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一到春季,很多人就會發困,沒有精神,總感覺睡不夠。
此時,大多是“春困”所致。那么,為何會出現所謂的“春困”現象呢?
在經過一整個冬季后,身體的汗腺、血管,由冬天收縮的狀態轉為舒張。
此時,外周血液循環逐漸旺盛,導致大腦供血相應減少,進而導致出現缺氧。
便會出現犯困,沒精神,睡不醒的情況發生,這是人體對自然變化的一個正常反應,隨著身體對氣候的逐漸適應會自然緩解,無需要過分的擔心。
春季,防春困,做好這三點
第一點:疏肝氣
春困,與肝氣郁滯、氣機不暢有關。
春氣對應肝,春季陽氣生發,也是肝氣生發的時節。
而肝主疏泄,肝氣疏暢條達,才能使陽氣自然生發,若肝郁不暢,就會影響陽氣的正常生發,從而引發春困。所以,疏通肝氣,有助于緩解春困。
對策:
1、重瓣刺玫花泡水
香氣濃郁的花茶,可舒緩情緒,改善不良心情。
重瓣刺玫花,泡水代茶飲,可疏肝理氣,解郁散結,還可滋養心肝血脈。
春季,經常用其泡水,可疏肝郁,緩解春困,還可改善不良情緒,助力健康。
2、控好情緒
春季,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減少生氣發怒等。
一旦過度生氣,便容易導致肝氣郁結,進而損害肝臟機能。
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有利于肝氣更好的抒發,進而緩解春困。
即便是生氣,也最好不要超過3分鐘,多傾訴,多排解,經常笑一笑。
3、推一推肝經
經常推肝經,有助于疏通肝氣,讓氣血更通暢。
先推左腳,后推右腳,每個腳各推50遍。
從腳背,沿著腳縫,向腳趾方向推,稍微用力,讓局部有酸痛感為止。
晚上睡覺前,還可推一推大腿內側。
腿部彎曲,膝蓋放平,雙手掌放在大腿根部內側,稍微用力往前推到膝蓋部位,先左腿后右腿。
第二點:健脾胃
春困,還與脾胃的運化失常有關。
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若脾虛則會導致運化失常、清陽不升,從而引發春困,同時,還可能伴有疲勞乏力、食欲不振等。
再加上,春季雨水多,自然濕氣重,濕邪最容易困脾,影響其運化功能,也會導致春困的出現。因此,春季還要注意健脾胃。
對策:
1、多吃豆
春季,調養脾胃,飲食上,可以多吃點豆類。
白扁豆,祛濕,有助于健脾,改善食欲不振、脾胃虛弱。
豌豆,歸脾胃二經,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改善腹脹等情況。
蠶豆,益氣健脾、利濕消腫,有助于祛濕氣,減少脾胃的負擔。
2、防“倒春寒”
初春時節,一定要注意防“倒春寒”。
一旦受寒,尤其是腹部,容易導致脾胃虛弱,氣血不足。
因此,做好防寒保暖,避免腹部受寒,夜晚睡覺時,一定要蓋好腹臍。
3、揉腹部
閑來無事,可以按揉腹部,健脾和胃。
腹部,是胃所在部位,經常按揉,可增強脾胃的功能。
第三點:勤運動
整個冬季,比較寒冷,很多人都會缺乏運動。
而長時間的不運動,容易導致脾胃虛弱,體內濕氣重。
而濕氣越重,人也就會越懶惰,越不愛運動,如此進入惡性循環。
因此,在春季,要勤運動,增加鍛煉,有助于緩解春困的發生。
對策:
1、有氧運動
游泳、慢跑、瑜伽等運動,在春季都可以嘗試一下。
有氧運動,可調節身體機能,加速身體血液循環,加快身體代謝頻率,提高腦部的供氧量,使大腦保持清醒,從而防止春困。
2、手指梳頭
春季,人體的陽氣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
頭為諸陽之會,每天多梳頭,有利于通達陽氣、疏通氣血。
并且,還可改善血液循環,進而緩解春困的情況。
春季,堅持四件事,強健肺氣,才能少生病
春季,呼吸系統疾病高發,要格外注意。
乍寒未暖之際,人們易出現感冒、咳嗽、哮喘等。
此時,要注意強健肺氣,提高肺部功能,減少疾病的發生。
第一件:深呼吸
肺,主氣,以“氣”養肺,提升肺能。
選擇一處空氣清新的地方,每日進行2-3次的深呼吸。
以此,來吐故納新,提高肺活量,對于解除疲憊,放松情緒,都有益。
第二件:少悲憂
過度悲哀或憂愁,最易損傷肺氣,或導致肺氣運行失常。
長時間保持這種負面的情緒,會導致肺臟的主氣功能紊亂。
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減少不良情緒的發生。
經常大笑,有助于宣發肺氣,促進肺內氣體的交換,從而消除疲勞。
第三件:常按揉
沒事的時候,可以按揉鎖骨下窩處,能有效地緩解肺部不適。
這里分布有云門、中府等肺經要穴,可補益肺氣,助力肺部健康。
第四件:做運動
春季,多做運動,有助于強健肺氣。
尤其是一些有氧運動,對肺部健康,更有益處。
快步走,通過肺的換氣,能夠提高肺部功能,鍛煉肺部力量。
堅持慢跑,肺泡張開率就會大幅度提高,使通氣量增加好幾倍。
此外,八段錦、六字訣、呼吸功能操,也都可以增強肺部功能。
圖片來源網絡人,如有侵權,麻煩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