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千萬條,觀察第一條。
平時不觀察,考試兩行淚。
作文其實是“觀察—思考—重現(xiàn)”的過程。
觀察。不管是虛構(gòu)文學還是非虛構(gòu)文學,故事的形成總是要有現(xiàn)實基礎(chǔ)的。這個基礎(chǔ)可以是環(huán)境因素等客觀基礎(chǔ),也可以是情感因素等人性基礎(chǔ)。超越或者脫離了,就是在“胡說”,讀起來會很“假”。比如《流浪地球》,故事講述了人類將遭受來自太陽的滅頂之災,于是,帶著地球逃離太陽,重建家園。
我們來分析一下故事中所折射出來的人性的情感基礎(chǔ)。
首先是對生存的渴望。面對如此巨大的災難,人類表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jié)。成立聯(lián)合政府共同面對這個史無前例的敵人。
其次是人性的丑惡一面——猜忌。由于一小部分人的疑惑,引發(fā)大家的猜忌,最終引起叛亂。這是人性使然,是情感的真實。
最后是對“活著”的強烈愿望——“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帶著地球重新走上流浪之旅。
所以,一個好的故事,一篇好的作文,是建立在現(xiàn)實基礎(chǔ)之上的。而這些基礎(chǔ)的獲得是需要去觀察和體驗的。不管是環(huán)境基礎(chǔ),還是情感基礎(chǔ),都需要去仔細觀察,用心體會。
思考。觀察了,但是不思考,就不會在你的記憶中留下任何有價值的信息。這就像,你肚子餓到極點,給你來碗牛肉面。結(jié)果,你三兩口就吃完了。最后,化作一泡屎什么都沒了。連個什么味都不知道。
所以,觀察了之后,要有點思考,哪怕是一點點,像極速而過的一道光,閃了一下也行。比如:父親總是閑兒子笨,這也不會,那也不會,看起來很討厭兒子的樣子。有一次,兒子向一個從未用過的飲水機打開水,父親盡管重復了n次操作方法,但是,當兒子去打水的時候,父親還是用眼角的余光偷偷地看著,直到兒子打完水。在這樣一個案例中,其實我們可以讀出父親對兒子的那種愛,那是一種默默無聞,嚴厲的愛。再看個例子。
父子打出租車。出租車司機告訴父子倆,后排座位有乘客吐過。趕時間的話,就用餐巾紙墊幾張將就一下。父親想了一想,讓兒子坐上前排,幫他系好安全帶,然后,坐上后排。原來,父親知道兒子對異味敏感。一點點異味就會不舒服。
如果我們看到這個例子不加思考分析的話,就只能見到父子在打車,卻并不能讀出這其中包含的愛。
所以,思考,會讓普通的事變深刻,會在你的記憶深處留下一個個精彩的作文素材。
重現(xiàn)。就是行文的過程。這里的重現(xiàn)是建立在現(xiàn)實基礎(chǔ)之上的,是虛構(gòu)的重現(xiàn)。在真實的環(huán)境背景或者真實的情感中,虛構(gòu)合理的故事是可以的,為的是表現(xiàn)的需要。比如,父親看兒子打水。如果不進行情節(jié)虛構(gòu),你就寫不長,也不能充分表現(xiàn)父親的那種默默的愛。所以,你得借助各種描寫手段,來對情節(jié)進行虛構(gòu),以達到表現(xiàn)主題的目的。
作文難,就像登天那樣難;作文也很簡單,就像喝涼白開那樣簡單。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用心重現(xiàn),帶上你的心去開啟作文流浪之旅!
“作文啊,我的糾結(ji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