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面對老板提出的問題,應該用哪些數據去分析?
新產品上市,應該怎么計劃?
老產品要不要退市?
店鋪生意差了,怎么分析原因?
打算做個促銷活動,方案怎么寫?
怎么和老板談加工資?
甚至對于單身狗來說,怎么脫單?
……問題實在是太多了,沒有思路怎么辦?我們應該怎么去分析這些問題呢?
其實我們對以上的問題,或多或少地都能想到一些點,但就是覺得自己思考得不全面,總覺得缺少點什么!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借助立體思維,立體思維可以幫我們提供一個思考框架,全面系統地去分析工作中的很多業務問題,甚至大家用得靈活了,放在生活中也是同樣可以適用!
本期的內容,一方面會就大家學習立體思維遇到的一些情況進行梳理分析,另一方面也會補充新思維、新案例,方便大家套用進行業務的診斷。(本期內容選自《數說》付費內容,詳見文末介紹)
之前我們在講解4P分析理論時,我們以制定新產品上市計劃作為舉例,分別去考慮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就可以為你提供很好的思路了。
所有的立體思維,大家都要把它用活了,而不要太死板,不要鉆牛角尖!立體思維主要可以用于推進我們去思考問題,除了新產品上市計劃的制定時可以用4P來思考,分析老產品是否要退市,也可以用4P理論來考慮:
產品(Product):產品的賣點是否已經削弱了?甚至賣點已經不存在了?……
價格(Price):定價是不是太高了?還是競品的價格做得太低搶生意?……
渠道(Place):渠道銷量已一直在走下坡路,經銷商也不看好了?……
促銷(Promotion) :促銷方式玩了各種花樣,還是銷量不好?……
具體大家可以結合實際場景去套用發散思考。所以大家學立體思維,一定要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4P理論主要是站在企業角度去考慮問題,企業想做這樣的產品、定價、渠道、促銷策略,但消費者的對應想法是怎么樣?4P是沒有涉及到的,所以在這里也為大家補充4C分析理論,4C就主要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Customer Value(顧客價值):企業制定Product策略要分析商品的賣點,但對于消費者來說,能帶來什么價值?消費者的買點是什么?企業說某個產品有n個賣點,吹得天花亂墜的,但是可能對很多消費者一點用都沒有,那消費者為什么要買你的產品呢?
Cost(成本):企業進行Price策略制定時,是結合自己的各種成本是多少最終得出的定價。然而消費者是算一個“總購買成本”,為了買你這個產品,除了按你的定價付錢外,消費者還要付出時間成本、交通成本等,消費都是會去考慮的。
Convenience(便利):企業制定Place策略時,可能只是考慮了自身的渠道資源,自己的便利性。但是消費者是否能很便利地接觸到你的產品,購買到你的產品?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思考角度!就如現在移動手機APP上的成交量那么大,主要就是非常方便,大家都愿意用手機來購物。
Communication(溝通):企業制定Promotion策略時,例如可能覺得自己已經打折了,還有各種贈品,業績應該能大幅拉動。但是你是否考慮了與消費的溝通問題,目標消費者是不是知道了你這個活動,消費者都明白你這個促銷活動的細節嗎?微信公眾號發了嗎?短信發了嗎?
所以在考慮4P的時候,4C理論其實是可以作為一個補充,去結合進行使用的。
關于消費品的過程化思維邏輯:
這個邏輯幫我們把消費的過程分成了六個步驟,我們在做經營計劃、促銷計劃等時,其實就可以有不同的發力點!舉一個超市搞促銷的例子,一般的超市促銷活動都是滿多少減多少,或者送禮品,或者做個品類折扣之類的,我們家樓下有一次搞促銷活動,就在促銷前做出宣傳,凡是某天到店的顧客就能免費獲贈一瓶1.25L的橙汁!
這其實就有點意思了!他并沒有要求顧客必須消費滿多少錢才贈送(發力點放在【多買】),而是到店就可以贈送(發力點放在【到店】)!這就是他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當然了超市不可能那么傻,你一來就馬上給你送橙汁,那就太容易了!
超市會讓你先逛完一圈超市,在出口的地方再送給你,而超市的環境中其實最容易產出沖動消費的,超市也會做一些產品方面的促銷,例如消費者可能看到米挺優惠,油挺優惠,很容易就順便買了,出門時可能也花了好幾十塊~
相信大家都感受到這個思維用來制定經營、促銷計劃時非常的好用!那如果你在經營過程當中遇到問題,需要對店鋪進行診斷,應該怎么思考?
其實就可以把以上的思維邏輯轉化為數學邏輯:
我們可以看到銷售額,是等于后面6個數乘在一起,也就意味著每一項指標的變化都會影響到銷售額的變化。也就是說,你要要提升銷售額,其實可以通過提高公式中的路過人數、進店率、成交率、零售價、銷售折扣、連帶率任意一項指標來實現。(當然了,實際的情況是零售價不會變化。)
記得有一個日本人做日用品店生意的,一直的進店率很低,后來老板突發其想,從模特店里買了美女模特道具回來,放在靠玻璃門的收銀臺處,最聰明的是把模特的上半身剛好用窗簾擋住了。
這種效果,就讓很多路過的男士浮想聯翩,以為店內有一個美少女收銀員,都想進店看看她!結果進店后發現是模特,但是大多數也不好意思馬上就出去,一般都會裝模作樣地在店內逛一圈,說不準就買了一些什么東西!
所以當你的店鋪生意不太好,需要診斷原因時,就可以利用這個邏輯去分析一下,看看是哪里的問題。然后可以通過提升哪些指標來提升銷售額,這樣就可以幫你形成下一步的行動改善計劃。
漏斗分析是過程化思維的一種圖形化呈現,例如下圖所示,是一個店鋪的漏斗分析圖:
我們可以從圖中清晰地看到,
100%的路過人數當中
50%的人都會進店
14%的人會成交
13%的人會回頭購買
5%的人會分享
我們就可以發現事實:進店的人,大部分都會觸摸;成交的人當中,基本上都會回頭。
所以我們如果要診斷業務,尋找機會點的話,可以這樣嘗試:想盡辦法讓顧客產生第一次購買(因為回頭率高)
把消費過程的一些關鍵指標做成的漏斗圖,可以讓我們看到業務的轉化過程,逐級之間的變化情況,很容易讓我們在圖中形成結論。漏斗圖的Excel制作方法很簡單,我們在《數說》內容里也專門有視頻進行講解,有興趣可以文末了解。
杜邦分析是過程化思維的另一種圖形化呈現。例如關于銷售額的邏輯,我們還可以拆解成這樣:
銷售額在最上面,首先拆分成:成交單數 X 客單價,然后成交人數、客單價再繼續往下拆解。相當于把銷售額這個指標拆成了10個指標,只要在下面的每項指標做一些提升的動作,都會對銷售額的提升有幫助!所以大家不要擔心提升銷售額沒思路了。
以下是我做的另一張圖,是對一個電商公司的業務進行拆解,這個公司有三個網店:淘寶旗艦店、淘寶主力店、京東店,選定一個店鋪后,下面就是這個店鋪的業務解構。拆分的方法與上圖結構類似,只是針對電商行業做了一些調整而已,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實際去進行解構。
有了杜邦分析圖,我們要進行業務診斷就更簡單了,銷售額下滑了,我們就看下面哪個指標出問題了。例如上圖中每個指標的右側都會有它的環比,是上升了,還是下滑了,然后我們再結合業務去尋找原因,找到可以改進的機會點,就能提升銷售額。
關于杜邦分析圖的Excel制作方法,其實就是每個指標用函數計算出來就行了,只是每個指標所在的單元格形成一個杜邦結構而已。這種杜邦結構,我們可以通過合并單元格+單元格框線,或者矩形框+直線都可以構造出來。
數據源一般是這樣的:
然后就主要通過函數構造輔助數據(本例中也用了一些VBA代碼,以便快速計算每月訂單數)
然后最終通過合并單元格+單元格框線畫出杜邦結構(矩形框+直線也行)
,再把相應的單元格關聯到輔助數據中,添加控件來切換月份即可實現查看每月的銷售額杜邦分析圖:(控件動態圖表我們后面還會有專題去講)
以上就是杜邦分析圖的Excel實現過程,在《數說》我們也會提供源文件供詳細了解學習。
有好些朋友反映立體思維很難學習,沒用出感覺來,覺得都沒什么動力堅持了……學習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迎接挑戰,只要你比別人更能堅持,比別人多一些思考,你成長就會更快!據我多年的觀察,多數人的思維都是不立體的,如果你有留意很多微信里的各種轉發消息,經常刷微博看評論的話,應該就能有感受,大部分人的思維都會有以下這些問題:
大家可以自查一下,你有沒有這些情況:
1、跑步比賽中,你跑過第二名后,是第幾名?很多人脫口而出就回答了第一名,其實答案是第二名!這就是慣性思維。
2、以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對的,沒有同理心,沒有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思考,這就是自以為是。
3、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沒有自己的思維模式,缺少自己獨立的、客觀的、公正的分析思考,這就屬于人云亦云。
4、以為自己經歷的就是整體的情況,或者看到身邊的情況就以為整體也是這樣,用個體代替整體。
以上這些都是線性思維的常見表現,那我們到底要怎么才能從線性思維到養成立體思維呢?重點就是在于:
現有思維模式和框架 => 就是我們講過的5W2H、人貨場、4P、進銷存……
思維發散、分類合并、歸納演繹 => 這些就是一方面通過學習我給大家講的案例去練習,另外更多的是需要大家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場景去不斷套用,通過不斷的練習,最終才會形成自己的立體思維邏輯!
最后也再次推薦大家一定要學畫思維導圖,因為它是立體思維最佳的落地工具!大家從我寫的文章、分享的圖片應該能了解到,我是很喜歡用思維導圖的,一方面方便自己整理思維,另一方面也方便分享,別人看著導圖理解起來很方便。大家也一定要學會使用思維導圖,來輔助自己整理思路。
這里給大家推薦一些畫思維導圖的工具:
軟件版工具:Mindmanager(我用的是這個)、Xmind、MindMapper、iMindQ……
在線版工具:
ProcessOn:https://www.processon.com/
MindMaster:http://mm.edrawsoft.cn/
幕布:https://mubu.com/
百度腦圖:http://naotu.baidu.com/
以上在線工具,基礎功能是免費的,但一些高級功能應該需要付費,具體大家自行研究下。
工具方面大家隨自己喜歡選用就好了,都會各有優勢!重點不是在工具本身,而在于畫思維導圖的過程,這也是你整理思維的過程!
很多人一上來學數據分析時,就希望我能直接給大家講打開Excel面對數據時,一步步具體怎么分析……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行業、公司不一樣,面對的分析場景可能也不一樣,我們可能在面對一份數據時是沒有思路的,那怎么辦?這時就需要借助立體思維去考慮,幫我們把思路變得有條理,得出分析路徑,只有這樣,大家做出的數據分析才更有價值。
當你習慣用立體思維考慮問題后,就算你不是做數據分析崗位的,你也可以應用在分析生活問題時,會讓你的思路都會變得更清晰,更全面!所以,朋友們,努力,堅持學習使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