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23)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 芍藥 生姜 炙甘草 麻黃 各一兩大棗四枚 杏仁二十四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本云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并為六合,頓服。將息如上法。(名為各半,實為桂枝湯、麻黃湯各三分之一量合方。)
【個人理解】此為太陽病日久不解的三種轉歸,以及治療和禁忌。
患太陽病八九日,屬表病日久不愈,然而已經八九日仍然寒熱并見,并且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表明陽氣漸復,邪氣日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則可知衛未受邪,邪氣表淺;一日二三度發,則為邪氣敗退,日漸式微。
①“脈微緩者,為欲愈也”,此為外邪漸退,疾病漸愈之象。
②“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此處脈微而惡寒盛,實為正氣衰弱而內里虛弱之象,表里陽氣俱虛,表里陽虛,治療應當急急扶陽為要,故不能使用汗、吐、下法伐傷正氣。
③“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此應理解為在“太陽病....一日二三度發”的基礎上還出現面赤身癢之證。其機理就是表邪欲出而無門路。解決辦法就是桂枝麻黃各半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