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問:我的女兒9歲了,很可愛。但和大多數孩子一樣也有些缺點,比較嬌氣,害怕吃苦,學習上也不是很認真。我有時試圖多參與孩子的教育,但她媽媽在教育孩子上比較強勢,而且孩子也沒什么大的問題。所以即便和她媽媽教育方法有些矛盾,大都也是我做了讓步。作為父親這樣做合適嗎?如果不合適我該怎么辦?
在此回答: 據北京一項研究發現,小學階段,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各半;而中學階段,父親的影響超過母親。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親和母親往往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發生爭執,但最后總是以母親勝利告終,父親往往會“退居二線”,或者成為了母親的“幫手”。雖然我們建議父親在母親教育孩子時要配合,但并不是讓父親完全放棄自己教育子女的優勢與責任。每個孩子都需要母親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同樣也希望得到父親不同于母親的影響,具有獨特風格的相處機會。因此,父親應該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不要淪為“第二位母親”。
我們的教育建議是:
發展良好的夫妻關系。夫妻間良好的關系才能創造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氛圍,在處理夫妻關系中的任何問題時都必須保證孩子的權益。要互相“補臺”,不要“拆臺”。夫妻間不要因意見分歧在孩子面前“頂?!保膊灰獌蓚€人同時站在孩子對立面,一唱一和地“收拾”孩子,使孩子陷入無助的恐慌。
不輕視母親的教育。強調父親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因為父親的社會角色、男性特征、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他與外部世界的聯系等不同于母親的特點,并不意味著輕視母親的存在,也不是貶低母親教育的意義,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隨意詆毀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之心。芻然,母親也不可以貶低父親及其教育。父親和母親間的和諧相處互相配合,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
不要過于嘮叨孩子的學習。在許多母親的教育模式下,有的時候父親也開始嘮叨孩子的學習,不由讓孩子反感起來。其實,母親一個人嘮叨已經讓孩子很心煩,父親如果再說一次,可能會增大孩子的壓力,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經常向孩子表達出父親的關愛。只要是孩子都渴望得到父親更多的關愛。愛是一種特殊的力量,如果孩子能感受到父親的愛,就會感到安全,會相信自己無論在學習、生活、交友方面都會得到父親的支持和鼓勵。
為孩子的成功喝彩。孩子天性中有被父母夸獎的渴望。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孩子得到的夸獎一般來自于母親居多,而父親對孩子的夸獎則相對少些。父親不能吝嗇自己的夸獎,能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可的話,孩子的自信、勇氣會更堅定。
對孩子信守諾言。沒有人愿意受到欺騙,孩子也是一樣。父親特別要注意不要做出明知無法兌現的承諾,而一旦做出承諾就必須去兌現。否則,不僅會讓孩子失望,認為父親是一個不守望信用的人,還會從父親身上學會撒謊或言而無信。
本文摘自孫云曉著作《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家教難題問答》。
孫云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