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剛柔相摩,八卦相蕩”就是指我們人類所居住的這個太陽系以內,物理的法則都是由剛柔也就是陰陽互相摩擦才生出來的。宇宙間任何東西,都是由這兩個相反的力量,互相摩擦而產生的。這是《易經》的最高智慧所在。我們看古文“易”字,上面是日的象形,下面是月,這個意思很清楚,就在說這本書,講述的是在一個太陽系統中的宇宙法則,所以取名為《易經》。
當然,關于易的解釋還有很多。比如日本人就把“易”解釋成一種動物——蜥蜴,因為它的特征是善于變化,這符合《易經》的大原則。盡管,歪曲的有點可笑,但也是有點依據的。如果按照《易經》的解釋,我們的歷史應追溯到兩百萬年以前,我們現在自己號稱五千年歷史,其實是很謙虛的說法?;氐介_始那句話““剛柔相摩,八卦相蕩”,就會懂得其中的大道理,易就是太陽月亮以內的宇宙法則。
八卦相蕩,蕩字很形象。如同蕩秋千一樣,一來一往。六十四卦就是八卦的一來一往,彼此相蕩出來的。以先天八卦的方位來看,乾卦一蕩,與兌卦碰在一起,就有了天澤履卦,翻過來,兌卦一蕩,碰到乾卦,成為了澤天央卦,乾卦如果蕩到另一邊,碰到巽卦,就成了天風女后卦,無論以任何卦為標準,都是一樣的?!兑捉洝返闹腔壅娴男枰约喝ンw悟,這和宗教是完全不同的。宗教信仰要把自己交托出去,依賴于神,而卜卦則可以在自己的智慧中解決問題,這是蕩的道理。蕩來蕩去,都是我們智慧能夠解決的范疇。
我們看了《易經》再來看老子思想、孔子思想其中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的。天地間沒有絕對的事物,老子說“上善若水”,認為最柔的是水,其實,如果按照《易經》的道理,水還不是最柔的,因為水還有形態,最柔的是沒有形態的空間,就是虛空。當然,《易經》所認為的虛空并不是空無一物,類似于今天的物理科學、量子力學所描述的太空??帐侨岬?,但是空中產生的漣漪是可以無限永恒擴開的。所以,《易經》講剛柔相摩,剛柔相濟。這是宇宙的大道理。
“剛柔相摩,八卦相蕩”告訴我們,萬事就好比天平的兩端,均衡是最好的狀態。包括我們的內心,如果內心不平衡,心里就會不舒服,思想會混亂。均衡,是《易經》告訴我們的大道。剛柔時刻都在相蕩,這個道理推導到人事,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切人和事都離不開這個道理。學通《易經》的人,對別人在發脾氣,他會覺得沒什么,火發到天大,就是火天大有,發過了以后,發過來就是“天火同人”,吉,還是好朋友。這就是,《易經》對我們的體貼之處。
《思品時間》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