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兮
他在企業王國縱橫馳騁,涉獵建筑、制造、電商各個領域;單品在雙十一獲全國銷售冠軍。
鐵漢柔情,他對孩子、對家庭關系、對教育的理解、見地與付出,叫人感動,發人深省。
運動,塑造孩子的氣質和精神
他平易低調,不愿臺前露面。下面整理一下他的一些觀點,以作分享:
一、孩子一上初中出現的落差,促使父親放下手頭的一切,作孩子堅實的后盾:
孩子從幼兒園到完成小學,我沒有接送過一次。有保姆、有他媽,我主外,很好么。
孩子初一,單元考,一下子擊碎了我的夢。
他不再是那個對學業舉重若輕的小孩了,他真的需要父親有力的大手和肩膀,喚醒一種叫做內在的力量。
我很快對工作做出調整和安排,所有事務盡量在孩子上學校的時間段內完成。除非有非常特殊、不得已的情況,每天早上我會牽著孩子的手送他到校門口;下午一走出校門口他就看見我。
開始我以為這很難,試試看吧,結果把它當做日程來安排的時候,順理成章的,就做到了。
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初中生活,我和妻子拜訪了幾位優秀生的父母,并特別留意優秀孩子的舉止行為。
語文英語小學霸是怎么養成的?
她的父母說,因為工作原因孩子小時候在英語母語國生活過兩年,聽說能力很自然地養成了。后來回國插班小學,一直堅持讀外國原著,現在已經多過近二十部名著。
英語、語文能力,在讀英文原著的過程中一起養成了。
這也是出乎我們意料的雙重驚喜,說明中外的語言很有共同性。
這時才知道一兩年的外語環境熏陶原來讓孩子受到這么大的教益!早知道的話,出去呆一兩年,這會兒孩子也許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另一個年級學霸,玩起來瘋呀,可是我注意到她在籃球訓練中看表,再看表;然后就跑過來說:叔叔,我得去補習了。
我說你看今天你提前退出,沒完成訓練任務;明天過來嗎?
她說:不行,明天這個點我有補習班要上的。
她的那個眼神,哪里是初一的學生呀,就像個大學生一樣堅定、毫不含糊,知道自己要什么。
她能從一種瘋玩的狀態,能極快地切換到學習狀態。
另一個優秀的孩子,在別人毛衣加身的時候,他穿短袖。
真佩服他母親啊,注重孩子體格鍛煉,從身體到學業都棒棒噠。
于是我跟孩子一起打球、運動,一起讀書,伴他作業。
后來,我看到了這個學期孩子的成長與進步,苦惱與拼搏。我們成為一對好兄弟。
遇到什么問題,我的口頭禪是:哥們,讓咱們好好想想,沒什么大不了的。
是的,你自己的內心再怎么不平靜,你也要在孩子面前和顏悅色,讓他見到你如沐春風。
二、教育的蒼白與厚重
我的父親是醫院的一個科室主任,母親是物資處的科長。
我家兄弟三人,最聰明的孩子上完高中不想讀書了;另一個孩子上了個專科就工作了;最笨的一個孩子考上大學了,那就是我。
從我們兄弟三人走出的各自人生軌跡看來,大學開了眼界,增長學問,為我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沒有教育作后盾,走到一定程度,可能你就突破不了。
三個孩子,同樣的父母和資源,早期接受完全一樣的教育,后面大不相同。
說明教育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它有蒼白的一面。
我在名高校讀書進修期間,跟學術人物有很多溝通,他們說:頂尖學府的牛,不在于它里面的構架,不在于它的教授、校長,而在于它的學生啊。
全國的好學生,被搶來搶去,進到名校。是學生成就了名學府。
你認識到教育的蒼白,才能理解它的厚重,那就是愛與責任。
我與老師的交流比較多,在游戲規則的制定上,我體會出她的愛和原則。
期末,可以去掉一名最低分,但她說:我不可以去掉一個孩子,他是集體中的一員;可以去掉最低的一科。
教育和學習成績之間,沒有很強的可比性。
孩子在獨立生活之前,學習知識,做好積累,是對孩子成長的極好滋養。
我翻看孩子的書,現在的教材,比起以前我們那個年代的,已經有極大的改變,活潑有趣,又有教益。
歷史講很多大事件;數學鍛煉你的邏輯思維;語文是必要的交流溝通工具;地理、生物,學到很多常識。
孩子平心靜氣地多學一些對人生有益的東西,對孩子將來一個人面對社會的挑戰,是必要的和必須的。
學習的過程,是孩子挑戰自我、解決問題,培養孩子堅強毅力和堅韌品格的過程。
汲取知識、鍛煉意志。在知識的海洋里探索、流連,它不應該是一種負擔,而應該是一種樂趣。
我們給孩子好的書房、書桌,安靜的學習場所,是物理環境。
更重要的、核心的是,孩子需要安寧平和的心理環境;只有內心是安靜的、和樂的,孩子才能找到自我,自己安排好自己的學習。
我在這邊住二樓,以前,還沒走到樓下,我就聽見孩子媽的叫喊、對孩子的各種不滿。
我知道她這一喊,把孩子內心的寧靜喊沒了,孩子不知所措,后面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于是,我回歸家庭,我來接送孩子。
開開心心進學校、安安樂樂回家來,孩子的狀態就很好。
他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就對自己有要求要做得最好,他就不斷地往前,解決掉一個一個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
這就是我想要的,他在成長成那么一個上進的、陽光的少年。
所以,即使你看到孩子可憐的成績心急如焚,你可能焦慮地吃不好睡不好。
但在孩子面前,你一定要淡定、淡定,給他一個擁抱,拍拍他的肩頭,告訴他,相信他,會做得更好。
三、青春期叛逆VS成長的挑戰
我覺得,青春期叛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并導致解決逆反的方法錯誤。
它應該叫做成長的挑戰。是孩子從一個小孩長大成人的必經過程。
我的孩子不會有叛逆,他的矛盾大多來自與保姆阿姨之間。阿姨自小帶大了他,他不聽話、調皮,阿姨會打他。
我和孩子是兄弟,是哥們,他不用掙脫我的羈絆和束縛來尋找自己的存在感,所以他不會跟我叛逆。
孩子小的時候,受你管;他長大了、懂事了,他要找回自己的王位,做回自己的王。
你還用以前的方式管束他的話,他自然要掙破,要自由,這樣就產生了沖突。
處理不好的話,會很激烈,甚至產生無法挽回的惡果。
一個人都是自身的王。只有處于這種狀態,他才是自在的、有創造力的。
比如我,在我的企業里,我有自己的狀態和節奏,應對自如;一到家里,遇到妻子狀態不佳,給她一吵,我就傻了;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
這很好體會家庭的不和諧狀態對孩子身心的不良影響。
在孩子生長發育的這個特殊階段,在當父母的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讓孩子當回自己的主人,你要服軟,不要上演成一場猴王爭霸戰。
一位優秀的媽媽說得好:教育孩子就是贊美加忽悠,讓他開開心心往前沖。
贊美這個詞,比起批評,有更大的魔力。
我回頭看看,小學同學聚會、大學同學聚會,歲月改變了很多,但人的那些本質,他沒有怎么變。
我公司的那些元老,我開始想改變他們,我批評、我批評,我為了你好,我想你這么干。結果怎么樣呢?造成了很多的不愉快,他還是那個樣子啊。
這個改變,真正的要他內心的改變,才能起到作用的。你想拿說教、批評來讓他改變,你不如婉轉一些,從內心感化他,讓他從自身來改變。
所以,我一貫的就是贊美,我不批評。我愛孩子,我有很多種方式表達我的感受,和風細雨的,孩子有安全感,有被愛的感覺,其它的就都不是問題。
站在父親的肩上,感覺大不一樣
四、父親的缺失
我孩子上了初一,我愛人就一下子身形苗條了不少。我說這么多年你都那么富態啊,這怎么就塑身了?
人家說,吃不下睡不好,我能不瘦嗎?
你看,這當媽的真不容易。
孩子的學習不是父母任何一方能搞定的。女性的一個特點就是容易情緒化,媽媽的情緒又會影響到孩子。
媽媽在做一些瑣碎的事上很擅長,但你叫她給孩子講數學,她可能半天也沒講清楚。爸爸是理性的,更擅長做這些。
初中是一個復雜的學習階段,父親的角色一定要補上來。
不是你有多忙,而是你怎么看待孩子教育這件事的問題。
下次他再說忙,你問他你有老周忙嗎?他又是建筑路橋、又是制造、又是電商的,他怎么能抽身出來呢。
你看,我說我的愛人為了孩子變得苗條了;我還沒走上樓就聽見他娘倆干架的聲音了。我心疼我的太太,也心疼我的兒子。只要我早出晚歸這種狀態維持一天,我對他們就無能為力,所以,我選擇陪伴他們,陪伴孩子的成長。
五、青春期荷爾蒙
兒子的小學群里,有一天一個孩子放了一個外國裸體男人,展示他很大的性器。
我了解這個孩子一些,他不是一個壞孩子,各方面都還挺不錯。他放這個圖,是怎么樣一種心態呢?
群里的女生或家長,會不會發怒,出來指責他下流?
結果,群里一點反應也沒有。
這說明什么呢?
網絡時代,隨手一翻,黃的藍的,他們都知道了。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所以,孩子的腦瓜里想的什么,是超乎我們當父母的想象的。
我家里不看電視。我不給孩子的手機聯網,不給他的電腦上網。為了杜絕他上阿姨那兒蹭網,保姆的電腦也降低段位。
我們那個年代,喜歡一個女生,你要有機會給她寫個紙條,跟她說你喜歡她,那是很難的。
等你找到機會的時候,可能畢業了。
現在呢?一個表情,加個微信、QQ,就聊上了,圖就來了。
從虛擬的世界里,孩子真能學到什么?走出虛擬孩子就落后于世界嗎?
不會的。我倡議,我們給孩子斷網,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到友誼和存在感,而不是在虛擬的網絡上亂撞。
我相信,這樣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已經這么做了。希望一個班級的父母,都能朝這方面努力,讓孩子相對單純些、更安寧的成長環境。
蘭兮,簡書作者(天涼下來,清明澄澈;內心安寧,讀書寫字)。
頭條號:熱愛一生,微信公眾號:熱愛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