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定門,元稱安貞門,為明清北京內城北垣東門。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正統四年(1439)建城樓,甕城東西約68米,南北約62米。安定門為出兵征戰得勝而歸收兵之門,京都九門中有八門甕城內建筑關帝廟,唯安定門內建真武廟,祀奉真武大帝(北方大神),在諸門中獨具一格,從1924年拍攝的照片看,建筑整潔,布局精練。
2、朝陽門是漕糧出入的城門,京城百姓的口糧基本均來源于此。朝陽門形制與崇文門略同,面闊五間,通寬31.35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9.2米;樓連臺通高32米;箭樓形制略與宣武門同,面闊七間,通寬32.5米,進深三間,通進深25米。
3、崇文門,元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崇文門以甕城左首鎮海寺內鎮海鐵龜著名。此外崇文門稅關之苛也使外埠客商望門生畏。'崇文鐵龜'名遍響京都。走酒車,城外是酒道,當年的美酒佳釀大多是從河北涿州等地運來,進北京自然要走南路。運酒的車先進了外城的左安門,再到崇文門上稅。
4、北京德勝門,始建于明正統元年(1436年),明清北京城內城九門之一,是由城樓、箭樓、閘樓和甕城等組成的群體軍事防御建筑。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于'德勝'二字。
5、東直門是位于北京城內城東垣北側的一座城門,主要包括東直門城樓、東直門箭樓、東直門閘樓和甕城。形制同朝陽門,但規制略小,面闊五間通寬1.5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5.3米;樓連臺通高34米;甕同西直門,四角皆為直角;東西為62米,南北為68米;南側甕墻辟券門,門上建閘樓。
6、阜成門元朝時為平則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京西門頭溝齋堂的煤車,多出入此門,故甕城門洞內由煤??蜕棠季杩堂坊?一束記之。'梅'與'煤'諧音,每當北風呼號,漫天皆白,烘爐四周之人皆贊:'阜成梅花報暖春'。阜成門位于北京內城西垣南側,元時名'平則門',明正統四年(1439年)重修,改名'阜成門',為通往京西之門戶,明清及后來很長時間,城內所需煤炭皆由此運入。
7、西直門是北京內城的九大古城門之一,自元朝開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關口.西直門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古今聞名的地方。元代為大都城和義門所在地,明清時為京師內城九門之一,是除正陽門外規模最大的一個城門。另外,西直門還是明清兩代自玉泉山向皇宮送水的水車必經之門,因此有“水門”之稱。
8、宣武門,京師九門之一。建于明代,初稱順城門,正統四年改稱宣武。為內城南門之一。宣武門外為菜市口刑場, 囚車從此門經常出入,人稱“死門“,令人回味的是:甕城上的午炮每日一響,聲震京華,京人以此對時,人稱:“宣武午炮“。走囚車。
9、正陽門俗稱前門,前門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業街之一,位于北京的中軸線上,北起正陽門箭樓,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當年曾是皇帝出城去往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前門商業街發源于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