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100㎡的好用細節全塞49㎡里?他用了樂高療法!
擅長:突破常規,用建筑師的視角發掘空間的多種可能性建筑設計師。用深厚的建筑學素養,讓家居設計變得不拘一格。充分且具想象力地開發利用每一寸空間,讓家居集豐富變幻與簡潔實用于一身。
房子南北進深13.5米,勉強能稱得上是客廳的空間也因有兩個拐角被切割的無法使用;玄關連接三個室內門沒有收納功能,還有面積不足3㎡的廚房,連設計師本人都說這次改造是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平時只有屋主夫婦住,所以整個空間的改造都是基于兩個人舒服住為前提。1
解決辦法:設計師做了一個“起居裝置”,通過地臺+書架的模塊家具組合,限定出一個起居地臺,地臺安裝升降桌疊加餐廳功能。2
解決辦法:調整衛浴間開門位置,占用一部分客臥空間,將坐便器獨立出來,濕區設計師利用移動玻璃將其與洗漱臺分開,并放下了浴缸。3
解決辦法:客臥地面抬高30cm坐地臺,增加儲物空間的同時,也兼具睡眠功能,方便老人偶爾來小住。“起居裝置”是設計師文駿一直研究的概念,希望能通過偏建筑化的家具調整戶型硬傷。在這間49㎡小戶型中,客廳的起居地臺與主臥移門、衣柜、唱片臺組成一個“起居裝置”,在實現各種功能的同時,也能將墻面“包裹”,從視覺上將空間連通。原戶型的客臥門正對入戶大門,進門右手邊就是廚房,玄關根本無法提供收納功能。針對這個問題,設計師改變了客臥門的位置,并利用原客臥門洞增加壁龕式儲物柜,解決了入戶收納難題。利用原門洞設計的收納柜,上面掛外套、中間的小壁龕能放鑰匙,底部作換鞋凳、抽屜內收納拖鞋,懸空部分方便日常清潔打掃,兩人常穿的鞋子也有地方放了。
玄關頂部安裝了LED射燈,進行特定位置的局部照明。夜晚回家后燈光亮起,木飾面柜體搭配柔和光線,立馬能讓人接收到“回家了”的信號。廚房就在進門右手邊,面積小到令人發指。設計師通過精準的尺寸把控,在極限條件下,將完整的廚房功能裝進2.95㎡內。
設計師利用水槽式嵌入洗碗機解決洗碗問題,水槽下塞進窄款RO凈水機和6L小廚寶,壁掛式飲水機解決了直飲水問題,電飯煲則利用抽拉板藏進了櫥柜,解決了臺面不夠的問題。灶臺位置的地柜,左側提前預留出16cm的調味罐拉籃收納區,剩下的位置做抽屜收納鍋具及碗盤。
為了不浪費空間,墻面盡可能做了吊柜,用來收納不常用的廚具。墻面也做了開放式收納隔板,隔板旁預留了放微波爐的位置,考慮到散熱,四周需留10cm的散熱區。
針對操作臺不夠的問題,設計師利用抽屜板,將電飯煲藏進了櫥柜。考慮到散熱,櫥柜臺面開了洞口,平時可以用切菜的砧板蓋住,燒飯時打開。設計師最初設計的洞口是圓形的,施工時考慮到臺面圓形開孔難度較大,與砧板到匹配度不好掌控,后期改成了方形。客廳是個不規則空間,因為連接衛浴間入口且墻體為承重墻,無法通過移動墻面來規劃空間。針對這個問題,設計師設計了一個“起居裝置”。客廳區利用地臺+書架的模塊家具組合,限定出一個可以不被動線打擾的地臺。地臺兼具儲物功能。窗邊利用墻垛凹口,放了一個雙人位的榻榻米沙發,方便屋主兩人日常看電視時使用。地臺安裝了升降桌,疊加餐廳功能。平時以二人世界的小餐桌為主,有朋友來做客時桌面下降,地臺又成為三五個人團在一起的休閑區。用餐狀態的地臺,設計師在餐區增加了書柜墻,兼具休閑功能。整屋設計師都采用了無主燈的設計,45-60°的LED射燈在照明的同時,也能通過墻面漫反射營造氛圍。屋主夫婦都是愛旅行的年輕人,設計師將這面從玄關一直延伸到臥室的墻改成旅行照片、地圖的軟木展示墻。考慮到軟木顏色偏黃,對整屋的調性影響大,設計師又在軟木上刷了一道白色乳膠漆,協調空間色調。軟木刷漆TIPS:刷乳膠漆會引起軟木板一定程度的收縮,導致拼接處的縫變大,前期留縫時需考慮進去。客廳面積較小,改造時設計師將主臥門洞擴大,用定制的2.4X2米木質移門分隔空間。移門打開時,主臥與客廳形成一個大空間,起居功能也能蔓延到更大的區域。
屋主家原本有臺唱片機,設計師特意在客廳與主臥的通道預留了它的位置,一來伴隨屋主生活的物件能讓新房瞬間有家的感覺,二來唱片臺起到串聯空間的作用。主臥根據屋主需求配置了1.8m的大雙人床,床邊放置MUJI單人椅打造休閑閱讀區。臥室看向客廳,“起居裝置”面向臥室的這面做了衣柜+書柜的設計。柜體設計細節,開放式的書柜收納區方便屋主閱讀時拿取方便。
夜晚的休閑閱讀角,一個人燈光下閱讀,在客廳看電視的家人就在不遠處,互不打擾又能相互陪伴。設計師在臥室安裝了投影儀,夜晚幕布落下,臥室又能變成兩個人的影音室。改造時設計師拆除了主臥與陽臺的隔斷,并沿著窗做了個弧形辦公臺,40cm深度的臺面既能滿足兩人同時辦公,也不影響日常晾曬衣物。陽臺設置了干洗一體的洗衣機,洗衣臺上做了小型升降晾衣架,可以用來晾曬大件衣物和被子。另外,陽臺外也保留了上海傳統的“龍門架”。朝北的小次臥做了30cm高的儲物地臺,平時作衣帽間,偶爾也可兼客臥功能。
地臺定制TIPS:設計師建議地臺高度最好控制在25-40cm之間,具體需考慮層高及儲存物品的大小,屋主家凈層高2.65m,可作參考。朝東的一側做進深450mm的儲物柜,折疊門開啟的方式方便柜內空間使用。衛浴間的入口就在客廳“起居裝置”旁邊,改造時設計師將衛浴間做了縮小,讓客廳盡可能完整。為了實現干濕分離,占用了次臥部分空間,將坐便器獨立出來,做成了右側的獨立廁所。獨立廁所全貌,壁掛馬桶上方的柜內是給隔壁浴室提供熱水的即熱式電熱水器。
馬桶外移后,小衛浴間塞下浴缸,洗漱干區與浴室用玻璃門隔開。設計師在淋浴區的墻面還做了壁龕收納區,方便放置沐浴用品。別看衛浴間面積小,但能做到這樣功能齊全也是十分感人了。設計師文駿坦言,最初見到房子時其實很猶豫,因為設計小戶型總是需要取舍的,很難面面俱到。但屋主夫婦給了設計師很大的自由,這也讓他決定接受這個挑戰。有了屋主的信任,再搭配設計師的巧思,才讓小房子裝下了美好生活的夢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