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三季度各行業不同程度遭到機構減持,其中材料、資本貨物、房地產、食品飲料與煙草和技術硬件與設備這五大行業機構減持數量居前。從行業配置來看,截至三季度末,機構配置比例最高的是保險,機構持股占流通股比例的83.43%;其次為銀行,機構持股占流通股比例18.26%;消費者服務、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商業和專業服務,幾個行業機構持股比例均在7%以上。
相較中報,有490只個股從基金三季報持倉中消失。遭到基金清倉式減持的個股中,新華保險減持市值最大,近20億元;其次為紫金礦業,16.01億元。
相較中報,有925只個股從券商三季報持倉中消失。遭到券商清倉式減持的個股中,九州通和東旭觀點減持市值最大,均超過10億元。
三季度保險退出205只個股,以中報持股市值7.33億的招商銀行退出居前,其次為工商銀行206.68億元。
QFII中報持倉中共74只個股從三季報中消失,無論是清倉還是減持沒能擠入十大股東未被披露,顯示QFII三季度賣出較積極。以中報持有工商銀行11.96億退出位居首位,緊隨其后三季報中消失的華海藥業、白云機場和宋城演藝中報中也都持有超2個億。
社保基金三季度退出個股不少,以中報持有8.98億元的國藥一致消失為最多,其次中報持股市值超過5個億的海螺水泥、南方航空和中天科技也未出現在三季報中。
(本文摘選萬得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