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或者孩子在某些時刻的情緒崩潰導致的大喊大叫,是很多父母苦惱和焦躁的根源。當孩子開始哭鬧或者表達某種情緒時,我們的家長甚至會學著孩子的樣子用更嚴肅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哭鬧,家長便大喊大叫。孩子摔東西,家長便摔更多的東西。孩子說幾句臟話,家長就大聲的說一連串的臟話,總之在很多時候我們能看到的是很多父母和孩子比較著誰崩潰的本領更強。
這怎么能管理好孩子呢?怎么可能讓孩子聽你好好說話。你看,前提是我們的家長都沒有聽孩子好好說話,又怎么能讓孩子聽家長好好說話呢!
如果孩子哭鬧、大喊大叫要怎么辦?最理智的做法就是保持冷靜,不要把孩子的情緒和家長的情緒關聯在一起。孩子的情感調節能力還不健全,我們要做的是用冷靜的態度幫助孩子。這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但是如果能做到,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就會上到一個新的臺階上。
當我們的孩子看起來是瘋狂的時候,最容易觸發家長的壓力反應,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公共場合,我們看到過太多的家長因為孩子的情緒控制力差之后的瘋狂表現。然后是冷靜后的各種后悔。
要怎么辦?很多家長都在糾結,這也是我們收到留言最多的問題之一。是回應還是不回應?當然在我們能夠保證冷靜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認識情緒、或者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保持冷靜的力量是什么:孩子還小,你必須保持冷靜,你必須對孩子各種挑釁(或者任何你看到的可能讓你生氣的事情保持冷靜),這是父母能做到的最好的自我。身邊很多父母都在表示:當自己嘗試著冷靜之后,就會感覺更能控制局勢、更少的焦慮、更自信。
要如何保持冷靜呢?首先想想孩子觸發我們失去控制的點具體是什么?有的家長可能說是噪音、有的家長說是孩子的態度、孩子學習的學習成績,總之總是有內容能夠觸發家長開始變的更瘋狂。
下一次,當你的孩子再次挑戰你壓力底線的過程中,當你知道這些是你的情緒觸發點之后,保持冷靜,集中注意力并保持冷靜。當你感覺到自己要有情緒暴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