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評
□朱昌俊
親職教育,對于多數人而言,還是個新鮮事。如果說傳統的家庭教育側重的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那么親職教育,則突出的是孩子監護人學習“如何為人父母”的教育,也是成人教育的一種延伸。
當前,“問題少年”現象乃至未成年人犯罪現象,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對于這種現象的歸因,未成年人監護人的責任,往往被忽視。四川擬于明年起在全省推廣強制親職教育,正是對這一問題的針對性糾偏。
“問題少年”最好的歸宿,永遠是家庭。要讓“走入歧途”的孩子能夠順利回歸家庭,刷新以監護人為主要責任人的家庭教育,其實是必要步驟之一。畢竟,很多孩子的問題,多肇始于失敗的家庭教育。加強對這類監護人的親職教育,讓其明白監護人的責任,學習掌握與孩子溝通相處的科學方法,就是為孩子重回家庭創造條件。這也是相關兒童保護部門與機構,應該肩負起的責任。
當然,從更廣義的角度看,親職教育未必一定要以強制的方式出現。現實中,即便孩子未出問題,苦于與孩子溝通不暢的家長并不少見。對于這些家長而言,主動接受一些公益性的親職教育,同樣大有裨益。這首先需要人們剔除對親職教育的社會偏見,即接受親職教育,并不意味著對自己的否定,而是說獲得更好的教育認知。其次,相關部門也有必要扶持一些專業性的社會公益組織和機構,加入到親職教育的社會服務中來。
在加強兒童保護的語境下,親職教育的最大意義,不只體現于一種懲戒性的強制糾偏,而是要讓每位父母都意識到,在教育孩子上,自己也有受教育和成長的空間。因為,家長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一旦未能和孩子一起“成長”,甚至覺得成長、教育只是孩子個人的事,就很有可能令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產生罅隙,從而為孩子走上“變異”的成長道路埋下禍根。因此,希望親職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能夠幫助更多的家庭找回失落的家庭教育,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添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