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兒12月女嬰,因'發熱2天,肢體僵硬8小時入院。
雙側丘腦、中腦及兩側腦室旁見對稱低密度灶
T1W低信號,T2W高信號,彌散受限,病變分布對稱
血常規
肺炎支原體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
血氨
人巨細胞病毒核酸
第一次腦脊液檢查
1、急性壞死性腦病。
2、人巨細胞病毒感染。
急性壞死性腦病是一種急性、爆發性重癥腦病,主要累及嬰兒,臨床上以驚厥、意識障礙及對稱性多灶性腦損害為特征,病死率高達30%,幸存者多遺留輕重不一神經系統癥狀,是一組臨床影像綜合征。誘發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常見的有流感病毒、輪狀病毒、人類皰疹病毒,免疫介導和遺傳(RANBP2)突變。丘腦、腦干,殼核,腦室周圍白質和小腦多發對稱性長T2病灶,彌散受限、多發出血灶及明顯病灶強化。DWI和ADC上的三層表現和對稱性丘腦受累具有特征性。診斷基于實驗室檢查及腦脊液分析,排除其他診斷。最終診斷需要靠活檢證實。
診斷標準:(1)發熱性疾病1-3d后出現急性腦病,必需指標:意識惡化(甚至昏迷);支持指標:驚厥。(2)頭部影像學顯示對稱性、多發性病灶,必需部位:雙側丘腦;支持部位:側腦室周圍白質、內囊、殼核、腦干、小腦。(3)腦脊液檢查無細胞數升高,常見腦脊液蛋白水平升高。(4)血清轉氨酶不同程度升高。(5)排除其他疾病(感染性、代謝性、中毒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例ADC圖放大,可見典型三層外觀
文獻病例1
10月大嬰兒,因癲癇持續狀態就診,2天前有發熱和稀便。
(圖1:A-C:T2WI可見腦腫脹,丘腦、白質和背側腦干高信號病灶;D-E:丘腦病灶在DWI和ADC上呈三層外觀;F:SWI上可見丘腦病灶內局灶性點狀出血)
文獻病例2
患兒,女,高熱7天,意識喪失3天。
T2 FLAIR雙側丘腦對稱病變,T1右側丘腦出血高信號
文獻病例3
14月大男童,發熱后出血癲癇樣發作,意識不清。
T2加權圖像顯示丘腦和幕上額葉白質對稱性增加的信號強度。矢狀面T2加權像顯示小腦和腦干,包括中腦和背側腦橋的高強度。矢狀位T1加權成像顯示丘腦和小腦半球低信號。T2加權梯度回波顯示丘腦中央部分信號強度降低,提示出血性壞死,軸向DWI和表觀擴散系數彩色編碼地圖顯示限制擴散,同心圖案,對稱地涉及丘腦。(E和F)
一、日本乙型腦炎:是噬神經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蚊媒病毒傳染病,發病高峰在6-9月,臨床以高熱、意識障礙、抽搐、急性起病為特征,確診有賴于血清學和病原學;影像學上,乙腦患者丘腦受累達到90%-100%,基底節受累占35%,中腦占58%,因此,丘腦及中腦受累是乙腦特征性影像表現,雙側丘腦病變非對稱性為主,早期感染以細胞毒性水腫為主,DWI高信號,逐漸演變成血管源性水腫,DWI為等或低信號,T2-FLAIR高信號。
網絡病例1
58歲,發熱、頭痛,行為異常;FLAIR高信號,兩側丘腦受累,非對稱性,左側較為明顯
網絡病例2
患兒6歲,意識混亂伴發熱3天。雙側丘腦及中腦對稱性病變
二、leigh病(亞急性壞死性腦病):雖然兩者間就差一個字,但是病因天差地別,leigh是一種罕見的、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線粒體病,臨床上很少有發熱、頭痛及意識障礙癥狀,血乳酸實驗及MRS可見乳酸峰有特異性。此外,在累及丘腦及中腦中,可出現較典型的“熊貓臉”征,和肝豆狀核變性重疊。
網絡病例1
兩側額葉、基底節區、中腦對稱性病變,熊貓臉征,MRS見高聳乳酸峰
網絡病例2
側腦室旁白質、丘腦、中腦、腦橋背蓋對稱性病變,MRS可見乳酸峰
三、深靜脈梗死:主要以大腦大靜脈血栓常見,常見出血性梗死,CTV可明確診斷。累及雙側丘腦主要是大腦內靜脈引流,除此之外還可有基底節區、放射冠靜脈匯流。單側丘腦受累,則以丘腦紋狀體靜脈栓塞為主。
直竇近大腦內靜脈處可見充盈缺損,雙側丘腦對稱病變,此外MRI可明確存在梗死性出血
四、丘腦穿通動脈梗死:丘腦穿通動脈起源后動脈P1段。若穿通動脈起源Percheron動脈,則容形成雙側丘腦腹側核對稱性梗死。
此外,像肝豆狀核變性、韋尼克綜合征及中毒性腦病均可見對稱性丘腦損害,肝豆狀核變性主要累及尾狀核及殼核,累及中腦可見熊貓臉征,好發青少年,臨床癥狀多無意識障礙、發熱等癥狀,以椎體外系受累為主;韋尼克綜合征多有維生素缺乏、營養不良、酗酒等病史,累及中腦導水管旁灰質,乳頭體受累是其特異性表現;還有中毒性病變、血糖異常等均可造成雙側丘腦對稱病變,但多有明確接觸史或血糖異常的實驗室檢查結果,鑒別不難。
[參考文獻]
[1]BiswasA,VarmanM,GunturiA,YoganathanS,GibikoteS.Teaching NeuroImages: 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of childhood: Neuroimaging findings.Neurology. 2018 Jan 9;90(2):e177-e178.255(5): p. 738-44.
【2】趙鵬, 朱曉冬與周廣喜, 表現為丘腦“蝶形”病灶的基底動脈尖綜合征一例.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06(09): 第590頁.
【3】敬思思等, 雙側丘腦對稱性病變1例臨床病例討論.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16(01): 第114-1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