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記錄過花在拆書上的時間?有人每月花20個小時在拆書上嗎?(很多人說不止)。那有人一天花10小時在拆書嗎?(大家笑)若真這樣,現在恐怕會被譏諷“玩物喪志”。
有人每天花10小時練球,人們贊他勤奮?!奥迳即壴缟?點鐘的太陽”,對吧。若是凌晨四點起床打游戲呢?這是網癮,得治。
打球和打游戲都需要技能,區別只是,大部分人認為籃球是一門專業,而游戲只是一種興趣。若打游戲也成為一門專業,人們就會說,“你看我孩子多么努力,每天打10小時游戲,讓他休息會兒都不肯……在別的孩子打籃球的時候,他在刻苦練游戲?!?/p>
擁有技能不意味著成為專業,也不是所有技能都被承認為專業。是不是一門“專業(profession)”,自己說了不算,得到公認才算。
那么,具備哪些條件的技能就會被公認為一門專業呢?
第一、有明確的外部需求,而非自我提升或通用技能。
時間管理是一項技能,但有沒有人以“時間管理”為業?沒有。因為時間管理主要對自己有益,別人并不在乎你做這件事用了一小時還是一天,或者你做事的過程是從容不迫還是拖延癌發作。
溝通是一項技能,但有沒有人以“溝通”為業?公司里有一個部門叫“溝通部”,有一個職位叫“溝通主管”?并沒有。但“銷售溝通”是一門專業,“談判溝通”是一門專業,“管理溝通”是一門專業。這說明,只有當某項技能可以滿足明確的外部需求,才可以成為專業。
我們說“拆為己用”、“便簽讀書法”、“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教會別人”,都是拆書技能對自我提升的作用。同時,拆書家作為學習促進者,本身具備對他人的價值。只是這個世界還不明確哪些需求可以由拆書家去滿足。
我們這幾年的努力,硬生生創造出了一些需求?,F在,有十幾家出版機構請三級拆書家帶拆他們的新書,有領英中國(赤兔)和有道云筆記請三級拆書家去開在線拆書課,有BetterMe、北京閱讀季這樣的非營利性機構請拆書家去帶活動,也有不少企業邀請三級拆書家去商業合作。
從 0 到 1 啊,我們干得不錯。但這僅僅是開始。直到企業把拆書放到他們的常規學習計劃,直到高校把拆書編入他們的日常教學形式,直到出版社編輯把請拆書家帶拆當成他們的默認推廣手段之一,直到所有想做線下活動的社群都派人來分舵學習怎么拆書……才算這個世界對拆書有了“明確的外部需求”。
第二,有積極的聲譽傳播,而非自作聰明或自說自話。
撩妹(或撩漢),是一項技能。有人深諳此術,據說成功率很高,人稱搭訕專家。這里“專家”顯然是戲稱,因為他并不敢聲明自己在使用相關技巧。類似的,有些機構專門教大學生面試技巧,而HR人士極其反感這些技巧。沒有聲譽的技能或技巧,只能稱為伎倆,不可能成為一門專業。
搶包山,是一項技能。沒聽說過?《麥兜故事》里講,那是香港一個小村傳統的競技項目,而麥兜媽媽給當局寫信,希望能把搶包山列為奧運項目。這當然不可能。所以麥兜苦練多年的搶包山絕技,就只能是小村子里的自娛自樂。
而對一門新專業,積極和廣泛的聲譽從哪里來?必然是所有從業者一點一滴打造出來。比如你每次活動后發的那條朋友圈圖文,就決定了一部分人聽到“拆書”或“拆書家”這幾個字的印象。
第三,有客觀的行業標準,而非自圓其說或自行其是。
治病行醫,是一項技能。中醫被詬病最多的,就是有理論系統而無具體標準,導致同一個病人,看一千位中醫就有一千個方子。每位醫師,自行其是。有人評論,就這一點而言,中醫確實和西方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專業”不完全兼容。
銷售,是一項技能,自打人類有市場交易,就有銷售高手各顯神通。但直到 20 世紀初,約翰·帕特森開創性地將銷售技能梳理出標準體系,銷售才成為一門專業。同樣,經泰勒和德魯克等人的研究梳理,管理才演化成一門專業。
過去一年半,拆書幫強制推行拆書家認證機制和師徒制。要達到的效果就是,深圳分舵的三級拆書家和蘭州分舵的三級拆書家,還有做過八年內訓師的三級拆書家和剛畢業兩年的三級拆書家,他們現場帶拆的水平和效果,差別不會太大。
所以,你若發現外面有任何人自稱“拆書家”,一定要請他們停止侵權。
一方面,“拆書家”三個字是注冊商標,另一方面,“拆書家”這個稱號,一定意味著他是按照《拆書家成長手冊》的標準流程在某個正式分舵里歷練出來的。這就是標準的意義。
第四,有持續的供應量,而非某單打獨斗或個人很牛。
武功是一項技能。東邪西毒都是這門技能的大師。但桃花島這么多年也就出了一個黃藥師,孤獨地在海外聽著碧海潮生。王重陽呢,創立全真教,每十幾二十年培養一批全真七子級別的高手??上攵姡摻系穆曂陀绊懥?,全真教穩穩蓋過黃藥師。大師往往空前絕后,江湖迭代很快,過不了幾十年,你的傳說就湮沒了。而強大的門派,靠的是武功中等偏上的一群高手,代代傳承——全真七子、武當七俠、四大神僧、十八羅漢。大師速朽,而門派長存。門派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一致認同的價值觀,在于相互促進和共同成長的氛圍,也在于能持續培養高手的體制。
再比如,給人以有效的指導和點撥,是一項技能。有人如此擅長這項技能,以至于跟他吃一頓午餐要上百萬美元。但只有巴菲特一個人提供服務,就不成為專業。而麥肯錫開發了培養優秀咨詢顧問的方法和體系,穩定產出優秀咨詢顧問,從而開宗立派,讓“指導別人”這事升級為一門新的專業——企業咨詢。
我們的三級拆書家們,從入幫到能被總舵認證為三級,平均而言,要在分舵社群文化、運營支持體系、《拆書家成長手冊》流程、師徒制、觀察家反饋制和總舵認證的諸多體制下,現場演練超過 20 次,歷時近一年。我常說,在拆書幫,我們不把會員當客戶,而是當成產品。那我們的產量如何呢?三年多來,得到認證的三級拆書家是56位。別說和互聯網公司比較,就算和制造業比較,也沒有一家工廠的產量這么低。但我們不是工廠,我們是門派,我們的高手生產量比少林武當大概不足,但比鐵掌幫和逍遙派之類的應該有余了。而且我們的產能在穩定增加,目前正式分舵16個,還有二十來個在籌備中。
當江湖上有560位三級拆書家,會引發什么樣的質變?大家在練級之余,不妨暢想一下。
總之,一項技能若滿足四個條件——有明確的外部需求、有積極的聲譽傳播、有客觀的行業標準、有持續的供應量,就升級為一門專業。
百年前,沒有銷售這個專業;八十年前,沒有企業咨詢這個專業;六十年前,沒有管理這個專業;五十年前,沒有理財顧問這個專業……十年前,還沒有人聽說過“引導師”和“高管教練”,也沒人想到“電子競技玩家”能成為一門專業?,F在都有了。
你來預測一下,拆書成為一門公認的專業,需要多少年?
再預測一下,當拆書成為一門公認的專業,會有哪些好處?
首先,會有價格,而不僅僅是價值。
所有人在了解后都認可拆書家的價值。有人公允地評論說,一位拆書家帶來的價值不比同主題培訓師帶來的少??墒?,培訓師在市場上是有價格的,而拆書家沒有。這不是因為你帶現場的效果較差,或創造的價值較少,只是因為“培訓”已經是一門專業,而“拆書”還不是。
其次,會成為正餐,而不僅僅是甜點。
這幾年不少企業請我、請拆書家去講拆書法,幫企業帶拆書。但是,相比其他培訓安排,引入拆書學習對企業只是錦上添花。如果不搞,領導和需求部門也不會說什么。我們的地位就是甜點,有了也挺好,沒有也無所謂。
第三,會得到尊重,而不僅僅是感謝。
學霸幫你解釋了一道難題,朋友幫你分析了職業選擇,朋友為你燒了好吃的新菜,你都會感謝他。
你請律師幫你打贏了官司,你請牧師幫你解開了困惑,你請心理咨詢師幫你理順了認知,你不僅感謝他,還會尊重他。
最后,會引發變革,而不僅僅是影響。
拆書幫的使命是“釋放學習促進者的能量”,很多小伙伴都分享過自己的見證,加入拆書幫后是怎么影響了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但我們也看到,高校們和社會上的教育機構們(尤其是針對個人學習市場的機構),仍然以開大課、看視頻和在線打卡為主流學習方式。只要這些營養熱量比極低的學習模式仍然是教育界的正餐,人們“知識消化不良”導致的虛胖就無法治愈。
拆書家要釋放的能量,不止要影響身邊的人。我們要引發教育的變革。讓學習者和教育從業者知道把知識拆為己用的理念和方法,提升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能力,是拆書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你每天指導徒弟,你每周跑去分舵,你每月在線帶拆書課,你上半年參加拆書家大會、下半年參加拆書幫年會……我們不只是在一起玩,我們在一起把“拆書”兩個字送到詞典中。
我們在一起“創業”——對拆書家們來說,“創業”不是創辦一家掙錢的公司,而是創造一門新的專業。
本文整理自幫主2016年7月9日在長三角拆書家大會上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