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紅學探索的沙龍;紅樓夢愛好者的家園;為你分享不一樣的金陵十二釵…
從《紅樓夢》到《石頭記》,從“紅學”到“石學”的轉變(三)
接上回:
(一)作者晚年將自己的著作定名為《石頭記》
遺留至今的曹雪芹著作的幾部主要抄本,其成稿先后次序為:
甲戌本(形成于乾隆十九年);
己卯本(形成于乾隆二十四年冬);
庚辰本(形成于乾隆二十五年秋);
蒙府本(形成于庚辰本之后);
戚序本(曹雪芹臨終時正在修訂之稿,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年2月1日)曹雪芹去世時,此稿尚未修訂完成);
這些抄本的第一回正文中,均記述了曹雪芹為自己的著作所起的書名。比較這些書名,便會了解曹雪芹最終確定的是哪些書名,其“本名”為何。
甲戌本“凡例”中列出了四個書名,為:《紅樓夢》、《風月寶鑒》、《石頭記》、《金陵十二釵》,并將《紅樓夢》看作“是總其全部之名”,亦即該書曾叫《紅樓夢》。但是甲戌本的書名正式命名為《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石頭記》,即稱作《石頭記》,而非《紅樓夢》。在正文中列舉出五個書名,比“凡例”多出一個——《情僧錄》。其先后順序為:《石頭記》、《情僧錄》、《紅樓夢》、《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甲戌本的書名叫做《石頭記》,正文中提到的五個書名,《石頭記》排在第一位。而“凡例”卻不同,將“總”名定為《紅樓夢》,文中提及四個書名,排在首位的也是《紅樓夢》,書名中不包括《情僧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書名問題上作者思想的發展脈絡。
曹雪芹將書名由《紅樓夢》改為《石頭記》的過程,也反映在如下的一段話中:
(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甲戌本所定之書名為《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石頭記》。這部《石頭記》是“十載”前(乾隆九年,1744年)《紅樓夢》修訂而成。因而,可以確定“凡例”最初屬于《紅樓夢》。甲戌本在原“凡例”的后面增加了幾段話。后來的本子將這幾段文字作為第一回內容,置于該回前面。
己卯本缺少第一回這部分。己卯本以后,“凡例”便不再出現。
庚辰本中也列出了四個書名,其先后順序為:《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沒有再出現《紅樓夢》這個書名。
蒙府本中所列出的書名與庚辰本同,戚序本也是如此(請看影印件),均只有四個書名,像庚辰本那樣,“本名”叫做《石頭記》,而《紅樓夢》之名,則徹底拋棄,就連正文中也不再出現。
(下圖為戚序本有關“正文”部分。)
我們作為后人,應當尊重作者曹雪芹的意愿:拋棄《紅樓夢》之名,而采用《石頭記》。
(二)曹雪芹為何最后一定要將自己的書定名為《石頭記》?
我們應當領悟作者為什么一定要拋棄《紅樓夢》之名,而改為《石頭記》?
——這就需理解《紅樓夢》和《石頭記》這兩個書名有何含義。
先看何謂“紅樓夢”?
“紅樓”有兩種含義。一是泛指華美的樓宇,舊時常指富貴人家女子的住處;一是特指后宮。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詩曰:“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紫殿”系指皇宮。所謂“紅樓夢”其意指書中所記之女子,原本不該居住在“紅樓”中,后來由于種種歷史的巧合,使她成為“紅樓”的主人,回首一生,猶如作夢。
曹雪芹在《紅樓夢》開始部分明言是為一個女子作傳。那么這個女子的具體情形是怎樣的呢?
這位女子本名竺紅玉,最初是曹雪芹家買來的一個小戲子,后做丫環,再后來代曹雪芹的表妹李香玉進了宮,改名“曹香玉”。她進宮后開始時做公主、郡主的陪讀,雍正的皇后薨逝后,便被納為皇貴妃,一年后生子弘曕,第二天便被冊封為皇后。雍正暴亡后,她便成為皇太后。竺香玉的一生,由一個社會最底層的奴隸,一步躍至社會寶塔最頂尖的人物——皇后、皇太后。乾隆皇帝稱帝后,她出家為尼,重過清靜淡泊的生活,回首繁華,真是如同作了一場“黃粱美夢”。[1] 雪芹開始著作此書時香玉尚活在世上,他以《紅樓夢》來做這樣一部書的書名,多么恰當啊!
在曹雪芹開始著此書時,亦設計了《石頭記》之名。其意為:此石被一僧一道變幻為一塊玉石,由賈寶玉含在嘴里,降臨世間,經歷了一段人間悲歡離合,三劫之后,此石返回大荒山,此石上便記下了它在人間的經歷。
曹雪芹最后一定要拋棄《紅樓夢》之名,而最后將該書定名為《石頭記》,是由于竺香玉作為雍正的皇后,乾隆時期的皇太后,只因中了曹雪芹的妻子(原名李香玉)設的一個圈套,而死于非命,于是乾隆便以此為借口,將香玉皇后從歷史上徹底抹去。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曹雪芹將自己的書視為一座巨大的石碑,書中的內容便是碑文。
由于曹雪芹從不與其妻李香玉(雪芹祖母的侄孫女)同床,曹雪芹沒有留下后代,李香玉便懇求竺香玉為她生一子。竺香玉這樣做之后,李香玉便以此要挾她,不許她再與曹雪芹來往。香玉被逼自縊。乾隆皇帝發現此事蹊蹺,進行追查,盡管未發現確鑿證據,卻借此機會,第二次查抄了曹家,至此曹家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凈”。竺香玉也因此不僅不能葬入皇家陵園,而且埋葬后,沒有留下任何碑文,后來又將她的所有歷史檔案做了徹底的刪削,使后人永遠不會知道雍正還有第二位皇后。[2]
——由此我們便會明了:為什么此“石”巨大無比——“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且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為什么曹雪芹要“一字一淚,一淚化一血珠”記錄書中之人、之事?
——這便是曹雪芹拋棄《紅樓夢》之名,而將書的“本名”定為《石頭記》的真正原因。[3]
(待續)
[1] 見《紅樓夢中隱著何人何事?》,載于《紅樓解夢》第一集及本書“附件二”等文。
[2] 同上。
[3] 在“石學論叢”中已對此作了詳細的論證,可參看。
注: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其所有。我們注重分享,歡迎原創。
投稿請發郵箱:741743878@qq.com
我們的公眾號:
公眾號:caogenshuohonglou
解析四大家族的衰敗;殤情寶黛愛情的悲劇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我們的微信群:
群主微信號: lxa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