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諾貝爾獎,我們總會想起很多人的名字,其中少不了莫言和屠呦呦。
2015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能有效降低瘧疾死亡率,成為中國本土首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光輝成果里傾注了屠呦呦團隊的全部心血:沒日沒夜的待在實驗室,不惜以身試藥身患疾病。這也讓世人了解到,在輝成果的背后,有著無數默默耕耘的科學家們在造福人類。
腳步不停
老一輩科學家們總是將功名視作過眼云煙,始終“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將自己的全部獻給科研事業。
獲得諾貝爾獎的兩年后,屠呦呦團隊并沒有停下腳步。面對曾經的榮譽,屠呦呦表示:“得獎、出名都是過去的事,我們要好好干活。”
兩年間,青蒿素研究中心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屠呦呦團隊也從曾經的2人拓展到如今的20多人,從曾經的化學領域拓展到如今的多學科協作的研究模式。
在屠呦呦團隊的不斷努力下,青蒿素的廣泛作用正顯露出來:臨床試驗中,青蒿素對盤狀紅斑狼瘡有效率超90%、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有效率超80%。
青蒿素在治療腫瘤、白血病、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等方面也能發揮一定作用。
這樣突破性的發現只是團隊研究的一部分,有關青蒿素的更多研究項目還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科技部有關青蒿素適應癥重大新藥項目已獲批;不少藥企提出合作申請。
屠呦呦說:“時代給了我們好機會,希望借此破除‘西醫讓你明明白白地死,中醫讓你稀里糊涂地活’的謬論”
任重道遠
“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這句話隨著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而為世人熟知。
據世衛組織統計數據顯示,瘧疾仍是世界三大致死疾病之一。
而屠呦呦團隊從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得到啟發,發現青蒿素,從死神手中拯救了無數鮮活的生命。
在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祖先偉大的智慧和現代科技相結合,中醫藥再一次造福了全人類。
“青蒿素實實在在的效果,讓國際承認了中醫藥療效。”屠呦呦如是說。
然而,在輝煌的背后,中醫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醫藥的研究不同于西醫,它難以憑借設備和儀器量化,很多東西難以用現代科學詮釋。更令人痛心的是,目前與西醫相關的國家實驗室已有近百個,而中醫方面仍是“零”。
如何用現代科學技術傳承發展好中醫藥,是擺在科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屠呦呦認為,青蒿素的研究只是中醫藥創新的一種途徑,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還有多種途徑和可能性。
中醫和西醫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讓人類收獲健康,擁有健康才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為了讓更多人遠離病痛,每一位有擔當的中醫藥工作者們不分日夜的勤懇耕耘,讓更多的醫學成果得以應用,讓中醫藥煥發出新的光輝。
我們有理由相信,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傳統文化將會在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煥發出新的光輝,發揚光大!
無極太極始終在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上不斷努力,只為讓祖先的智慧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