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給孩子樂觀和自信,學學她你也能做到!
家校園教育問答平臺,長期有獎征稿
小作家成長搖籃,歡迎各科教學骨干
小學生作文輔導書《起步作文》出版
關注我,獲得新書資訊!
有一位日本阿嬤,是個深諳養育精髓的高手。她既不像一般老人那樣嬌縱孩子,也不像父母那樣為孩子的成長過分焦慮,而是把永遠樂觀自信的好品質默默種在了孩子心間。
作者 /柚子姐姐
授權轉自小柚子童書
ID:youzibooks
很多人拼命工作,并且抱著這樣的信念——只要物質富足了,生活就會快樂。
在養育孩子方面,相比用心陪伴,也更喜歡用物質和金錢來解決問題,并把這稱之為“富養”:★爸爸只有忙著賺錢,以后才能送你出國受更好的教育;★媽媽沒時間陪你,但是我給你買了很多很貴的玩具啊;★考試考好了,給個大大的紅包獎勵……
但有時候,即使你為孩子付出了再多的金錢,孩子卻仍然感受不到愛,因為比起錢,孩子更需要你的關心。
什么是真正的“富養”?富養與錢的多少無關,而關乎金錢背后的價值觀和品格培養。對于孩子的成長需求,父母用心琢磨,并且身體力行,把值得孩子受益一生的好品質傳遞給孩子,才是真正的富養。
而在我心目中,最懂得“富養之道”的,居然是一位做了50年清潔工的貧窮老奶奶——日本喜劇界泰斗島田洋七的外婆。
島田洋七,本名德永昭廣,出生在二戰后的日本廣島。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后,他的父親受核輻射而死,守寡的母親在廣島經營著一個小酒館,因為無力撫養他,只好把八歲的他騙上火車,送往佐賀的阿嬤(也就是外婆)家。
島田洋七把自己童年和貧窮的外婆相依為命的生活經歷寫成了《佐賀的超級阿嬤》。書里的阿嬤真是個深諳養育精髓的高手,既不像一般老人那樣嬌縱孩子,也不像父母那樣為孩子的成長過分焦慮,而是把永遠樂觀自信的好品質默默種在了外島田洋七的心間。
原來,阿嬤本來出身小康之家,美麗聰慧,但是丈夫早逝,一個人帶大七個孩子,靠當學校的清潔工為生,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工作,打掃學校的辦公室和廁所,生活十分貧困。
▲ 德永昭廣的超級外婆
在窮得飯都吃不飽的阿嬤家里,昭廣度過了8年充滿笑聲和歡樂的日子,這段經歷影響了他的一生,原因就是因為他外婆是一個極其樂觀,渾身充滿了正能量的人,她給窮困的生活鍍上了一層光彩,這一切,成為了他童年里“富有”的精神食糧,更是他幸福快樂童年的來源!
阿嬤究竟是如何“富養”德勇昭廣的呢?她的教養方法又智慧在何處?
▲《佐賀的超級阿嬤》插畫
(1)即使貧窮,也要窮得開朗自信
阿嬤說:“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是窮得開朗。而且啊,我們跟由富變窮的人不一樣,你不用擔心,要有自信。因為我們家的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窮人。”
來到阿嬤家,德永昭廣最深刻的體會,就是“從貧窮到更貧窮”。有一次昭廣放學回家,肚子很餓,盼著吃晚飯,但阿嬤卻說:“晚飯哪是天天吃的啊。”打發他去睡覺。他從四點半睡到半夜,又覺得餓了,阿嬤又說:“你是神經過敏。”第二天早上盼望吃到早飯,阿嬤又說:“早飯不是昨天吃過了嗎?早點去學校,中午有營養午餐。”
看到這兒,可能覺得阿嬤心腸硬吧。可是面對家中無米的現實,摟著孩子哭,覺得對不起孩子,豈不讓孩子更覺得自己跌到不幸的谷底?比較起來,阿嬤開朗地笑著說:“晚飯哪里是天天吃的啊”,“到學校就能吃到營養午餐了”,更能讓他釋懷。肚子雖餓,可是家中氣氛開朗,笑聲不絕,“我太慘了,沒有媽媽, 沒有飯吃”這樣不幸的感覺小昭廣從來沒有。
▲《佐賀的超級阿嬤》電影劇照
(2)笑是法寶
笑,是阿嬤對待生活的態度。阿嬤的一輩子過得很艱辛,但是她很少哭,大部分時候都是笑著應對生活的。
她教導昭廣,笑是窮人最能做的事情,因此永遠要帶著笑容和別人打招呼,你一笑,別人也跟著笑了,沒有人會對在艱苦境遇中還能笑著努力的人惡語相向。小昭廣在外婆的教導下,嘗到了微笑的甜頭,很快融入了新生活,受到了鄰居和同學的歡迎,以及真心的幫助。
生活難免會給我們一些絆腳石,我們能否都用笑容去迎接風雨?阿嬤告訴我們,可以。
(3)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
阿嬤每天走路時都會在腰上拴一根繩子,下面系一塊吸鐵石,一路吸附鐵絲和鐵釘之類,“因為光走路什么也不做,太可惜了。”撿到的鐵絲攢起來可以賣廢品,是他們的“外快”,多聰明啊。后來昭廣想要賺點零花錢買吃的,就自己用這樣的方法。
阿嬤家住在河邊,她就在河上放了一根木棍,攔截上游飄下來的東西,上游有個市場,經常有扔下來不要的畸形開裂的小黃瓜和蘿卜,洗菜時掉下來的白菜葉,都是他們的美味。至于攔截到的木片和樹枝,就可以用來生火。
阿嬤常對昭廣說: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并且稱那條河是自己的“超級市場”,還笑著說“而且是送貨上門,還不收運費。”真是無比開朗的外婆啊!正因為阿嬤的智慧和樂觀,所以即使是貧窮生活,他們也過得有滋有味。
(4)真正的體貼,是讓人察覺不到的
昭廣在佐賀讀小學,運動會那天是要自己帶盒飯,貧窮的阿嬤沒辦法給他準備好吃的,昭廣只好帶著甜姜和梅子的素便當去了學校。不僅如此,母親和阿嬤都沒有時間來看他比賽。
中午同學們都在和家人分享美味,昭廣只能孤單一人躲在教室里吃寒酸的素便當。這時候班主任老師進來,說自己肚子疼,想換他的盒飯吃,昭廣于是快樂地享受了平時吃不到的,有香腸和炸蝦的高級午餐。連續幾年,都是這樣的情況,“為什么老師都會在運動會這天肚子痛?”直到六年級時他和阿嬤說起這件事,阿嬤才認真地說:“是老師故意這樣做的啊。讓人覺察不到的體貼,才是真正的體貼。”
真正的體貼是讓人察覺不到的。這也是外婆的人生信條。阿嬤家太窮,鄰居經常會送來一些吃的,卻只是說“我們買多了,吃不了”,“放著會壞掉”,而阿嬤也并不專程道謝,只是在打掃房子的時候,把鄰居家門前也悄悄打掃干凈。
(5)人生就是總和力
昭廣從小體育很棒,擅長跑步,后來還成了棒球隊長,但學習成績比較差,阿嬤從不介意。
外婆,我英語都不會。” “那你就在答案紙上寫‘我是日本人’。” “漢字也不太會……”“就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我也討厭歷史。”
“歷史也不會?那就寫‘我不拘泥于過去’。”
這樣的外婆實在太酷了!
最后昭廣的成績單上,除了體育5分,其他的課只有一分兩分,但阿嬤說:“每個一分兩分,加起來不就是五分了嗎,人生就是總和力。”
昭廣在年幼的時候,還沒能深刻的體會到這句話,可人生不就是總和力嗎?!越到成熟的年齡,他越是認同外婆的觀點!
“有人靠腦力吃飯,有人靠體力吃飯,世界上既需要腦力勞動者,也需要體力勞動者。”阿嬤是知道外孫不是念書的料,并不強求,昭廣后來也靠自己的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相聲演員。“讓不會讀書的孩子展現別的特長不也很好嗎?”是啊,人各有長,不能用單一的標準衡量。
(6)人必須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昭廣高中時考回廣島,但畢竟不是學習的料,沒有拿到學歷,就帶著女朋友私奔去了關西,在那里迷上了相聲,開始拜師學藝。
剛開始生活十分艱苦,阿嬤的資助立即就換成了米下鍋。在學了半年以后,仍然看不到希望,也沒有得到女友父母的接納,昭廣垂頭喪氣地去見阿嬤。阿嬤嚴肅地說,“人必須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不必道歉,昭廣,因為那是你的人生。”對于處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昭廣來講,這句話就是救星。他后來在演藝事業上做出一番成就,成了知名的相聲演員,與阿嬤的鼓勵是分不開的。
“老實說,我能夠堅持下來,是因為見過每天早上四點就起來去打掃的外婆”。如果昭廣沒有見過那樣努力生活的外婆,也許他早就低頭認輸了。因為有這樣的經歷,德永昭廣做父親后,也一直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奮斗,孩子以我為榜樣,就不會學壞。
(7)即使被兩三個人討厭轉過身來還有一億人
讀書時,昭廣曾為這個問題困擾:“我什么也沒做,為什么還有人說我壞話?”阿嬤說:“即使被兩三個人討厭,轉過身來還有一億人。喜歡你的人,也有可能被其他人討厭。即使有人說你好,但討厭你的人也還很多。”知道這是社會常態,就不必期待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會輕松很多。
在昭廣后來演藝生涯取得成功后,也有很多煩惱,也曾因為不再走紅失去粉絲而失落。阿嬤又對他說:“與其讓一大堆人迷著你,不如用心磨練才藝,才藝磨練精了,演出會受歡迎,自然又會有一大堆人喜歡你。”無論是哪個領域,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擁有真本領,才是硬道理,阿嬤可真睿智啊。
(8)
到死以前,都要有夢想
阿嬤一生過得非常辛苦,但她的那種樂觀、思考、煩惱、以及累計起來的一切經歷,正是外婆的人生。
阿嬤說:“到死以前,都要有夢想!沒有實現也沒有關系,畢竟只是夢想嘛。”“如果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論是什么結果,都不算失敗。”
阿嬤的夢想,是把她的七個子女拉扯成人。事實上,外婆的兒女們各個自立自強,沒有一個學壞,確實了不起。
昭廣受到阿嬤的影響,在從事相聲事業的時候,不管順境逆境,都在拼命工作,不放過任何機會鍛煉自己的口才,擁有超過30年的演藝經歷,最終成為許多年輕藝人尊敬的相聲大師,暢銷書作家。
一個幸福的童年,是人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正是外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使昭廣獲得了一生受用的精神財富,知道如何找到生活的真正幸福。
真心佩服這位佐賀的超級阿嬤,只用簡簡單單的8句話,就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富養”:
1.即使窮也可以窮得開朗
2.笑是法寶
3.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
4.真正的體貼,是讓人察覺不到的
5.人必須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6.人生就是總和力,
7.到死之前,都要懷抱夢想
8.即使被兩三個人討厭,轉過身來還有一億人
比起物質和金錢,這才是我們要傳遞給孩子的“寶貴財富”,而這些可貴的品質能夠支撐你在人生任何絕境中都不至于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