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方:麻絨1克、杏仁12克、石膏15克、法半夏10克、桂枝3克、白芍5克、干姜1克、細辛0.5克、五味子0.5克、甘草6克。
加減法:
氣虛者,加泡參、自術(shù)、云苓;氣虛挾濕痰化熱者,去五味子,加泡參、蒼術(shù)、云苓、黃芩各10克,法半夏15~18克。兼腎虛而下肢水腫者,合四君子湯并加制附片1 ~10克、復(fù)盆子10克。屬陰虛者,加參麥散或增液湯,減桂枝、干姜各為0.5克,但五味子用量必須與麻絨成正比。陰虛血郁而挾濕痰者,加二陳湯、麥冬、瓜殼、丹參、生地。氣陰虛、血郁肺熱兼腎虛者,上方麻絨用0.5克,桂枝1 克,白芍2克,加紅參10克(或北沙參30克),麥冬18克,生地、五味子各10克,制附片3~10克。胃燥兼肝火犯肺、肺中伏熱者,上方去干姜加桑白皮12克、地骨皮10克、知母10克、竹茹15克、側(cè)耳根24克。風燥傷肺,肺氣不利者,上方去麻絨,增細辛為1克。
慢支炎之咳痰痰喘癥,非用麻、桂、辛難以取效,但應(yīng)用時要加減化裁,除因風熱外襲宜減去姜桂或減少其用量外,一般情況均應(yīng)反佐辛涼之品。另外,麻、桂、辛的用量宜輕。如病人一般情況較好,麻黃用量不超過6克,桂枝6克,細辛3克。一般情況差,麻黃用0.5-1克,細辛0.5-1克;極差者,麻辛各用0.5克,桂枝0.5-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