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姓
得姓始祖
傒公。傒公又稱高傒,是呂尚十一世裔孫,曾任齊國正卿。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孫無知勾結邊將管至父和連稱,殺了齊襄公自立為君。此行為引起齊國臣民的不滿,便求助于國舅傒公,傒公接受了群臣的要求,邀請管、連二人來家赴宴,二人于席間被預伏甲兵斬殺,然后高傒迎立姜小白回來繼位,就是后來成為春秋霸主的齊桓公。齊桓公在登位之初,為了表彰傒公的卓越貢獻,把盧邑(故址在今山東省長清縣)封給傒公,其子孫以邑為姓,傒公便成為盧姓得姓始祖。
盧姓淵源
源流一
源于姜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文公子名高,食采于盧邑(今山東長清縣),其后人以盧為氏。
源流二
源于媯姓,以國為氏。古帝舜因生于媯河而姓媯,其后有一支在夏商時期活躍于盧地,在今湖北南漳東北和襄陽西南地區,與戎蠻相處形成了盧戎。西周初,因其為舜之后裔而封為子爵諸侯盧國。春秋中期楚穆王時盧國滅于楚,成為楚國廬邑,子孫遂以國為氏。媯姓盧氏的歷史至少有2600年。
盧國滅亡后,子孫向南遷移盧陽,今湖南南端的汝城,后來繼續南移入廣東、廣西和海南地區,進而進入越南境,與越南的土著混合成為越族。三國時越族蠻盧重返兩廣地區,最終形成當代盧姓中心聚集區。當代兩廣地區的盧姓應與蠻盧有關,同時蠻盧也是我國盧姓的重要組成。
源流三
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稱為氏。東周時期,舅犯助晉文公姬重耳戰勝楚國,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崗),舅犯之子賈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豐),舅犯后人以盧為氏。
源流四
以國為氏。春秋時期,有廬子國(今安徽省合肥市),盧氏為廬子國戢黎之后。
源流五
以官職為氏
出自兩周時期官吏若盧令丞,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若盧令丞,為弓箭手統領,主弩射;后逐漸轉為主管監獄的官吏,就是典獄官;秦漢時期隸屬于少府管轄)。若盧令丞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若盧氏,后簡化為單姓盧氏者。
源流六
以官職為氏
出自漢朝時期官吏當盧令丞,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當盧令丞,為專職掌管釀酒、煮酒的官吏,隸屬于少府管轄)。當盧令丞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當盧氏,后簡化為單姓盧氏者。
源流七
以兵器名為氏。歐冶子所鍛越劍,名湛盧。
源流八
源于改姓而來
出自復姓盧蒲氏改單姓盧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盧蒲氏,出自桓公,亦為盧氏,皆齊之盧也。望范陽”,盧若虛《姓氏錄》載:“太公之后有盧蒲氏”,這是源于姜姓、出自太公之后的又一支。另有出自齊桓公的一支叫葛盧氏,后簡稱盧氏。
源流九
源于改姓而來
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有復姓吐伏盧氏、伏盧氏、莫蘆氏改為漢字單姓盧氏。《魏書·官氏志》載:“有莫蘆氏,后改為蘆氏。復去草,改為盧氏。吐伏盧氏,改為盧氏”。這支出自鮮卑族拓跋部,由莫蘆氏改為單姓蘆氏,后復去草字頭而為盧氏,應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所改,所以是源于河南的盧氏之一支。
另據清人張澍《姓氏尋源》載:代北吐伏盧氏進入中原,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改其姓為盧氏;魏太和初,皇帝下詔,令豆盧氏去“豆”改為盧氏。
源流十
源于改姓而來
帝王賜姓為氏。隋煬帝時,河間人章仇(復姓)太翼,善天文,被隋煬帝賜姓盧氏。另據《元和姓纂》載:倉部盧云,本姓閭氏,上元中(唐高宗674~676年)令改為盧氏。祖籍河北范陽(今河南光山)雷氏家族人氏,被北周皇帝宇文覺改為盧氏;祖籍三原(今陜西三原)閭氏族人閭云保,被唐高宗李治賜準改姓為盧氏。北宋時,后周柴世宗之子蘄王熙誨在趙匡胤黃袍加身后,由越國公盧琰抱養,后以女盧錦妻之。盧琰恐其遭趙匡胤加害,改其名為“盧璇(或稱“睿”)”,列第三子,與其原有八子并立而為九子,此為浙江“九支盧”之來由。
源流十一
源于改姓而來
少數民族改姓盧姓。
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鮮卑族有姓“莫蘆”的,改為姓“蘆”,后去掉草字頭,歸于盧姓。又有少數民族姓“吐伏盧”、“豆盧”或“奚什盧”的,也改為姓盧。
源于西南夷,出自明朝時期西南從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中有一個從族,為古百越民族一支,在明朝時期有取漢姓為盧氏者。
源于赫哲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居住于黑龍江流域的赫哲族盧如火氏,改漢姓為盧。
源于滿族,屬漢化改姓為氏。滿族泰楚嚕氏和喜瞻氏,在明清時期,有改為盧姓的。
遷徙分布
明朝時期,盧姓約有51萬人,約占明朝人口的0.55%,排在第四十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蘇,三省盧姓約占總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福建、廣東、山東、湖北、山西,五省盧姓約占總人口的37%。浙江盧姓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9%,為盧姓第一大省。盧姓人口流動從北向東南遷移,形成了浙贛蘇、閩粵兩大塊人口聚集中心,盧姓中心由北向東南漂移。
盧姓名人
盧芳:東漢曾被封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聯合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后被匈奴單于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盧植:字子干,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東漢末年經學家、將領。盧植性格剛毅,師從大儒馬融,為大儒鄭玄的同門師兄。曾先后擔任九江、廬江太守,平定蠻族叛亂。
盧循:字于先,小名元龍,范陽涿縣(今河北涿縣)人,盧諶曾孫。元興弈棋,工草隸,尤善尺牘.東晉末年農民起義領袖。
盧辯:西魏北周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字景宣。魏孝武帝到關中,西魏太子、諸王都從他學習。宇文泰為相,使他依《周禮》改定官制。北周世宗時死,官至大將軍。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想要了解具體姓氏文化,可以參考北京家譜傳記機構編輯《百家姓尋根手冊》
書籍主要內容:
1.姓氏文化概論
2.姓氏淵源
3.遷徙分布
4.郡望堂號
5.家譜收藏
6.字輩排行
7.家訓選輯
8.姓氏楹聯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