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
扎著兩個沖天鬏,腳踩風火輪,
手拿乾坤圈,身披混天綾的小哪吒
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在影院火熱上映中,好評如潮。
讓我們在回憶驚詫于國漫發展的同時,也看到了《哪吒》里折射出的教育觀。
《哪吒》不同于我們以前看到的故事,影片中父親李靖的形象是最大的改變,父母對哪吒的教育也更貼近當代教育觀。
孩子不是來繼承父母愿望的
敖丙的父親龍王對他說:我們龍族的命運就靠你了。龍王將龍族的命運寄希于自己的兒子,讓自己的兒子秉承自己的愿望。我們是否也經常聽到“孩子,你是我們家的希望。”?孩子他們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的,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也許父母有自己的考量,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思量。我們父母給孩子規劃的不一定是適合孩子的,強加思維給孩子是不可取的。
對于孩子的教導要循循善誘
哪吒躺在床上,沮喪地哼哼:“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這樣的哪吒和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多少有些相似之處。心口不一,想要被人認可,卻又會沮喪的放任自己。
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引導,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指引。青春期可謂是一個轉折點,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波動起伏較大,父母的教導不可硬碰硬,這個時候更多的需要關愛與撫慰。
父母要相信孩子
不管哪吒怎么被村民們懼怕,排擠,哪吒的父母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村民都誤以為哪吒抓了小女孩的時候,哪吒的父親相信他是救了落入妖怪之手的小女孩。
有時候孩子犯了錯,不要一味的去批判,不要以我們大人自己的眼界去揣測事情的發生。父母孩子之間的信任是相互的,如果自己最親近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又如何讓孩子對父母做到坦誠相待呢?
口是心非需要被理解
哪吒是個口是心非的小孩,明明希望母親多陪伴自己,卻倔強的說自己不需要;滿嘴不在乎父母給自己的生辰宴,其實心里高興的要命。
生活中有很多口是心非,你是否也發現過自己孩子的口是心非呢,你也不必戳破,找個合適的臺階給他們下即可。
成長需要善意的謊言
哪吒在所剩不多的時間里,父母為了他能更好的享受這剩下的時光,于是便騙他說:你是靈珠轉世,不是妖怪,不是魔童。
適當的善意的謊言有益于激發孩子的信心,調動孩子的情緒與積極性。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會越挫越勇,不必需要太清楚的讓孩子認識到現實的殘酷,善意的謊言只不過是換了種方式激勵孩子前進。
教育孩子不要隨意給別人貼標簽
哪吒里村民們都給哪吒貼上妖怪,魔童的標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小朋友們也都不跟哪吒玩,故意疏遠,欺負他。
現在不管是社會還是校園歧視時有發生,那您和您的孩子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是貼標簽的那方還是被貼標簽那方,又或是正確看待事物的一方。校園暴力也不僅在于武力暴力,也更多的存在于言語暴力與侮辱。教導孩子不隨意給別人貼標簽,不輕易的對人有成見。
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自己能決定
哪吒的父親李靖對他說: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
哪吒也謹記父親的話: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
有時真的像申公豹所說的那樣: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不要在意別人的目光,打破成見,做自己該做的。
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不要否認自己,不要以別人的目光和標簽去審視自己。父母不能總在身后為你遮風擋雨,父母也不能為你解決所有的苦惱與煩悶,父母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助推器,至于結果如何取決于孩子自己。
珍惜一起相伴的時光
母親殷夫人一直忙于斬妖除魔沒有時間陪伴哪吒。哪吒也習慣了這樣忙碌的母親,當殷夫人說要陪哪吒玩的時候,哪吒是真的從心底里的開心。
哪吒在最后要遭受天劫時對父親說:最遺憾的是我還沒和你一起踢過毽子。
你們又有多久沒有陪伴自己的孩子了?又有多少因為忙于工作,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而忽略了對于孩子的陪伴。當然也不是讓父母每時每刻,一刻不離的陪伴而是賦以真心的陪伴
人生總是有很多遺憾和如果當初怎樣怎樣,可是生活沒有如果,能做的就是減少遺憾,珍惜在一起相伴的美好時光。未來很難預料,分別總是來得既快又遠,也許是地理上的分離又或是陰陽相隔。
哪吒的父親會毫不猶豫的想用自己的命換取哪吒的命。父母心都是相同的,都為了孩子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既然是這樣,在還能相伴在一起的時候多珍惜,多點歡樂少點遺憾。
讀著哪吒故事的我們一代又一代的長大,哪吒依舊是那個小英雄,只不過讀他看他的人換了一批又一批.......
E N D
撰文:周小雅(實習)
設計:周小雅(實習)
編輯:周 丹
主編:吳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