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女性。頸痛、頭暈3個月余,查體:頸部壓痛,轉頭時明顯。 圖1毛細胞性星形細胞瘤 腦室內膠質瘤圖1A、B為矢狀T1WI、T2WI,圖C為矢狀增強,圖1D~F分別為橫斷面T1WI、T2WI及T1WI增強。4腦室內見一巨大腫塊,最大層面約為4.4cm×4.3cm,內信號略欠均勻,呈T1WI以低信號為主,T2WI以高信號為主,內可見流空的血管影,腫塊邊緣欠清,并向四腦室外生長,腫塊向上生長達中腦水平,向下生長達頸2椎體水平,前面的腦干、后緣小腦半球受壓明顯,頸髓受壓,前移。增強掃描病灶明顯不均勻強化,以環形強化為主。術前診斷:室管膜瘤,與神經鞘瘤鑒別。 腫瘤起源于四腦室底壁及左側壁,經4腦室側孔侵入左側橋小腦角區,血供豐富。 形態可符合毛細胞性星形細胞瘤,WHO I級,見圖1G。 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多發生于小腦(60%)及中線部位,腦室內較少見。本病例術前診斷為室管膜瘤,與神經鞘瘤鑒別。不支持的是,對室管膜瘤而言,腫瘤T2WI信號太高,而神經鞘瘤臨床上無相應的癥狀。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內含水分較多并有較多的小囊狀改變,T2WI及FLAIR上均呈高信號,增強后腫瘤明顯強化但不均勻,本例較支持。 ①室管膜瘤鑒別:腫瘤位于腦室內,第四腦室擴大并包圍腫瘤4腦室擴大并包圍腫瘤,大多僅見殘留的部分腦室邊緣。CT平掃,等密度為主,可見腫瘤內小的囊變和斑點狀鈣化,MR T1WI稍低信號,T2WI稍高信號或信號不均。腫瘤可沿四腦室正中孔和兩外側孔分別伸入枕大池和橋小腦角池腫瘤可沿4腦室正中孔和兩外側孔分別伸入枕大池和橋小腦角池,“塑型”表現,增強掃描,腫瘤中等度強化。②神經鞘瘤:后組顱神經鞘瘤發生于延腦與小腦下部交界為腦外腫瘤。腫瘤沿著神經路徑生長,后顱窩不規則腫塊,T1WI低信號,T2WI為混雜高信號,腫瘤不均勻性強化,薄層掃描可顯示相應的神經根部增粗與腫瘤主體相延續,常伴有出顱的神經孔擴大。③4腦室脈絡叢乳頭狀瘤:CT表現多為等或高密度腫塊,少數為低或混雜密度。腫瘤邊界清楚,邊緣不規則,呈輕度分葉狀,其邊緣常為顆粒樣或凹凸不平狀。腫瘤T2WI呈等或略高信號,腫瘤內可分辨出細小顆粒樣混雜信號,囊變較少,呈明顯均勻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