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姚萍:如何改善社會人際關系的困擾?5個原則1個方法

育兒育己,因材施教。你好,我是姚萍。每天寫一篇文章,分享我的觀察和經驗。這是124篇文章。

上篇文章我們說了,如何用間接反轉法來處理情緒或者信念。今天我們來看看如何來改善人際關系的困擾?

今天講的是關于社會上的人際關系的困擾。心理學家,他把“自我”分為,第一個是軀體的我,我們個人的身體啊,像我們的外貌啊,肉身啊,器官的功能,叫做軀體的我。

第二叫社會的我,就是我們每個人在各種的團體,系統里面所承擔的角色。比如說我們在家里是一個丈夫,是一個妻子,或者孩子,我們再單位里面可能是個員工或者老板。我們在其他組織里面可能是個社員,可能是一個同學,等等。

第三個就是心理的我,就是一個人的心靈,他的信念,他的理想,他的價值觀,他的人生,他認為他自己是什么樣的。

圍繞這心理我和社會我,就會出現各種樣的觀念,各種各樣的觀念就會在社會人際關系中引出各種各樣的困擾。有的人認為,心理上的我就應該是社會上的我,所以他各種場合本色出演。

因此這類人傾向于不太顧及別人的感受,他想要怎樣表達就怎樣表達,他覺得最真實才是最好的。記不記得,我們之前文章里面講過引起情緒困擾的一種信念是“我是對的”。

所以這種人,通常在一些公眾場合,公司的場合,他都勇于去表達他自己的意見,也不管對方能不能接受。因此在外人看來,這類人比較自我,比較沖,比較不好打交道。很多時候會講一些很難聽的話,不給人留面子,經常給領導提意見,就是這類人。

當你覺得心理我就是社會我的時候,必然會引起一系列的引起社會關系的情緒困擾。因為什么是社會我呢?是說我們每個人在這個社會團體當中他都是有社會角色的。既然有所謂的角色,就有所謂的面具。就有所謂的面子。就有所謂的規則。

但是如果你的心理我等同于社會我。你就等同于你在任何場合,沒有這個角色沒有這個面具,你在每部戲里面演的就只有一個人,演的就只有一種方式,你在你的孩子面前,你在你的伴侶面前,在客戶面前,在上司面前,在陌生人面前,在同學面前,所有呈現出來的,表達出來的東西都是高度的一致。

所以這種可能自我可能判斷為很正直啊,很真性情啊,有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很多困擾。另外一種是認為這個社會我要比心理我要大很多。包含并且大于心理我。就是別人更重要我自己不重要。我活在別人的認同和贊美聲中。

剛才說的是我需要本色出演,第二種是覺得我是怎么樣的不重要,我需要屈從于這個社會我,我需要屈從于別人的眼光。別人需要我是什么樣的,別需要我乖一點好一點,取悅他們討好他們。盡可能的謹小慎微。那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平衡我們的內在社會屬性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是社會上的人,他有社會角色,所以存在著個人空間,群體空間和社會空間的不同。所以我們有社會需求,有情感需求,有我們自己的利益的需求。所以我們要同時去考慮這兩種需求。一方面要有辦法表達自己,另一方面要能去照顧別人的感受,去滿足這社會的屬性。

在人際關系的情緒困擾里面,有幾個關鍵的心理因素或者說心理的源頭?

人際關系的情緒困擾是第一大類就是過去在意他人的評價。體現出來是什么樣的狀態呢?就是非常渴求對方的接納,非??是蠛蜕鐣业囊恢滦浴?/p>

在做各種各樣事情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揣測和想法,妄念橫飛。揣測對方對自己的判斷,害怕被否定,同時害怕沖突。非常希望能取悅和討好對方,尤其害怕是對權威和上級的否定和排斥。

因此在他們情緒最常見的委屈、恐懼、焦慮,頭腦里面大量的想法,這些人很多時候像個好好先生一樣,卑躬屈膝做了很多的讓步,但是仍然沒有辦法獲得別人的尊重。在內心同時隱藏很多的憤怒。

在意別人評價在人際關系中導致的情緒問題是什么呢?就是委屈讓步忍讓同時很焦慮,會帶有憤怒,帶有失望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在于你內在的力量不夠大。內在存在大量對自己的否定。

一個人當他的內在力量不夠的時候,那他怎樣去證明自己呢?給自己認同呢?他的來源的唯一的方法是就是通過外界。一個人認為自己不夠好,那么只有通過外在給于他更多的肯定,接受認同,表揚,鼓勵,他才會增加對自己的肯定、認同、表揚、鼓勵的信心。

這意味著當我們過份在意他人評價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問我們自己,你的內在的這個我是沒有力量的。我們很苦苦哀求,想要等到一種授權和肯定。等到一種確定和確認。那個確定和確認,仿佛一個權威在告訴你說:是的,你現在可以被證明是足夠好的。你一直在等這個確認。

但是如果你不是從自己的內在的力量,去改變,去修他去改變他,而是通過外在的一些方法。你仍然沒有辦法徹底的去轉化掉,或者講徹底地去扭轉這個局面。你仍然會害怕沖突啊,害怕被否定啊,謹小慎微??!

很多時候你根本沒有辦法去做選擇,怎么做都害怕被批評,怎么做都有可能失敗。那是非常辛苦的。表面上看他是一種在人際關系當中出現了情緒問題,但他的核心是因為你的內在力量不足夠,自我對自我的認同不足夠。

在以后的文章會詳細介紹,如何去增加自己的力量,自我的價值感和資格感。那么我們這里只是簡單的提一句,就是要明白一個原則,在所有的心理或者心靈成長里面,自我力量第一原則。

什么是自我力量?就是我們要為自己去-百分之百的責任。我們并不期待與于來自外界的肯定是最重要的。沒有人需要為我們負責。我們也不需要去委屈,感覺到我做了很多你沒有看見我,沒有給我認同。我不需要這個樣子,別人不需要為你而負責任。

自我力量第一,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把一種對自我的判斷、自我的認同,從外在的導向、外在的肯定,轉移到內在的導向、內在的肯定上。這樣我們才會有自己有力量。

引起人際關系情緒問題的第二大類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三觀不合,難以相容。很難理解對方為什么這個樣子???

他為什么騙我,為什么說假話?他為什么心口不一啊?他為什么那么小氣???為什么用這樣的表情對待我?他為什么打小報告???為什么欺騙我呀?等等。所以你無法理解別人為什么會這個樣子啊,與別人意見不合。

所以會產生強烈的情緒,覺得說肯定是他出了問題。因為我是對的。因此這一大類的問題,主要是我們沒有辦法接受不同的價值觀,我們的價值觀取向太狹窄了。我不允許別人有缺點。同事想要去控制對方,讓他們變成和我們一樣的人。

有些很直率的人在職場里面,尤其會看不起那些,他們所謂溜須拍馬的人騎很圓滑的人。他會覺得說你們這么做,你們是投機取巧,你們是出賣自己的良心,你們沒有本事。

那些很會搞關系或者講人際很圓融的人,有時候也會很討厭這些看上去很直率的人,因為他們覺得這些人缺根心眼。有的人做事風風火火,他就很看不慣那些做事慢悠悠,非常有條理,需要一步一步很嚴謹的人。

因此有很多人際關系當中有沖突,都是因為你們的觀點不同,你們價值觀不一樣,你們的行為準則不一樣而造成的。但是由于一方把持在那個我是對的的觀點,所以沒有辦法去容納別人的觀點。

對那些沖突,看不順眼,有些矛盾就引起了。針對這一條我們需要明白,在人際情緒問題當中,有一條原則叫做叢林原則。

什么叫叢林原則?你去看那個森林里面森林里面有各種各樣的生物。有的生物吃草的啊,有的吃肉的,有的在水里游的,有的在岸上。要什么樣的都有,有的會飛,有的會爬,有的躲在泥土里面。

這是叢林原則的第一條,在叢林里面,每一種生物都有它的生存策略。所以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的人。他都有自己的生存策略,而在這個社會的叢林里。這是叢林原則的第一點。

因此你可以明白。無論他的價值觀,他的行為風格,他的處事哲學,你喜不喜歡都不要緊。那是由他的經歷所造成的。

之前講過,我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信念,這樣的行為模式呢?因為我們的童年經歷,因為我們的父母潛意識的無意識的言傳身教,因為我們在成年當中的習得。因此,每一個人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一些價值觀。他有他自己的原因。

叢林原則的第二條就是,每一個個體的處事哲學都需要被尊重。你可以不喜歡。但是必須要去尊重他的這種處事的哲學。

叢林原則的第三條就是,我們每一個人不需要去干涉對方的樣子。你去想一想,你的父母曾經花了很大的時間想要改變你,想讓你聽話,想讓你變成另外一個樣子,想讓你變成鄰居家的孩子的樣子,但都沒有成功。

如果你在社會上,在職場上,在你的朋友圈,想去干涉對方,改變對方,其實是非常辛苦和費力的。每個人都有貪嗔癡,每個人都有善良和邪惡,有智慧和愚蠢,都有欲望。

在這個叢林當中,所有的人幾乎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我們需要明白,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可愛的地方,可以相處的地方也有和你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我們需要去保持尊重和界限。

我們需要去允許不同。允許怎樣的不同呢?我們需要去看見對方的背景。比如說我們是想希望有一個很好關系很融洽的人,這時候你碰到個很強勢的人,很掌控的人,你會很緊張。

這時我們可以去看見對方的背景,想象我們可以看見到他的童年的經歷。和為什么會變得那么的掌控,為什么那么多控制?我們需要去允許我們并不喜歡的人,允許他們的存在。在這個社會上有他的位置。同時允許他們不改變。

那么我們怎么把這個原理用成一個方法呢?比如說我有一個很討厭的人,我覺得他們的處事的方式和他們的道德,他們的價值觀我都很討厭。但是又每天需要面對的,甚至是我們自己的上司,或者是你的公公婆婆?;蛘呤瞧渌呐笥?,你必須要見面。

那怎么辦呢?大家人都在,你又沒法接受他。這邊有個很好的一個辦法,很簡單。

你可以閉上眼睛,就感覺到站在你的面前。有很多跟你三觀一致的人,有很多跟你類似的人在這個地球上。你可以想象把你的鏡頭視野推遠,在這個地球上,分布的很多跟你有類似觀點的人。

然后你做個深呼吸,再去想象在這個地球上還有更多的,跟你不同的,截然相反的人,有沖突的人,意見不一樣的人。他們有各種各樣的觀點,都和你不同。

所以你可以同時去看著這些和你三關一致的人,看著那些和你三觀不和的人。密密麻麻的,在這個城市當中,在這些樓房當中,在這些馬路的,穿行當中,各種各樣的人。

當你看見他們,你對他們同時說,你們是有理由的,你們都有資格存在在同一個空間。雖然我不喜歡你們,雖然我可以不喜歡你們,但你沒有資格存在著。我也有資格存在著。你們和我是一樣的平等。并沒有哪個更好。

你們有你們自己的經歷和原因。形成了你們自己的生存策略,我尊重他。我也有我自己的生存策略,也請你們尊重我。我們是平等的。

然后你可以做個深呼吸,睜開眼睛,也去感受一下。之前你說格格不入的,怨恨的那個人。現在這種感覺是否有減輕?這個就是運用了系統排列的一些原理,NLP的一些原理,做了一個很簡單處理,讓你能夠更加的去接納那些和你不一致的人。

前面講了兩種人際關系當中可能出現的主要的問題,第一個是在意他的評價,第二個三觀不合。

人際關系困擾當中出現的第三種,就是缺少自我的界限,沒有立場。

表現出來有兩大類的方向,第一類就是過于的退步忍讓,沒有辦法拒絕別人。別人給你提了怎樣的請求,你都沒有辦法說不。雖然心里很痛苦,但總是很勉強的接受了。像那種好好先生一樣。

第二類就是往另外一個方向,他過度的去侵犯去控制別人,想要去操控別人。所以這兩種體現出來的都是沒有界限。

第一種是讓別人過度的進入到你的空間,仿佛你根本沒有主權,反正你自己的界限里面,不是你說了算啊,別人只要一開口,那就是他說了算,聽他的。

第二種仿佛你可以隨意的去進入別人的空間,去要求他去指揮他,去控制他,去操控它。這兩種都是缺少自我的界限,沒有立場。

針對這一條,我們需要明白,在人際關系當中的情緒的第三條原則就是界限原則。第一就是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界限。我們無法滿足其他人的所有的需求。我們沒有辦法滿足所有的人。同樣的,對方也沒有辦法滿足你的所有的需求。這條是非常非常關鍵的。

嗯,有一個同學,他講他想要去做一些事,但是做這個事以后會得罪一批同事。他感覺很內疚,因為些同事生活工作過的很輕松。他提了這個需求,他的領導會很賞識,但這些同事很辛苦。但如果不做這些事呢,他又覺得他內心又放不下對領導不忠誠。

怎么辦呢?其實你就可以把這條界限原則去運用。第一,你不要想要去取悅所有的人,你沒有辦法去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當你明白你沒有辦法去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的時候,第二,你可以表達或保持這個界限,那就是我做我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些事情是該你們承擔的,那是你們的事跟我沒有關系。

這樣就不會很多時候處在那些糾結里面,處在那些想要去改變別人,想為別人的命運負責里頭,那是很辛苦的。在界限原則里面的第三點,就是不要以為別人會了解你。

有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期待別人會了解我們,尤其是我們的伴侶。尤其是我們在親密關系里頭總覺得,你應該懂我的心思啊,我不高興你應該知道我在想什么呀。

但是根據界限的原則,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界限,我們其實并不知道別人在想什么,也沒有辦法無條件的滿足對方的需求。因此,如果你期待對方能夠在你不表達的時候完全的了理解你。那你會引申出大量的情緒的困擾。

在親密關系當中的很多的問題都是由此而來。也包括在職場當中,你覺得比如說。你做很多的工作,你覺得說老板應該看見你,認同你,應該表揚你,但其實他并不知道你的內心是怎么想的。

又或者你覺得在關系當中,在婚姻當中,你做了很多讓步和委屈。你的伴侶應該能夠認同這一點,還應該給你很多的補償。但是他有可能并不是這么想,而且每個人是不一樣,每個人的生活在自己的空間和界限里。

界限原則的第四條就是接受對方的不完美。所以我們并不能期待,我們想要去改變每一個人,讓他們變成我們一樣的樣子,我們需要接受這種不完美。

面對界限我們要去表達什么呢?表達第一你是你我是我,這是我的空間,那是你的空間,我們是獨立的。我們是相互平等的。我沒有辦法去操控你,也請你能夠尊重我的立場。所以需要相互給予空間。

有很多人很難拒絕別人,別人給你提了要求就很難拒絕。比如說你已經很累了,別人說這個事情幫幫我好不好?你再借我些錢好不好?雖然不想借錢,總是開不了口拒絕。

總覺得好像拒絕了以后,就會傷到一些什么。不管是傷到他的感情,還會傷到你自己的一些形象。仿佛你需要為別人的失望而負責一樣。在界限原則里,你需要明白的,你沒有辦法滿足對方所有的條件。因此每個人有自己的界限,為他自己而負責。

所以有一個辦法可以幫助你去勇敢的去拒絕。你需要去訓練拒絕,怎么去做呢?你說你很想去拒絕別人,但你的內在來又覺得說不出口。

你可以閉上眼睛,想象你看見對方說:很抱歉,那這不是我能夠承擔的。這也不是我需要承擔的。很抱歉,如果讓你失望的話,這個失望是你有資格需要去承擔的。因為你是你我是我。

如果因為我的行為你感覺到失望的話,讓你感覺到憤怒,失望,焦慮的話,我把屬于你的情緒交還給你。你可以想象你微微地給他鞠個躬。把屬于他的那些焦慮、壓力、失望的情緒交換給他。

作為一個個體在他自己的界限里面,他該去承擔的。因為你沒有辦法讓所有的人滿意。

這個就是一個簡單的處理的方法啊,你閉上眼睛想象著對方。告訴他我沒有辦法讓所有人滿意,我也不一定能夠讓您滿意,如果你不滿意,那個不滿意是你自己應該去承擔的。

但是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這么做的話,我們會過得非常非常的辛苦。我們會覺得別人的所有的不滿我都有責任。因為當我這么做的時候。他不滿了,他傷心了,他失望了,所以這是我的責任。

其實不是這樣,這是你把別人的界限和你的界限給搞混了。你需要明白每個人去承擔他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快樂,自己的成功幸福,這就是界限。

界限的原則在另外方面很好用,那就是怎樣去處理和別人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比如說,你的態度是好好的,但是他的情緒很激烈,對你大吼大叫,你有可能會被傷到。或者你希望他尊重你,但是他的那種鄙視,帶著那種看不起來對待你。這個時候也可以用界限的原則。

你可以閉上眼睛想象,他在他的空間里面,你在你的空間里面。所以他所有的表現,他的行為,他的情緒背后有他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他自己的經歷,那是他的原因。

所以當他把很多的情緒發在你身上的時候。你可以在心里面微微的點點頭,跟他說這是屬于你的情緒,你的模式,我把這些交還給你,我不需要承擔這些,那個不是我的,跟我沒有關系。

所以你只是通過簡單的交還,把他想要投射在你身上的情緒,在你的心里面把這個情緒能量交還回去就可以了。否則當一個人向你發火,把他情緒發在你身上的時候,把那些需求渴望發泄到你身上的時候。把那種依戀發泄的身上的時候。

你可能會覺得說有可能是我出了問題,或者我需要為此而承擔負責代價。但是界限原則告訴你,別人的情緒而是他的事情,你不需要去承擔這個責任。這個是很重要的一點。

那么在人際的情緒關系里面還有幾大原則。剛才講的是三大原則。我們前面第一個講的是自我力量第一原則。那就是我們需要去積累自己的內在的力量,是最重要的事情。第二是叢林原則,每個生物都有它的生存策略,都需要被尊重。

第三個是界限的原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界限,我們沒有辦法無條件的滿足對方的期待。他的失望,他的滿意,他的不滿意,跟我沒有關系,屬于他。

第四個原則是什么呢?是需求原則。需求原則說的是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都渴望被滿足。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我們都有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的需求,支持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等等。

因此每個人都有他的需求。在人際關系當中每個人都有渴望被滿足的需求。別說你的老板渴望被尊重,你的同事渴望被贊美,被幫助,普通人渴望被認同,渴望有價值的,親人渴望被關懷。閨密渴望被陪伴。你的兄弟渴望的是你有義氣,能夠有擔當。

我們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去滿足對方的需求。我們需要在人際關系當中去看,對方這樣表達他的情緒,他的內在是怎樣的需求呢?我在多少程度可以去幫助他,可以去滿足他。

第五個原則,那就是效果原則,也就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效果包括什么呢?包括對自己的利益而對自己的身心的影響。所以該放下的要放下。如果有些沖突無法緩和,有些怨恨無法釋放。那么哪怕你是對的,對你自己也沒有任何的幫助。

因此根據這個效果原則,我們隱引申出來的是什么呢?我們學會去寬恕別人,我們需要去寬恕自己。哪怕別人的確傷害了你,但是你抓的那個恨的不放,但那個恨最終會侵蝕到你。

所以我們在后面的文章里面專門有一講是講這個怎樣釋放這些怨恨的,這樣能夠寬恕的。同樣根據效果原則,我們不再執著于到底什么是對的,我們會去看怎樣做更加的有效。怎樣做更加能夠去達到雙方的共贏和目的。

舉個例子,如果你有很大的憤怒的情緒在談生意,雖然你對這個客戶很不滿意,你有很大的憤怒的情緒,但是你并不是用的情緒釋放出來,去釋放它,因為你知道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你需要去調整自己,達到一種更好的狀態,更好的一個結果。

因此的效果原則的基礎上,我們會去運用情緒,把它當成一種工具。我們怎么樣運用情緒呢?怎么樣能夠在人際關系當中進入一種更好的情緒狀態?怎樣能夠改善雙方的關系呢?

下面來介紹一個很經典的方法叫做空椅子法。它的原理是什么呢?原理就是在不同的人員角色的位置上,去獲得新的信息,去補充你的信息。能夠更加好的去理解對方,理解對方的價值觀。能夠去拓展你自己的觀點。從而能夠去改變雙方的關系。

做法也非常的簡單,非常實用,大量的人際關系當中例子都可以通過這點來用。那么這個練習怎么做呢?很簡單,就是先找兩張椅子。那你坐在一張椅子上啊,對方坐在另外一張椅子上。這個對方坐在另外一個教室,你閉上眼睛想象對方坐在另外張椅子上。

有幾個細節,第一個就是你們的眼睛可以互相看見的位置,你閉上眼睛。想象對方坐著,但那個地方不是轉過身后腦勺對著你,要不然就沒辦法溝通。你們是眼睛能夠互相看到。

第二你們眼睛的高度基本上是齊平的。有的時候會出現什么情況,比如說你想跟你的上司溝通關系,你們關系很僵。所以你在家里面還偷偷的做這個控制法練習。

做這個練習的時候,有時候你會發現,上司坐的位置很高,你的位置很低。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象,你的椅子邊上有個按紐鈕,可調節那個高度。讓你們兩個人盡可能的視線在同一個位置。

為什么呢?因為位置坐的高低。代表了你這個角色,在內在和他的這些差距。如果你們不是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的溝通。有可能你的這個用這個方法的溝通的效果并不會特別好。

那么找兩把椅子,想象對方坐在這個椅子上,然后你可以閉上眼睛看見他的面部的姿勢表情。做這些你需要放松,找一個安靜的空間,不需要被打擾,靜心來做。同時注意自己的內心的感受。

舉個例子,你想和你的老板來溝通,你閉上眼睛想象他坐在那是什么樣子呢?有可能翹的二郎腿,他穿的怎么樣?衣服有可能是他的制服西裝。當他坐在那時候翹二郎腿,姿勢怎么樣呢?他有可能懶洋洋的靠在那個椅背上的手。架在這個椅子的扶手上。

頭的姿勢有可能是前傾或者是后仰,他有可能手托著下巴。他的表情可能是放松或者是嚴肅的。所以你只是用一種觀想的方式想象你看見他。當你看見他的時候,你的內在是怎樣的感受?你可以告訴他。雖然不在場,你想像看見他,然后去表達你的想法。

同時要告訴他,你想要改善他的關系,問問他是怎么看的?比如說當你想象你的老板坐在對面,翹著二郎腿靠在椅背上。他的頭發可能是中分,那么他的姿勢是怎么樣?他說話的語氣是什么?

然后你跟他說,老板我看見你,我心里覺得非常的委屈。我很難受,為什么呢?因為我覺得我做了很多的事情沒有被你認同。

你總是寵愛或者比較偏袒公司里的另外一個員工,我覺得他其實沒有我那么認真。而你比較認同于他。現在我很想改善和你的關系啊,你愿意嗎?這就是第一步,表達的想法,然后表達你想改善關系。

第二步,就是你站起來站起來走到對方的位置上。然后坐到他的椅子上變成他。所以你要睜開眼睛站起來走到對面的椅子上坐下去,翹起二郎腿,靠在椅背上,用你的手托起你的下巴。

想象你就是那個老板,就是那個發型,就是那個名字。然后閉上眼睛想象你現在是這個老板。對面坐的那個人就是你。剛才那個你坐的樣子,他有可能是畢恭畢敬的。雙膝并攏的手也放在膝蓋上,坐在那邊。

他告訴你說他很委屈,因為你比較欣賞別的同事。他想改善跟你的關系。所以現在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訴他。當你看見他這個樣子,你可能會說:我覺得你可能的確工作很認真,但是工作有可能不夠創新,不夠大膽。我有很多的想法,你并沒有能夠領會到。

我并不覺得你比那個同事更好。但我也很欣賞你的這種細致。我聽說你很想改善跟我的關系,我覺得這很好。所以我有一些建議給你。老板可能會跟他講說,我希望你多跟我來溝通,希望你有什么委屈可以來講。

這個時候,當你這個角色表達完了以后。你可以問問對方,說當我這樣說了以后,你又怎么樣的想法?你有什么樣的建議呢?

然后這個老板的角色可以站起來,你甚至可以跳一跳甩一甩,把這個角色能夠清理干凈,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重新變成自己。所以當你重新變回自己,你把雙手放在你的膝蓋上面,就像員工一樣,老老實實的聽著老板在講。

他說雖然覺得你工作比較細致。但他覺得也并沒有你想象的這個樣子,讓他覺得你有很多的可以改善的地方,也給你提了建議。然后他也問你說當你聽到老板這樣講你有怎樣的想法?

你可能會說,現在我覺得有點放松了。我也很期待你對我的賞識,我也會多跟你溝通。你對我的工作還有怎樣期待和建議呢?所以你就一輪一輪的,這樣來回來回來回的去交流和溝通。

然后去看一看。你從這個練習當中去獲得了怎樣的信息。所以這就是空椅子法。這個方法是非常的簡單好用的。細節就是第一,你要盡可能多的用視覺化的方法,聲音化的方法,去還原出對方的樣子。

第二,當你進入對方的狀態的時候,要真的投入到對方的這個角色里面,在他的鞋子里面。就像一個演員一樣的。把對方的那種感受能夠去表達出來。

第三,你是出于一個改善,你們關系的目的啊,你要告訴她,你想要改善關系,同時問問他的想法和建議。和第四就是雙方這種來來回回的角色的互換。來增加更多的信息。

通過這個簡單的技巧,你會發現很多你看上去之前存在的委屈怨恨,人際關系當中的沖突都可以通過這個方法獲得很好的緩解和化解。甚至這個和你有沖突的人,有情緒困擾的人,并不需要在場。這就是心理學的神奇之處。

再強調一點,所有的練習回去都要反復的練,反復的練。如果你只是看,并不會有太大的幫助。你需要反復的練習,讓你去體會新的狀態。體會這些情緒的轉化。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今日話題:對你觸及最深的原則是什么?

如果覺得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轉發。

作者簡介:姚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教育和心理線上學習超過1000小時,擁有高中教師資格?;燠E于各種寶媽群7年。熱衷于思考和解決各類育兒和親子問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處理好人際關系是你成功道路上的基石
被接納和尊重的孩子會如何面對沖突?
心理學:做一個自私的人,你才能心理健康,人際關系和諧
不論關系多親近,去別人家都不能帶這三樣,這是基本尊重
人際關系有哪幾個階段
取悅自己的女人,才是婚姻里的稀缺品!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施秉县| 青州市| 花莲市| 巫溪县| 德安县| 稷山县| 三原县| 天气| 麻栗坡县| 黑水县| 盘山县| 美姑县| 福鼎市| 康乐县| 石柱| 南阳市| 衡阳县| 宁河县| 镇平县| 六盘水市| 石家庄市| 广东省| 宁强县| 连江县| 都江堰市| 太谷县| 顺昌县| 三门峡市| 吉木萨尔县| 永川市| 遵化市| 新巴尔虎左旗| 马关县| 台中县| 武安市| 丰城市| 修武县| 武鸣县| 汕尾市| 广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