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內容是什么?學校希望通過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和特長,認識社會的發展趨勢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確定自己的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合理規劃自己可能的職業發展軌跡。51選校生涯規劃教育平臺指出高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內容主要分為四部分:
一、認識自我
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作為客體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識。自我意識在個體身上的發生和發展,標志個體的日趨成熟,他擔負著人的內部世界以及內部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協調任務。一個人只有在清楚、準確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傾向、興趣愛好、特長、學習狀況、個性特征和價值觀的基礎上,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選擇。一個人對某一專業有興趣,做好這一工作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反之,則做好的可能性比較小。因此學生要盡量選擇與自己的興趣、性格相一致的職業,思考自己最看重什么、想要什么樣的生活。8個課時完成,其中認識自己的個性、價值觀澄清的部分可以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認識自己的職業興趣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來實現。
二、認識職業
了解某種職業時,必須確定它本身的性質、特點和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其中職業本身性質、特點包括工作環境、工作方式、福利待遇、管理風格、勞動強度等等。對人員的要求包括文化水平、能力傾向、特殊技術、個性特征等方面,有了這些具體的信息,才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專門設計了表格“為自己的職業選擇收集信息”要求學生利用寒假時間,通過到圖書館、就業指導中心或訪談的形式對至少3個職業進行研究,收集自己感興趣職業的信息。此項活動必須由學生親自去體驗完成,收集信息的過程能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感興趣職業,進而確定職業是否適合自己。
三、認識教育與職業的關系
學生在求學過程中,需要理解“為什么求?為什么學?”否則,求學就是一項無意義和價值的事情。職業規劃課程中會探討教育與職業的關系,比如教育過程在培養我們哪些能力?我們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哪些能力?這些能力將成為我實現職業目標的基石。
只有逐步認識教育與職業的關系,才能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了解從事該職業需要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社會實踐及職業發展道路。
四、初步的職業決策
職業決策對中學生來講具有特殊意義,不但可以增強他們在自我提升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夠培養獨立性和責任感,而且通過職業選擇能夠真切的感受到未來掌握在自己手里,從而提高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職業決策主要體現在中學生高三畢業填報大學志愿時,他們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征,具備的職業能力、價值觀,可以順利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進行填報,能科學地選擇出未來比較適合自己的職業。另外,學生進行職業決策時,應當適當關注市場的需求變化,將自己的愛好與市場掛鉤。幾乎每個中學生都希望自己將來能建功立業,取得成就,甚至創造奇跡
通過系統的學習,使學生進入高三年級對自己的能力和特長有較清醒的認識,了解社會的發展趨勢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使學生在以后的求學過程中能科學理性地思考未來,樹立理想,從而端正學習態度,合理規劃自己可能的職業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