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在孕育孩子的過程中,是比較艱辛的。
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
這其中,不乏一些常見的“誤區”,家長們一定要知曉,盡量避免。
孩子成長過程中,這8大誤區,爸媽一定要知曉,盡量一一避開
誤區一:補鈣越多越好?
孩子成長過程中,鈣質,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很多家長會認為,給孩子多補充鈣,對長高個有好處。
但是,要注意,補充鈣要適量,并非越多越好,切莫過量。
嬰兒補鈣過量,會使其囟門過早閉合,限制腦部發育。
幼兒補鈣過量會使其骨骼過早鈣化閉合,會影響身高,還會影響消化吸收。
正確做法:
寶爸寶媽們可在保證寶寶正常飲食的情況下,酌量給寶寶補鈣。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6-12個月的寶寶,鈣的推薦攝入量為250mg/日;1-3歲的寶寶,補鈣的推薦攝入量為500mg/日;3-7歲的寶寶,補鈣的推薦攝入量為800mg/日。
誤區二:寶寶的頭抬的越高越好?
剛滿月的寶寶頭抬得特別高,家長往往會覺得寶寶很厲害。
其實,這時候家長要警惕孩子的肌張力問題,可能是因為寶寶背肌張力高導致的抬頭過高,抱著的時候喜歡打挺,有的躺在床上出現角弓反張的現象。
誤區三:多喝果汁沒壞處?
很多人都存在一個誤區,覺得多吃水果對身體有好處,那果汁飲料也是一個道理,不僅營養豐富,也沒有添加劑,所以,孩子多喝點對身體有好處。
然而,鮮榨果汁在榨的過程中,營養會大打折扣,纖維素也可以說是幾乎損失殆盡,而且,一杯果汁飲料需要好幾個水果“濃縮”而成,這當中的糖分一不小心可能就超標了,長期糖分攝入超標,會誘發青年糖尿病。
誤區四:寶寶沒牙媽媽嚼?
很多老人在寶寶沒牙時期,認為幫寶寶嚼碎食物有利于其消化。
其實,人的口腔中,正常存在著很多病毒和細菌,大人身體好并不等于口腔中不含有致病菌,只不過有的人抵抗力強,沒有發病而已。
這些病菌通過被大人咀嚼過的食物,進入寶寶體內,再加上寶寶免疫功能低下,則有可能引起疾病的發生,如嘔吐、肝炎和結核病等,給小兒造成嚴重危害。確實需要時,可用絞碎機把食物做成糊狀喂給寶寶。
誤區五:寶寶多吃雞蛋沒壞處?
雞蛋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對寶寶生長發育有益。
不過媽媽們把雞蛋給孩子作為主食,認為吃得越多越好,這是非常不科學的。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各種消化酶分泌較少,過多地吃雞蛋會增加寶寶胃腸負擔,引起消化不良而出現嘔吐、腹瀉。
營養專家建議:1歲以內的嬰兒最好只吃蛋黃,而且每天不超過1個。年齡稍大些的寶寶才可以食全蛋,但也不能吃得太多,每天吃1個即可。
誤區六:以孩子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飯時,有好吃的要先給寶寶,寶寶要愛吃哪樣,父母就不能動。
這樣一來,寶寶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愛吃的東西,他會哭鬧,而且寶寶會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重要。這樣的寶寶會變得不懂分享,不懂愛。
正確做法:
把寶寶看成是家庭成員之一,吃東西時,無論父母愛吃與否,也要讓寶寶分給每人一份,讓寶寶學會分享,懂得關愛。
誤區七: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有些父母,總是在教育寶寶上不能達成一致。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
會出現媽媽懲罰孩子,爸爸說情;或者爸爸對孩子發火,媽媽為孩子辯護。
有的父母因為教育寶寶的問題,還會互相指責,長此以往,孩子對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產生投機心理,誰護著他就找誰。
作為夫妻雙方,在教育寶寶上要一致,私下多溝通,不要當著寶寶的面爭吵。當一個人教育寶寶時,即使說的不對,另一方也不要當著寶寶的面指責。
誤區八:拔苗助長
現在的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寄與過高的期望。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參加各自各樣的培訓班,“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其實是害人的。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玩,寶寶能在玩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才是最好的培訓。
當然,對于一些孩子來說,可能他們會對一些事情特別感興趣,這樣可以在這些方面下一些功夫,還是以孩子的興趣為主。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