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于1916年初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中國廳,是一座磚結構、圓形穹頂、無柱、高和“直徑”約110米頂層建筑,自然光線從穹頂下的一周天窗中灑落下來,映照著墻壁上的巨幅壁畫,散落的石雕、造像,三彩俑等各種文物,在這座西洋大廳產生了一種混合著東西方文化的異樣魅力。
中國廳知名度最高的文物,當屬出于陜西省禮縣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壇兩側廡廊的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颯露紫”是昭陵六駿中最杰出的作品,表現的是秦王李世民征王世充時,“颯露紫”中箭,丘行恭拔箭救主的史實。
“拳毛騧”緩步行進,是李世民征討劉黑闥時的騎座。
陜西省禮縣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壇
清代的碑
今刻昭陵六駿:另外四匹是“什伐赤”、“白蹄烏”、“青騅”、“特勤驃”
1918年5月7日,盧勤齋的來運公司一雇員致函賓大博物館的喬治·高登館長:“今天用卡車運出了兩塊浮雕,計劃明天中午抵達費城,,,隨函附上照片兩套,我們將馬的碎塊一一編號,相信你們在拼合時不會出現什么問題。”由此可知,“颯露紫”和“拳毛騧”被盜并運往美國時已經破碎,他們是在賓大拼合修復的,之后,這兩尊石雕成為賓大博物館最重要的藏品,陳列于中國廳直至2009年2月。
下面是2009年2月前的“颯露紫”、“拳毛騧”(以下11圖來自《文物》雜志)
2009年3月,賓大博物館向中國唐大明宮遺址文物保護基金會發出邀請,希望基金會派出專家赴美參與“颯露紫”和“拳毛騧”的修復工作。修復程序主要是清洗、拆卸、鋼銜接裝置和浮雕放置基座的設計、修補、重新安裝。
“颯露紫”三組件
“拳毛騧”三組件
石刻背面的鑿痕
“颯露紫”側面線刻圖案
“颯露紫”斷裂、缺失部位示意圖
“拳毛騧”斷裂、缺失部位示意圖
修復后的“颯露紫”
修復后的“拳毛騧”
修復之后在博物館展出的樣子,我使用三角架隔著玻璃罩子拍攝的。“颯露紫”
“拳毛騧”
“颯露紫”和“拳毛騧”被雕刻在石灰巖石板上,“颯露紫”高169、長207、后40厘米,“拳毛騧”高165、長207、厚44厘米,重量均為4700公斤。。
說明:以上文字摘編于《中美專家聯合修復保護昭陵六駿之“颯露紫”、“拳毛騧”》,《文物》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