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中國居民的家庭財富70%都集中在房產上,關于子女如何簡單明了繼承父母過世后的房產問題,一直是不少家庭比較疑惑的大事。
有的父母在生前就立好遺囑,安排好了財產的分配辦法; 可有的父母因為各種原因匆匆離世,名下財產只能法定繼承。
子女和父母在一個房產證上,父母都去世了,房產證用不用重新辦理?子女可以賣房子嗎?
關于題主的這個問題,近幾日冰姐也陸續收到粉絲咨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分享一下。
一,解析問題
1,父母和子女在同一房產證上。
房子屬于父母和子女的共有財產,共有一般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若產權登記時未對各自份額作出特別約定,則默認為共同共有。
也就是說,從產權登記的份額來說,有約定的,子女占約定份額;而沒有約定的,子女占平均份額。比如,沒有約定的話,3人上證,子女占1/3,即只有2/3需要繼承;4人上證,上證人員各占1/4。
2,父母都去世了,父母的房產份額需要繼承。
父母都去世了,如果有符合法定形式的遺囑,則按遺囑內容繼承。如果沒有遺囑,則按法定繼承,因為有子女,即由第一順序繼承人共同繼承。
法定繼承的情況,如果爺爺奶奶先于父親去世,外公外婆先于母親去世,則在父母都去世的情況下,子女成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相反,如果祖輩有一個或多個去世時間比父母晚,則繼承問題就比較復雜……在這種情況,就算是獨生子,也不見得是唯一繼承人,或可能還有祖父母輩甚至是叔姑姨舅、堂表兄妹等參與繼承。
3,房產證要不要重新辦證?子女可否賣房?
我國法律規定:在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時?,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
如果父母去世,這套房子只是用于自己居住或者短期出租,是可以暫時不去辦理過戶,暫不辦理新的房產證。
但是,如果涉及到房產的處分問題,就必須確定房產的產權人以及各自的份額,以便確定誰才有處分權。
比如,子女打算賣房,那么是需要完成法定繼承流程,確定房屋的最終所有權屬及份額,重新將房產登記在子女名下,重新辦理新的房產證后,子女才能賣房的。具體到本文題主情況,也就是說要先繼承過戶父母的份額,將產權人變成子女,子女才能賣房。
二,房產繼承順序和繼承份額。
1,房產的法定繼承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127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子女繼承房產的順序如下:
1)有遺贈撫養協議的,其效力最高,按遺贈撫養協議進行繼承。
2)沒有遺贈撫養協議,但有遺囑的,其效力次之,按遺囑進行繼承。需要注意,遺囑是以最后一次符合法定形式的遺囑為準。
3)沒有遺贈撫養協議,也沒有遺囑的,按照法定繼承的順序進行繼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法定繼承的順序分為第一順序和第二順序。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繼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才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2,過世父母房產的繼承人及份額確定。
我國法律規定,被繼承人生前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或者是依法可以繼承的其它合法財產權益,必須是被繼承人的合法繼承人方可繼承,且繼承必須在被繼承人死亡后開始。
對于沒有爭議的繼承,可以通過辦理繼承公證的方式進行房產過戶;對于有爭議的繼承,只能通過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方式進行房產過戶。
根據題主的問題,假如問題中父母子女一共3人上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先于父母離世,那么子女成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假如3人上證且證上載明共同所有,那么子女本身占1/3份額,只需要依法繼承父母的2/3份額就可以了。如果4人上證(父母和2個子女),那么兩個子女各占1/4,然后父母兩人的1/2份額就需要繼承過戶。
在繼承過程中,如果子女之間對繼承分配比例沒有爭議(多子女可能存在爭議,有爭議只能通過法院判決),那么,只需要所有子女帶上?相關?資料?,一同到公證處辦好繼承?公證書,然后持公證書去房管局過戶就可以了。
三,如何辦理法定繼承公證手續?
根據以上分析,父母都去世,子女是需要經過法定繼承后,將房產產權人變更為子女的名字,才可以賣房子的。
根據房管局過戶手續辦理規定,申請人在辦理繼承過戶手續時,須提供遺產繼承公證書或法院的裁判文書。也就是說,法定繼承父母的房產,需要“法定文書”證明該項房產的新的所有權人,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要“公證”。
下面就以題主所說情況為例,說一說父母都已經過世,子女如何辦理房產繼承公證書。
1,辦理公證書需要自己提前準備的資料。
1)需要提供父母的身份證件,父母的死亡證明書,房產證,三種原件都需要。
2)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死亡證明書。以此判斷祖父母輩與父母誰先去世,第一順序繼承人是否只有子女。
3)父母的結婚證/戶口本。以此判斷房產的原來產權份額歸屬。
4)父親和子女的關系證明。比如,同一戶口本或者子女的出生證明。以此判定參與法定繼承的子女有哪些。
2,所有在世的法定繼承人,必須一同到公證處簽字同意公證書內容。
繼承房產辦理公證的大致流程,如下:
1)帶上所有資料,去公證處問咨詢員拿公證處蓋過章的“調查函”。子女憑調查函到派出所開證明等辦理公證需要的其他手續。
2)派出所開證明。子女攜帶戶口薄到戶口所在地派出所查原始檔案,派出所開出父母親已死亡的證明,蓋鮮章。有的公證處還要父母親的原始死亡證明,比如火化證復印件。
3)非婚生子女要辦理繼承,還需要子女和父母親的親子關系證明,比如DNA鑒定書等。
4)所有在世的法定繼承人,商量好各自繼承的份額,必須一同帶上所有資料,到公證處去辦理。咨詢員會給你指定一個公證員,公證員核查材料合格后,最后當場親自問詢所有子女,確認子女全部到現場,并同意公證書內容,就可以出具“遺產繼承共證書”了。
在這個環節,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法定繼承人都必須一同到場,缺少一個也不能辦理。即便有的法定繼承人放棄繼承,也是需要到場確認放棄的。因為他們都依法有繼承權,必須書面放棄,公證處才會下公證書。
(需要注意:非婚生子,繼子女也有繼承權)
四,結論
經過以上分析,冰姐得出以下結論:
1,原產權人過世后,產權人名下的房產,只能繼承過戶后,才能出售。
父母均過世,即便子女與父母名字同在一本房產證上,子女本身只占有一定份額,父母所有的份額,是需要繼承的。子女繼承的房產,需要辦理繼承過戶,子女才能處分的。也就是,需要先繼承,才能出售,才能賣。
具體到本題主的問題,子女需要先辦好繼承公證書,法定繼承父母的份額后,將房產過戶到自己的名下后,才能賣房。
2,遺囑繼承,最簡單、省心、省錢。
繼承房產最簡單最省心最省錢的方式,就是遺囑繼承。只要遺囑形式符合法定,遺囑繼承不需要公證,不用麻煩,也不用跑路,也不用花公證費。繼承人持遺囑和相關證件,就可以去房管局繼承過戶了。
3,法定繼承,必須要有公證書或者法院裁決書,手續相對復雜,費用較高。但是,沒有遺囑的房產繼承,只能通過法定繼承過戶。
房屋產權人過世,沒有遺囑的,繼承人只能通過法定繼承過戶,所有繼承人必須一同出席辦理公證書現場(少一個都不行),就算放棄繼承,也需要當場當面辦理放棄繼承公證。
法定繼承的房產,辦理公證書時手續相對復雜,需要一筆不菲的公證費。
另外,繼承過來的房產,如果日后出售的話,產權人家庭須是滿五唯一住房,否則,按現行絕大部分城市規定,繼承的房產在出售時,需要按評估價的20%繳納個人所得稅。
事實上,從2021年新的《民法典》規定來看,遺囑繼承的確是最簡便最省心最省錢的繼承辦法。現在遺囑可以不用公證,遺囑可以多次變更,以最后一次符合法定形式的遺囑為準。
雖然過去我們中國人比較忌諱生前立遺囑,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和重視遺囑繼承的好處。故冰姐建議,有不動產繼承的家庭,還是在老人生前通過遺囑安排好房產的繼承事宜為好。
我是@冰姐666房產視界,歡迎喜歡我的朋友點贊、關注、評論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