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
一旦腸道的保護作用失效,那么,疾病也會隨之而來。
近年來,腸癌肆虐全球,發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
40歲后,是腸癌的高發期,此時,一定要格外注意養護腸道健康。
40歲后,排便出現3種異常,及時查腸道
1、便便形狀改變
排便后,多看一眼,正常的大便,呈現出圓柱形條狀。
一旦大便條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需警惕腸道癌變。
多是腸道內有腫瘤物質,壓迫糞便所致。
2、排便規律改變
排便的次數,由原來每天一次變為兩三次。
每次大便結束后,會有大便不盡的感覺,出現“里急后重”。
甚至便秘后出現腹瀉,或僅為大便開始時干燥、末端變稀,或反復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都要警惕是腸道病變了,莫忽視。
3、便中帶血
血便,也是辨別腸癌的最重要的信號之一,但要學會和痔瘡區分。
腸癌會導致自身的便便出現膿血便,甚至是黑便,就是便便上帶血,血呈粘液型或者發暗發紅。
而痔瘡引起的便血則是鮮紅色,呈滴狀的感覺。
40歲后,腸癌高發,這5類食物,盡量少吃,腸道承受不了
1: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吃太多,會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
尤其是肉類,在高溫烹調時,蛋白質及氨基酸,會發生熱解,分離出一種具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的化學物質,叫雜環胺,這種物質,可導致腸癌的發生。
2:燒烤食物
食物經過烤制,會破壞其中營養成分,導致蛋白質變質,產生苯并芘、雜環胺等致癌物。
經常吃這類食物,增加腸道消化的負擔,會引起便秘,腹痛,甚至是癌變。
3:麻辣重口味食物
比如麻辣香鍋、滾燙的火鍋、麻辣燙、麻辣小龍蝦等等。
這些重口味的食物,很容易刺激腸道,加重腸道負擔,引起腹瀉,甚至是腸癌。
4:加工肉制品
所謂加工肉制品,指的是紅肉、禽類肉、動物內臟、血等經過腌制、發酵、煙熏等,以增強口味或方便存放的產品,是比紅肉本身更容易誘發腸癌的食物。
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可使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
這類加工肉制品,吃得越多,患腸癌幾率越大,一定要注意忌口,切莫貪嘴。
5:咸菜腌制品
食用太多的腌制品,很容易造成亞硝酸鹽中毒,引起消化系統疾病,誘發結腸癌等。所以,生活中,咸菜等腌制品,也要少吃,切記。
40歲后,想要腸道好,多吃3種食物
1:酸奶
40歲后,腸道內,有益菌數量會慢慢減少,不利于腸道健康。
多喝點酸奶,有助于增加有益菌,減少有害菌群的數量,可保證腸道活力,緩解便秘。
可以自己動手,做點酸奶,補充益生菌。如果,是購買酸奶,那么,一定要選擇純酸奶哦。
選擇存牛奶,加入雙歧桿菌益生菌,放入酸奶機,發酵8-12小時后,放入冰箱冷藏鈍化后,食用即可。
2:粗糧
粗糧,富含膳食纖維,對調節腸道菌群,保持腸道健康意義重大。
膳食纖維包括兩種,一種是,可溶性膳食纖維,包括:樹膠、黏膠、果膠、和一些半纖維素等,主要來自于豆類、水果。
能夠吸收水分,有效改善腹瀉;進而形成類似果凍的膠狀物,增加食物的體積,有效減輕饑餓感。
另一種是,不溶性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木質素、一些半纖維素,主要來源于全谷物,及一些高纖維含量豐富的蔬菜中。
其間隙能夠保留水分,可增加便便的體積和濕度,有效改善便秘。
因此,生活中,要注意,多吃點粗糧,注意補充膳食纖維。
3、黃藍菊根
黃藍菊,是從歐洲引入國內的一種“藥食兩用”的小植物。
其根莖,黃藍菊根,藥用價值高,用其做沙拉,或炒制成 黃藍菊根茶,泡水喝,對于腸道健康,都十分有益。
相關研究表明,黃藍菊根富含菊粉,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對保養腸道,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炎有不錯的幫助。
還有研究顯示,其提取物可促進有益菌的數量,抑制有害菌生長,從而改善腸道內微環境。
同時,還能清腸排毒,改善脂質代謝,促進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利于糞便排出,增加排便量,預防和改善便秘。
40歲后,想要腸道健康,做好五件事
1:多喝水
水,是使腸道保持清潔、潤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喝水,可減少腸道有害氣體的生成和排出,有益腸道健康。
溫熱的白開水,35℃-40℃,是最佳選擇,胃腸最舒適的溫度。
主動喝水,補充充足的水分,可使大腸保持清潔,能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2:食蔬果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對于腸道健康,十分有益。
韭菜,富含膳食纖維、類黃酮、錳等,對腸道健康,大有益處。
菠菜,能清理人體腸胃里的熱毒,改善便秘,促進腸道排毒。
此外,豆芽、大白菜、木耳等,都可以養護腸道健康,是不錯的選擇。
3、戒煙酒
研究表明:吸煙的數量越多,時間越長,患病幾率越大。
調查發現,從患大腸癌的危險性來看,每天飲酒的人,要比不飲酒的高出一倍。
特別是,長期飲酒的人更容易患大腸癌。
所以,養護腸道健康,一定要戒煙酒,并且,越早越好。
4、勤走路
走路,是預防腸癌,最簡單方便的運動,隨時隨地,都可進行。
研究顯示,常走路的女性,和幾乎不走路的女性相比,得大腸癌的機率降低了31%。
《國際癌癥雜志》報道,每周散步時間,超過1小時,患腸癌的風險,就能降低30%。
所以,生活中,不要太懶惰,經常走走路,有益腸道健康。
5、重檢查
重視腸道檢查,尤為重要。
臨床上,約80%以上晚期腸癌,是因未做直腸指檢造成的。
40歲以上的肥胖人群、有腸癌家族遺傳病史、腸道息肉、熬夜久坐的人,及時完善腸癌篩查。
40歲后,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試驗,每5-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50歲后,每五年查一次乙狀結腸鏡/ 結腸造影/ CT結腸成像,每3年做一次大便DNA檢查。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