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頭趣知識,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為你分享〔自媒體運營〕和日常干貨。你想看的這里都有。
近日,有這樣一個視頻火上了熱搜,撕裂了多少家庭的悲哀。
廣東一小男孩,某一天忍不住偷偷在爸爸那里吐槽媽媽太懶了,他有點心疼爸爸。
隨后,男孩爸爸便把男孩的這個想法告訴了男孩媽媽,媽媽知道后感到很心寒和委屈。
起初,她為了能更好的照顧家庭和孩子,果斷選擇離開職場,選擇當上全職媽媽。
一年365天待命,白天晚上連軸轉,沒有薪水,沒有假期,不敢生病,不能抱怨,每天累死累活的照顧孩子和家庭。
日常里沒有自己,睜眼是娃,閉眼還是娃。
她不敢相信,平日里伺候吃喝喝好的兒子,竟然會對她有這樣的偏見。
于是,吃飯的時候,媽媽忍不住詢問男孩:
“兒子啊,你為什么要去跟爸爸說媽媽很懶呢?”
男孩一臉淡然地說:
“因為你睡覺的時候,總是叫爸爸拿東西啊!”
媽媽則是繼續反問,正是因為媽媽總是叫爸爸拿東西,就是很懶,對嗎?
隨后,男孩一臉認真地把認為媽媽懶的行為說了出來:
“曬衣服、拿東西、倒水、還有搞衛生,做家務活,這些你都是叫爸爸去的”
聽到男孩舉的這些例子,媽媽頓時啞口無言,想了一會繼續詢問,難道這些我就不能叫爸爸去做嗎?
男孩不假思索地立馬回答:“不能啊,爸爸上班啊!”
緊接著,媽媽繼續詢問,那爸爸要上班,媽媽在家,在家就是什么也沒有做事情對不對?
男孩一邊吃著雞翅一邊回應媽媽的疑問,對啊!
這時,坐在旁邊吃飯的妹妹,也開始忍不住替媽媽打抱不平道:
那這個雞翅是誰做的,你吃的雞翅又是哪里來的呢?
下一秒男孩的回答,直接把媽媽氣到了。
男孩思考了一會,才慢悠悠地說,這是買來的,花的是爸爸的錢。
從頭到尾,男孩話里話外都指著:
爸爸要上班很辛苦的,媽媽不僅不出門工作,在家什么事也不干,還一天天到晚指使爸爸做家務...
孩子的這些話,狠狠地刺痛了媽媽的心。
她不理解,為什么兒子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明明為了照顧這個家庭,連和閨蜜出門逛街的時間都沒有,兒子怎么就看不見她平日里的辛苦呢?
于是,女子忍不住把和孩子的對話分享到網上來訴苦,又悲哀又心涼,是我太不會教育孩子了。
對此,不少網友紛紛嘲諷道:
“大男子主義的雛形已經出來了”
“你要區分清楚伺候和照顧的區別,這就是伺候的太舒坦了”
“他說爸爸上班的時候,舌頭還瘋狂舔嘴唇,這明顯就是感覺自己找到了話語權得意起來了啊!”
“刷到了,好生氣,帶入媽媽真的會感覺特別寒心,而且媽媽教育他他還不以為意,各種嬉皮笑臉頂嘴,小女孩就很自然地幫媽媽說話,這要是不掰過來長大鐵定是個小叼子”
終歸結底,媽媽平時還是太過于溺愛孩子了,把孩子當成祖宗來養,舍不得讓孩子受一點苦。
當孩子習慣了媽媽對他的付出,體會不到媽媽的辛苦,他就會覺得“媽媽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
記得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可曾說:
“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深以為然。如果父母過分地溺愛孩子,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其實,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長。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2018年1月12日,社交平臺上有一個叫“一個失業父親等待女兒歸”的博主,哭訴女兒不懂事的行為。
博主老柴永遠都沒有想到,辛辛苦苦養大不容易女兒,竟然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回報他的辛苦。
女兒還小的時候,老柴和妻子因性格不合,雙方常為家庭瑣事發生爭執,導致產生隔閡,最后選擇離婚了。
離婚后,孩子直接由老柴撫養,妻子每個月給2000塊撫養費。
自從妻子選擇再嫁他人,也斷了女兒的撫養費,老柴只能一個人辛辛苦苦的把女兒養大成人。
讓女兒從小就缺乏母愛,老柴覺得特別對不住女兒,一直在物質上滿足女兒的需求,作為補償。
女兒需要什么,老柴都會盡量滿足,只要女兒開心就好。
所以,女兒就像老柴手心里的一塊寶,他是一點苦都沒舍得讓女兒吃。
2017年,女兒憑借自己的努力成果拿到了留學的名額,第一時間向父親提出了要去加拿大留學。
老柴為了能讓女兒在以后擁有更多工作機會,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隨后,老柴便對女兒說,他往這張卡里存了300萬,作為生活費,且每個月都會按時打錢。
女兒一聽父親要往這張卡里存300萬,高興極了,讓爸爸趕緊把錢存好。
看到女兒如此高興,老柴沒多想,只覺得女兒未來一片坦途就好。
2017年底,女兒一臉興致勃勃地前往加拿大留學。
一周后,老柴認為剛剛到那邊花費應該蠻大的,生怕給的生活費不夠女兒花,于是想去銀行再給女兒打點錢。
結果,發現放在抽屜里的銀行卡憑空“消失”了,便立馬去銀卡查看銀行流水,卻看到銀行卡的全部余額都已經轉到了女兒名下。
老柴只好發信息給女兒,苦苦哀求讓女兒把錢退回來:
“我現在身上身無分文了,你趕緊把錢退回來,要不然我就只有死,這些錢都是老爸拿命換來的!”
誰知道,女兒不但沒把錢退回去,反倒把父親的微信拉黑了。
不僅微信拉黑了,電話也打不通。
后面老柴才得知,原來女兒根本沒有錢學校報道,而是偷偷拿著他的錢去吃喝玩樂了。
走投無路的老柴,只好在網上曝光女兒不孝的行為,只希望女兒看到后能回復個信息。
女兒拿走父親的血汗錢,每天不務正業,只知道吃喝玩樂,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是父親辛辛苦苦攢下來的。
那么,女兒做錯了嗎?
女兒固然是做錯了,但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父親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的縱容、嬌慣、無條件滿足,在女兒性格養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父母一味地付出,只會把孩子的欲望,撐得無限大。
所以,父母辛苦付出一切,卻培養不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真的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
記得曾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
一個19歲的大二男生,從小就體貼父母的辛苦。學習上,從來不讓父母糟心;生活上,也從不給父母找麻煩。
暑假期間,他為了幫父母減輕生活重擔,選擇去送外賣。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他一共跑了3470單。
7月以來,全國都進入了炎熱的高溫天氣,一出門就感覺進了火爐,只想呆家里好好享受空調的涼。
這位男生則是不怕辛苦,每天堅持在高溫酷暑下送外賣。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男生為了能多賺一點,中午常常不回家吃飯,只在外吃一兩個饅頭又接著送餐。
一心一意只想多賺一點,只要能多賺一點,父母的經濟重擔就減少一點。
那么拼命送餐的男生,在短短兩個月里,一共賺了17350元,成功賺夠半年的學費和生活費。
起初,男生的母親只是想讓孩子體驗生活,始終都沒想到孩子會能堅持下來。
看到孩子能這么懂事,媽媽感動又欣慰。
前段時間,刷到一個視頻,有位博主在路邊攤看在兩位初中生男孩在擺攤,以為他們輟學了,便上前詢問:
“你們看起來都還很小,是初中畢業就不讀書了嗎?”
其中,一男孩特別誠懇的回答:
“我們今年15歲,初三剛剛畢業的。”
博主繼續詢問,初三一畢業就出來創業,怎么不繼續讀書呢?
于是,男孩笑著說:
我們現在都還在讀書呢,上午是上鋼琴課,下午再上數學和物理課;然后呢,我們從晚上八點才開始擺攤的,一般到凌晨兩點才收攤。
白天上課,晚上還要抽時間擺攤到凌晨兩點,第二天早上是十點鐘上課,一天也睡不到幾個鐘頭。
緊接著,博主繼續詢問,為什么年紀輕輕的要出來擺攤呢?呆家里或者出去找朋友一起玩,不是很好嗎?
下一秒,兩位男生的回答,直接讓博主感到很欣慰。
男生非常認真地說:
我們現在想體驗一下生活的不易,想體驗一下父母的辛苦;
每當父母對我們說,他們工作很辛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能讓我們過得這么好時,我們的內心就會毫無波瀾,也感受不到父母的辛苦;
所以我們想好好利用這次暑假的時間,好好感受父母說的苦是怎么樣的苦,
因為這一次的體驗,真的讓我們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父母賺錢真的很辛苦,很累。原來,自己賺的跟父母給的生活費真的完全不一樣。
顯而易見,讓孩子吃點生活的苦,他才會明白讀書的苦,其實并不難;
也才會明白,父母賺的每一分錢都很辛苦,從而學會感恩。
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不是養出來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
記得盧梭曾經說過:
“你知道運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深表贊同,如果你想讓孩子在未來道路上走得更長遠,就不要竭盡全力去滿足他的要求,這不是對他好,而是在慢慢毀掉他。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么樣,關鍵在父母。”
要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
有父母的榜樣,孩子也更樂于學習和實踐,將感恩和愛的種子種在自己的心里。
希望每位父母都學會放手,愛和規矩并存,教會孩子迎接風雨的能力。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發表自己的高見!
共勉!
—END—
我是頭趣知識,點個關注,每天為你更新頭趣新知識。
圖片源于網絡,侵權請告知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