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視化思維?
可視化思維,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把本來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
1.放射狀規整——思維導圖 / 心智圖 / 腦圖
讓思維從一個點出發,形成放射狀的發散。這種規則方式, 主要用于挖掘多種可能性,以進行發散性思維,對每種可能性進入深入挖掘。
思維導圖(MindMap)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是最簡單又最有效的思維整理方法,由 Tony Buzan 創建。
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香氣、食物、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
這種思維模式是由科學根據的。美國心理物理學家 Roger Wolcott Sperry 通過著名的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左腦負責理性的思考,右腦負責感性的思考。思維導圖可以把大腦的更多功能集在一起,提高大腦的效能。因此,人們稱之為提高大腦效能的「終極工具」。
2.魚骨圖 / 因果圖
魚骨圖由日本管理大師石川馨先生所發明出來的,故又名石川圖。其特點是簡捷實用,深入直觀。它看上去有些像魚骨,問題或缺陷(即后果)標在”魚頭”外。在魚骨上長出魚刺,上面按出現機會多寡列出產生生產問題的可能原因,有助于說明各個原因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3.層次化規則——組織結構圖
層次化規則,用于挖掘結構關系,并層層深入審視事物的狀況。
4.線性化規則——時間軸
線性化的思維方式,一般有一條清晰的主線,由這條主線可以串起整個思考過程。
時間線(Timelines)是用于描述在一個時間段里面,發生的所有里程碑性質的事情,也可用來基于時間線制定項目計劃。
過去的事情放在時間線軸的左邊,未來的計劃放在時間線的右邊。所有基于時間節點發生的事情和計劃,都需要特別標注在時間軸上。這種方法比較適合用于制造里程碑圖或項目計劃。
5.流程圖
流程圖(Flow Chart)是流經一個系統的信息流、觀點流或部件流的圖形代表。在企業中,流程圖用于說明事情的某一過程。
這些過程的各個階段均用圖形塊表示,不同圖形塊之間以箭頭相連,表示它們在系統內流動的方向。下一步何去何從,取決于上一步的結果,典型做法是用“是”或“否”的邏輯分支加以判斷。
6.矩陣式規整
矩陣圖(Matrix diagram)是指縱橫排列的二維數據表格圖,矩陣圖是一種利用多因素綜合思考、探索問題的好工具。
最常見的利用矩陣式規整思維的工具是SWOT分析。它是一種常用的戰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代表分析企業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s)。因此,SWOT分析實際上是將對企業內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組織的優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 可以通過分析幫助企業把資源和行動聚焦在強項和有最多機會的地方。
7.甘特圖
甘特圖(Gantt chart),以圖示的方式通過活動列表和時間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項目的活動順序與持續時間,即是將活動與時間聯系起來的一種圖表形式,顯示每個活動的歷時長短。
甘特圖適合用于任務管理或項目管理。人們能夠從時間上整體把握進度,很清晰地標識出直到每一項任務的起始與結束時間。
可視化思維適用于什么場景?
思維方式是,在腦海中形成所有的發散、總結和沉淀。在日常生活中,思維導圖會運用于什么場景呢?
頭腦風暴。當人們需要針對一個主題進行發散性思考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在頭腦風暴的階段,人們重點關注的是想法的數量,盡可能的把更多想法列出來。借助思維導圖的頭腦風暴模式,人們能夠將這些想法進行分組,將與主題相關的想法列入到思維導圖的模板中,然后再經過一些篩選和加工,留下真正有用的思路。
項目管理。比如,人們可以利用甘特圖,讓項目的進度在關注下一覽無余。除此之外,還可以在項目上加入任務管理信息,制定好每一個任務由誰負責,負責的日期和期限,計劃的下一步由誰來完成。
制定計劃。XMind 內配有大量制定計劃的模板,包括周計劃、月計劃、季度計劃和年計劃。以下是 XMind 熱心用戶的制定的計劃模板:
另外一種記憶單詞的方法,是對比記憶法。此方法適用于記憶一些只有個別英文字母差異的單詞。人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把這些相近的單詞挑出來,歸類在同一類導圖中,用于強化記憶。
最后想說的是,使用導圖的粉絲們,不要「戰術上勤奮而戰略上懶惰」,將學習思考寄托于思維工具上。真正有用的記憶和思考需要通過「燒腦」完成,獨立的思考和重復的練習才能真正發揮大腦的效能。
M 君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