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神的外用偏方,專治“膝蓋滑膜炎”
============================================================================ 劉女士,今年60多歲了。 原來兩個膝蓋又腫又疼,抽過兩次積液。用了本報偏方半個月后,滑膜炎好了,至今沒再犯。近日,家住薩區的劉女士給本報打來電話說,她用了一個滑膜炎偏方。 這個方子,太神了。 去年夏天,劉女士去了趟商場。商場,有電梯,下電梯時弄傷了膝蓋,每次上下電梯,劉女士就疼的發蒙。站在電梯口,她就不知道該邁哪只腳。有一回,坐著扶梯下樓。到了樓下后,她一著急沒下好電梯,把腳崴了一下。當時,她也沒感覺咋地,腳也沒腫,也不覺得疼。等回到家后,她一摸兩個膝蓋,都有痛感。她想,是不是磕到了膝蓋上?當時,她吃了點消炎藥,還往膝蓋上抹了點消炎水。一個星期后,膝蓋還是疼。 有一天,劉女士洗了幾件衣服。洗完之后,她就站不起來了。她的兩個膝蓋,全都腫了起來。到醫院一檢查,大夫說是滑膜炎。治了一個月沒有治愈。在醫院里,劉女士抽了兩次滑膜積液。大夫,還給她開了藥。那一次,她就花了600多塊。劉女士從外地來,本來工資就不高。這錢花得她挺上火。可有病,還得治。兒女都勸她,別怕花錢。他們還把醫療卡,交給了劉女士,讓她看病時花。抽了兩次積液后,不見好轉。她換了家醫院,重新拍片、化驗。最后,把兒女醫療卡里的錢,全都花光了,滑膜炎也沒治好。大夫建議她,應該再多住幾天院。劉女士一想,這都治一個月了,也沒有效果,說啥也不住了,辦了出院手續就回了家。最后還是用偏方僅僅半個月就治好滑膜炎。 劉女士家,常年訂閱本報。本報的一些偏方,她也收集。可在她心里,她對偏方這東西,也沒抱太大希望。經歷在醫院治療過程后,劉女士特別失望,她就翻起了偏方,決定找一個試試。在查找過程中,她發現了一個用麥麩子治滑膜炎的方子。她特意找了個喂豬的,在人家那買了麥麩子。拿回家后,她就開始用。她沒有連續用,帶帶拉拉用了半個月。之后,她感覺不太疼了,就停用了這個偏方。沒成想,偏方一停,滑膜炎處漸漸消腫。到后來,干活、走道啥的,一點也不疼了。如今,已經半年多過去了,她的滑膜炎再也沒犯過。 本期,記者將此方登出,供需要的人試用。 ●滑膜炎偏方(馬岳華獻方) 材料:麥麩子半斤(即面粉的皮)、醋2兩(食醋、米醋均可)、花椒粒(用三個手指捏一捏)、蔥須一把、生姜半兩。 用法:先把2兩醋,倒進麥麩子里攪拌。生姜切成絲,與花椒、蔥須混在一起。蔥須若是濕的,用刀切一切。混好后,放在鍋里炒,直到炒得燙手為止。然后,將這些東西,放在一個布袋里。布袋封上口后,用其把膝蓋的前后,全都包圍。晚上睡覺前,將布袋綁上,鉆進被窩睡覺。一般1到2個小時后,布袋會變涼。此時,將布袋取下。第二天晚上,把布袋里的東西掏出,再放鍋里炒熱,再按此方法綁在膝蓋滑膜炎處。綁三天后,將材料全換一遍。輕者,半個月后,滑膜炎治愈。重者,依照病情嚴重程度,長期堅持,即可治愈。獻方人稱,這個方子里的材料,有活血、消炎的功效。
白芥子治療膝關節滑膜炎三大方法如下: 膝關節滑膜炎是指膝關節受到急性創傷或慢性勞損時,引起滑膜損傷或破裂,導致膝關節腔內積血或積液的一種非感染性炎癥反應疾患,可分為急性與慢性。下面介紹一下用白芥子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簡單方法:白芥子為植物白芥的種子。中醫認為,白芥子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通絡止痛、利氣化痰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對肢體痹痛麻木、跌打損傷、牙痛、中風不語等有效。并能抑菌、抑制前列腺增生,鎮咳、祛痰及平喘,可治療胸脅脹滿。 膏敷:將適量白芥子曬干,研為細末,沸水調成糊狀,藥溫40℃左右時均攤在患處及其周圍2~4厘米范圍內,藥膏厚度約1厘米,1小時后剔除藥膏,溫水洗凈皮膚,每3日1次,病程長者1周1次。藥膏外敷超過1小時,部分病人局部皮膚發紅,自覺有灼熱感,個別病人2天以后面部有癢感,停藥后可自行消失。 粉敷:白芥子60克,炒黃后研為細末,裝入消毒紗布袋內,先以75%酒精消毒患處,后用生姜涂擦,再用白芥子粉袋覆蓋患處,繃帶固定,3天換藥1次,10次為1個療程,一般6~10次即可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