格及特征的掌握情況,體現了考生的語言文字綜合功底與邏輯思維能力。
可以說從考查的難度角度講,語句排序題又加深了難度,更能體現出考生的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也能夠體現出考查的效度。所以這種題型雖然屬于一種新的考法,但是有可能成為一種考查的趨勢體現在今后的中央國家機關及地方省市公務員考試中來取代語句銜接題,考生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針對這種題目,考生要明確作答的順序,就要充分利用備選項所提供的隱含信息,其中包括句中的關聯詞語、句子的談論話題、句子的主體、文段的行文脈絡等。在選擇答案時還要注意確保幾個句子之間話題、主體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1. 微觀至宏觀:利用關聯詞語是將句子連接起來最具標記性的方法,因此如果句中存在關聯詞語,那么最簡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將關聯詞語找出,確定之間關系搭配成組,然后再進一步尋找組與組之間的關系。這是一種從微觀到宏觀的做題方法。
2. 宏觀至微觀: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采用從宏觀到微觀的方法,先通過對行文脈絡的初
把握,確定所有句子在文段中的地位,對于句子的先后順序有一個粗略的劃分,然后通過關聯詞語等進一步明確句子間的順序。
兩種方法都是有效的解題技巧,考生可以根據關聯詞語的有無以及文意是否鮮明,來確定解題的方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片段閱讀這種題型在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從2003年引入這種題型以來,題量和分值比例逐年遞增,此類考題考察內容知識點相當豐富,類型也比較復雜,出題時容易設置思維陷阱誤導考生錯選和浪費時間。因此從考試的效度上能夠測查出應試者相應的水平與能力,比較適合出現在公務員考試的筆試環節并成為主流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