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偷拿”父母的錢財或者拿家里的現金,面對這種情況,不同父母處理方式也不相同,很多家長對此也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幾天前,濤濤媽發現自己手包有被翻過的痕跡,由于周末要去隨份子,前幾天濤濤媽特意從銀行取了幾千塊現金,放在包里后就再也沒動過,發現手包被翻了之后濤濤媽仔細檢查了一下,發現少了300塊錢,濤濤媽以為是自己記錯了,就沒當回事。
晚上丈夫回家后和丈夫說了這個事,沒想到丈夫表示,“我上個月兜里也少了100,當時還以為是掏丟了或者是你拿去用了。”
想到這,夫妻二人把心思轉移到了兒子濤濤身上,不過出于謹慎,濤濤媽還是趕緊查了一下自己的銀行卡余額以及取款記錄,果然,自己取的錢確實丟了300塊。
晚上,二人趁兒子睡著以后翻了一下兒子的書包,不出所料,在夾層的最里面,濤濤媽發現了疊好的3張100元。
濤濤爸頓時就有些火了,想把兒子叫醒質問“偷錢”的事情,但及時被濤濤媽拉住了,孩子不是這樣教育的。
第二天早上吃飯的時候,夫妻倆開始“演戲”,濤濤媽對丈夫說:“我隨份子錢咋少了300,你說是不是家里進小偷了啊?報警吧?”濤濤爸也配合著說:“你是不是把錢落在枕頭下面了,還是床頭柜里了?晚上找找,沒有再報警。”
聽著二人對話的濤濤一臉的嚴肅緊張,也插話。吃過早飯后,濤濤趁父母“不注意”把300塊原封不動的放到了媽媽的枕頭下面。放完錢的濤濤一臉輕松。
找到“丟失”的300塊后,濤濤媽很開心的對兒子說,“看看媽這記性,總把放好的東西記錯地方,你可別學媽媽呀。”
之后的周末,濤濤媽借故帶著兒子出去大吃了一頓,期間也旁敲側擊知道了兒子是想買一塊好看的手表,之后濤濤媽給兒子買了手表,同時也語重心長告訴孩子,有什么想法就和爸爸媽媽說,肯定會盡量滿足的,在那之后,家里的錢再沒少過。
調查顯示,在普遍10歲以下的孩子當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頭拿家里錢財或者偷拿超市物品的行為,但這并不意味著孩子的本質就是壞的,更多時候他們的道德邊界意識十分模糊,在他們眼中的這種行為和我們大人所謂的“盜竊”有本質的不同。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當然需要教育引導孩子,但方法絕不是上去就打就罵,就給孩子貼上“小偷”、“盜賊”的標簽,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才更重要。
★欲望得不到滿足
有的孩子家里條件差一些,對于同齡孩子的吃穿表示羨慕甚至嫉妒,知道自己家里無法滿足自己,強烈的私欲又會不斷的侵蝕內心,甚至扭曲心理,這時候多半人就會嘗試“偷”的方式來滿足自己,這時候孩子也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有多么錯誤。
★為了引人注意
在現在這個物質層面極為富足的社會,很少有孩子會因為對生活物質不豐富而去伸手“偷盜”了,更多時候,孩子這種錯誤行為更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有的父母忙于生意,有的父母責任感差,對孩子不上心,不關心孩子,極端的孩子會選擇這種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叛逆
還有的孩子因為家里教育比較嚴格,孩子的性格培養方面家長也有缺失,導致孩子早早的年紀就開始叛逆,為了讓家長難堪,孩子多半會做一些過分的事情來“打臉”父母,“偷盜”就是最常見的手段。
★行為意識模糊
很多孩子“偷拿”的行為都發生在小時候。大多孩子此時還不明白“偷竊”的概念,認為“我喜歡,我就想得到,就得是我的”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孩子就會“不由自主”的去伸手。
▼冷靜對待,平和處理
一旦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首先冷靜是必須的,切不可操之過急直接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給孩子直接貼上“小偷”標簽。
如果是女孩兒,比較好面子,家長可以采取上文中看破不說破的婉轉的平和處理法,既給孩子足夠的面子,維護自尊心,又能保證教育好孩子。
如果是男孩兒,可以找個機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正面談談,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對于犯的錯誤也敢勇敢面對,勇于承擔責任。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給予孩子適當的零花錢
從孩子五六歲上小學開始,家長就應該適當的給孩子零花錢了,至于多少和頻率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及時給予零花錢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發生“偷盜”的可能。
▼專門的零錢抽屜
在家里準備一個專門的抽屜用來放零錢,雖然大人們習慣了無現金支付,但對于剛上學的孩子來說,現金還是最重要的支付手段。在抽屜里放入幾十元零錢,這個錢誰用都可以,用之前說明用途即可。
這就變相讓孩子有了掌握金錢的主動權,讓孩子有了主人翁意識,同時這種信任反而會約束孩子不亂花錢。
▼幫孩子理財
對于孩子的壓歲錢等一些額外收入,家長可以幫孩子存起來,小額零錢用儲蓄罐,儲存,壓歲錢等大頭收入可以建立一個賬戶,但是密碼一定要孩子自己保存,銀行卡家長保管。
既能保證錢不給孩子亂花,又能保證孩子有自主管理自己“資產”的權利,這樣一來,每次還想花錢都會經過家長,雖然不建議家長干預,但也能最大程度孩子不亂花錢。
總之,面對孩子出現“偷盜”的行為時,家長既不能反應強烈,也不能掉以輕心,正確及時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更不要因此去包庇孩子,或者只是簡單的告訴孩子下不為例之類,教育是一定要有的,甚至說如果效果不好,一定程度懲罰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于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