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愛國愛民篇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2、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宋•陸 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 游<<示兒>>4、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5、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清•徐錫麟<<出塞>>6、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清•秋 瑾<<對酒>>7、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宋•辛棄疾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揚子江>>9、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出塞>>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1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二、 壯志篇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魏•曹操<<步出廈門行>>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3、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曹雪芹<<紅樓夢>>4、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龔自珍<<已亥雜記>>5、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6、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7、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黃 巢<<不第后賦菊>>8、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唐•王 翰<<涼州詞>>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三、 道德品行篇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學而>>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雕蟲小技,壯夫不為。《法言.吾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荀子》爾無我詐,我無爾虞。《左傳》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六代代》彼一時,此一時也。《孟子》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莊子》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禮記》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孫子》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警世通言》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晉書》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禮記》掛羊頭,賣狗肉。《晏子春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容齋續筆》管中窺豹,只見一斑《晉書》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楚辭》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史記》華而不實,脆而不堅。《左傳》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孟子》禍兮福氣倚,福兮禍所伏。《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既來之,則安之。《論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西游記》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史記》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史記》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孟子》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陳情表》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賣柑者言》11.詩言志,歌永①言,聲依永,律②和聲。出自《尚書•舜典》。《尚書》又稱《書》《書經》,儒家經典之一。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相傳為孔子選編而成,事實上有些篇是由后來儒家補充進去的。西漢初存28篇,即《今文尚書》。 ①[永]同“詠”。 ②[律]音律,樂律。12.輔①車②相依,唇亡齒寒。出自《左傳•僖公五年》。《左傳》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舊傳為春秋時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代學者一般認為是戰國初年人根據春秋各國史料編纂而成的。《左傳》是一部敘述春秋時期歷史的編年體歷史著作,記載了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魯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共269午的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①[輔]面頰。 ②[車]牙床骨。13.黍①稷②非馨③,明德④惟馨。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最早見《尚書•君陳篇》。 ①[黍(shǔ)]黍子,黏黃米。 ②[稷(jì)]不黏的黍子。黍稷在這里泛指五谷,為祭祀的物品。 ③[馨(xīn) ]芳香。 ④[明德]美德。1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出自《左傳•僖公十四年》。15.不以一眚①掩大德。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①(眚(shěng)]過失,過錯。16.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傳•宣公二年》。17.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18.言之無文①,行②而不遠。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①[文]文采。 ②[行]流傳,流行。19.子①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②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乎?”出自《論語•學而》。《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①《論語》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說(yuè) ]通“悅”。 ③[慍(yùn) ]惱恨。2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論語•學而》。此話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說的。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出自《論語•學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①,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②。”出自《論語•為政》。①[耳順]一聽見別人的言語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