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PK初中數學
高中數學與初中明顯不同的三大特點:
1、難。初中是義務教育,難度不算大 ;高中是選撥性教育,因此所有題都比較難。
2、快。高中三年的數學課,高一高二兩年講完,高三要進行總復習,老師講得特別快,還沒聽懂就過去了,特別是高一這一年就學了高中的百分之七十,學習進度更快。
3、大。即強度大,靠記背模仿完全不能適應,必須有一定的能力,也就是高考考能力,按初中靠死記硬背肯定??行。
初中與高中知識的斷層
很多從初三升入高一的孩子,在數學的學習上都出現過這么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些原本在初中階段數學成績很好的學生,在上初升高的時候,面對比較簡單的一道一元二次方程題目都不會做。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是整個高中的重點內容,貫穿整個高中數學學習階段,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為什么做不出這些題目呢?到底哪里出現了問題?
其實初中和高中有一個知識的斷層,所謂的斷層就是有一部分內容,初中不學,高中也不學,但是高中老師認為這些知識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了,所以導致學生在初中升入高中后有些知識銜接不上,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例如高次方程、高次不等式、二元二次方程組、函數變換等這些都是初中知識和高中知識的斷層,下面以高次方程為例講解。
高次方程就是通過降次轉化為低次方程,轉化的方法有換元法和分解法,學生掌握這兩種方法,高次方程就會解了。這種類型的題目在初中階段沒有接觸,但是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卻有很多這樣的知識方法,高中數學的學習要系統掌握才有用,否則高中運算大部分需要用到這個知識點學生就不會解了。
高中需要的轉變
初中學習慣于模仿和定勢分析,學習時很輕松,自我感覺良好,進入高中學習,知識比較抽象,知識量急劇增加,知識點也不像初中那樣容易理解,所以學生的思路必須要從經驗性向理論性轉變,學習方式必須以模仿和記憶為主轉向理解和應用為主,要求學生要有更強的分析、概括、綜合、實踐的能力,將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在高中數學階段要重點練習思維步驟和解題步驟,簡單來說就是想對和做對。思維步驟就是一個題目來了要怎么去一步步去思考,主要訓練學生運用四大規律思維步驟(①弄通情景;②知識聯想;③順逆推理;④運動思想)想出沒有見過的難題,做到難題一看就會解,并且有多種方法;解題步驟就是訓練學生標準的邏輯書寫步驟,做到不僅難題會思考,而且書寫格式標準,科學的正確地思考和表達的過程,這樣學習才能真正提高學習能力。
數學是高考最難也是拉分最大的學科,數學好高考一定好,因為代表思維能力強,數學不好高考幾乎沒戲。因此很多人都說其實高考就是考數學,那到底怎么樣才能學好高中數學?
1、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超前思維,自悟自通,而不單靠聽老師講,進而提高學習能力。
2、找到高中數學的解題規律,能夠舉一反三,做通一題通一片題。
3、找到難題的思維方法,沒做過的難題,能夠自己做出來,進而提升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真正在高考中用能力考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