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醫的學習,相信很多人腦海里閃過的第一念想,便是中醫院校教育。畢竟在現代教育中,院校教育是主流教育。然而,在中醫界卻有著另外的人才培養的方式,其不僅傳承著中醫藥文化,也促進了中醫藥體系的完善。它,便是師承和確有專長教育。
對于師承和確有專長教育,不能說是最適合中醫傳承的,但是最為遵循中醫藥的特點與發展規律的。當然,之所以會這樣,也與中醫的形成有著莫大的聯系。中醫的形成與完善是經驗的積累,師承和確有專長教育的培養也是經驗的傳授與積累,如此便不難理解為何師承和確有專長教育會是中醫傳承千年的主要人才培養模式。
如今,中醫藥事業即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如何解決中醫藥人才的問題,成了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無論院校教育還是師承確有專長教育,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大規模的培養中醫藥人才,這仿佛成了一個無解之題。
實際上,在我國有著一股龐大的醫師資源被擱置,解決了他們的問題便解決了眼下了中醫藥人才的問題。他們是誰呢?他們便是通過師承確有專長教育學習中醫的民間中醫。他們不是中醫能力不行,而是他們的學歷無法支持他們獲得中醫醫師資格,從而無緣中醫事業。
當然,除了民間中醫這一資源被擱置外,還有大量的潛在資源待挖掘,他們便是非科班出身的中醫愛好者們。他們止步于中醫事業之前,是過于漫長的執業醫師資格獲取之路以及過于嚴苛卻不合實情的考試。
值得慶幸的是,在中醫藥法及配套文件中對師承及確有專長人員的問題,考慮的十分周全,通過一系列的舉措,不僅解決了民間中醫的問題,也為中醫愛好者們提供了選擇的可能性。
如果為了發揮自己的專長開辦私人診所,可以通過新政政策來獲得確有專長中醫醫師考試資格,考完之后拿到執業醫師證書之后就可以開診所。無論選擇哪一條路,都是為中醫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