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跌打損傷、墜墮之證,惡血留內,則不分何經,皆以肝為主。
●蓋肝主血也,故敗血凝滯,從其所屬,必歸于肝。
●其痛多在脅肋、小腹者,皆肝經之道路也。
●若壅腫痛甚,或發熱自汗,皆宜斟酌虛實,然后用調血行經之藥。
●王好古云:登高墜下、撞打等傷,心腹胸中,停積瘀血不散者,則以上、中、下三焦分別部位,以施藥餌。
·瘀在上部者,宜犀角地黃湯。
·瘀在中部者,宜桃仁承氣湯。
·瘀在下部者,宜抵當湯之類。須于所用湯中加童便好酒,同煎服之
·虛人不可下者,宜四物湯加穿山甲。
·若瘀血已去,則以復元通氣散加當歸調之。
●內經云:「形傷作痛,氣傷作腫」。又云:「先腫而后痛者,形傷氣也;先痛而后腫者,氣傷形也?!?/p>
●凡打撲閃錯,或惱怒氣滯血凝作痛,及元氣素弱,或因叫號血氣損傷,或過服克伐之劑,或外敷寒涼之藥,致氣血凝結者:
俱宜用活血順氣之劑。后列諸方,以備選用。
按、方劑:●犀角地黃湯
犀角 生地黃(酒浸,另搗) 丹皮 白芍各等分水煎服。
●桃仁承氣湯
大黃 芒硝 桃仁 桂枝 甘草水煎服,以利為度。
●抵當湯
水蛭 □蟲(去翅、足)各三十枚 大黃(酒浸)一兩 桃仁(去皮、尖)
三十枚水煎,去渣,取三升,溫服一升,不下再服。
●復元活血湯
柴胡五錢 當歸 穿山甲(炮) 栝蔞根各三錢 甘草 紅花各二錢 桃仁(去皮、尖)五十個 大黃(酒浸)一兩
以上將桃仁研爛,余藥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二鐘,酒半盞,煎至七分,去渣,大溫,食前服,以利為度。
●巴戟湯
巴戟(去心) 大黃各半兩 當歸 地黃 芍藥 川芎各一兩
以上為末,水煎服,以利為度。
●破血消痛湯
羌活 防風 官桂各一錢 蘇木一錢半 柴胡 連翹 當歸梢各二錢麝香(另研)少許 水蛭(炒去煙盡,另研)二錢
以上為粗末,共一服,酒二大盞,水一盞。水蛭、麝香另研如泥,余藥煎至一大盞,去火,稍熱,調二味服之,兩服立愈。
●清心藥牡丹皮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生地黃 黃芩 黃連 連翹 梔子 桃仁 甘草各等分
以上引用燈心草、薄荷煎,入童便和服。
●止痛藥當歸 牛膝 川芎 懷慶生地 赤芍藥 白芷 羌活 獨活 杜仲 續斷各一兩 肉桂 八角 茴香 乳香 沒藥各五錢 南木香 丁皮沉香 血竭各二錢半
以上為末,老酒調用。
●活血順氣何首烏散
何首烏三錢 當歸 赤芍藥 白芷 烏藥 枳殼 防風 甘草 川芎陳皮 香附 紫蘇 羌活 獨活 肉桂各一錢
以上薄荷、生地黃煎,入酒和服。疼痛甚者,加乳香、沒藥。
[10]調經散
川芎 當歸 芍藥 黃耆各一錢半 青皮 烏藥 陳皮 熟地黃 乳香(另研) 茴香各一錢
以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11]牡丹皮散
牡丹皮 當歸 骨碎補 紅花(酒浸) 續斷 乳香 沒藥 桃仁 川芎 赤芍藥 生地黃各等分
以上水酒煎服,卻用秫米飯熱罨縛,冷又蒸熱,換縛。
[12]橘術四物湯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懷慶生地各二錢 陳皮 白術 紅花各一錢桃仁十枚
以上生地黃煎服。骨節疼,加羌活、獨活。痛不止,加乳香、沒藥。
[13]當歸補血湯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防風 連翹 羌活 獨活 乳香 沒藥 白芷 續斷 杜仲各等分
以上生地黃煎,入童便和服,不可用酒。氣虛加人參、白術、黃耆。
[14]復元通氣散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皮) 穿山甲(穌炙) 陳皮 白芷 甘草 漏蘆 貝母各等分
以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