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智慧,在于摒棄不必要之事”,這句話是林語堂先生說的。看完這本書,我有了對這句話更深的時候領悟。就如前面寫的倡導極簡生活一樣。
《精要主義》是我在2018年開啟的第一本書,是作者格雷恩.麥吉沃恩提出的一種思維方式,它主張我們只做必做之事,只做少數精要之事,盡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時間和精力投資,從而應對擁擠不堪的工作,建立一個讓自己毫不費力的行為體系。
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所有的學習和工作都被這噴井時代的知識量忙得應接不暇,人們面臨著比過去多得多的可能性,同時也淹沒在這無窮的選擇里。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學,什么都想做,事實證明我們很可能最終精力渙散,迷失自我……甚至是連一件都沒有做好!
因此,學習精要主義,就像整理衣櫥,對你的人生進行一次斷舍離,放棄非精要的目標和任務,給真正重要的事情騰出時間和空間,做出更好的建樹,實現最大化的個人價值。
那么,如何擁有做出正確的選擇能力,這就是《精要主義》這本書存在的意義。
書中為我們提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告訴我們精要主義的養成大致分為三步:
1探索2排除3執行
通過探索,想一想你到底需要什么,想做什么,確定一個目標,排除那些束縛你手腳的活動,影響你達到目標的各種事情,開始專心努力執行,直達你的目標。
所以精要主義奉行:更少,但是更好。它是對事業和生活的一場斷舍離,拒絕新的非精要主義的機會和任務,停止正在進行的非精要事務,防止生活和工作被非精要的事情所填滿。
所以,2018年新的開端,我們不妨靜下心想一想,什么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甄別出最適合你的,最有意義的,做出理智、審慎的取舍。當然,它不是讓你一味舍棄,而是讓你不再把大把的時間荒廢在一些無益于你目標的事情上,盡管有些事情也是值得做的,盡管有些事情也是有意義的,但只要遠離你的目標,與目標無關的,你都應該狠心舍棄。否則,你依然會陷入在瞎折騰的怪圈里,越窮越忙,越忙越窮,無限循環……
精要主義者養成的第一步:探索
1:抽離,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間
2:審視,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3:游戲,擁抱內心孩童的智慧
4:睡眠,保護你的身心資產
5:精選,只接受前10%的機會
精要主義者養成的第二步:排除
6:澄清,做一個以一當千的決定
7:勇氣,優雅說“不”的力量
8:放棄,止損就是最大的贏
9:編輯,看不見的藝術
10:邊界,設定界限會帶來自由
精要主義者養成的第三步:執行
11:緩沖,充足準備帶來優勢
12:掃除,鎖定你的“最慢行進者”
13:進步,小勝的價值
14:心流,常規造就天才
15:專注,當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合上這本書,自己想了想,自己的目標是什么?由始至終,做一個優秀的人的目標其實一直貫穿著我的半生,我也一直為其努力,還好,偏離的不是很多,對我有影響障礙的也幾乎全無,只是,接下來,少而精的理念,不光是運用在事業和生活中,我相信在其它方面,更多時候,我們都應該可以運用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