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源于網絡
—
人都是有福氣的。但在《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說:“禍福無門,為人所召。”
什么意思呢?其實無論是災禍還是福氣都沒有專門進入之門,全在于人們的召喚。
簡單來說,你的一生充滿福氣還是災禍,其實都是你自己來決定的。所謂“福生于隱約,而禍生于得意”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你的福氣產生于小心謹慎與隱忍,而禍患則產生于你的自鳴得意。
道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有一些人,明知道這些道理,明知道人生之路需要小心而謹慎,卻總是行差踏錯,以至于招來災禍。
其實,在我看來,人想要有福氣,在小心謹慎之外,還有三忌,戒掉了,你的福氣自然就來了。
忌“惡”好“善”?
有句話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不難理解,如果我們都能夠善良,做善事,那么,福報雖然還沒有那么快到來,但禍患就已經遠離了。
這也就告訴我們,想要福氣自然來,需要忌“惡”好“善”。《荀子·宥坐》中也曾說: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報之以禍。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當我們常常做善事,而且不求回報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會跟身邊的人形成一種和諧的共生關系,當關系融洽了,自然就少了很多紛爭,無形之中避免了很多災禍。
在我們周圍,你會常常看到有一些人在開車時,遇到有人插隊或者超車,心里就會有怨氣,有人破口大罵,有人甚至突然加速,為了出氣不計后果在道路上追逐,而這種行為,往往就會造成難以預計的后果。
而當你能夠心平氣和,與人為善,不去計較時,往往就避免了這場災禍,這就是你的福氣。
善良之人必有福報,當你能夠忌掉“惡”,而多多行善時,自然就會得到福報。但這并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立刻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影響的。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把善良變成刻在我們骨子里的一種習慣。只有這樣,福氣才有可能時刻縈繞在我們身邊。
忌“心浮氣躁”好“平心定氣”?
心浮氣躁的人,往往無法成就大事。心浮氣躁,其實是我們人生路上的絆腳石。尤其是在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我們習慣了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吃飯要快,做事要快,走路要快,什么都要快,都要在最快的時間做足夠多的事情。
盡管這樣做也有好處,充分利用了時間,但持續快節奏,往往會讓我們心浮氣躁,不注重沉淀。尤其是在各種誘惑面前,往往還沒有分辨出來,就迷失了方向,讓自己陷入了絕境。
這個時候,自然不是我們有福氣的時候,而是容易出事的時候。
我們的人生并非短跑,而是一場比拼耐力的馬拉松。需要有張有弛,松緊適度。一旦因為快而開始心浮氣躁時,往往就會得不償失。
因此,當你懂得忌“心浮氣躁”好“平心定氣”的時候,就會擁有更多的耐心,有更多的時間去自我沉淀,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而這時候,你才會看到真正的自我,離成功越來越近。想要有福氣,就需要牢記這一點,穩步前進,堅持到人生的終點。
忌“隨意承諾”好“言而有信”?
有句老說“禍從口出”,當你口無遮攔,隨意承諾時,就意味著災禍時常在你左右,一不留神就會出現問題。
尤其是那些隨意承諾的人,明明做不到,卻拍著胸脯向別人保證。可真當需要他們時,他們就沒了當時的那股勁兒,開始退縮,避而不談。
這時候,自然會引來別人的憤怒。而一旦挑起這樣的事端,彼此的生活自然沒有了往日的平靜。
就像我的一位朋友,在酒桌上喝了一點酒,就隨口承諾一定會幫另一位朋友解決工作的問題。可當第二天,那位朋友信以為真,帶著禮物上門時,他卻才反應過來,這件事自己根本就無法解決。
而那位朋友覺得丟了面子,氣不打一處來,兩個人當場扭打起來,雙雙進了醫院。其實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并不少見。所謂“禍從口出”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有福氣的人,往往喜歡言而有信。這類人,不會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輕易承諾,也不會承諾了不去做。
他們明白信任的重要性,也明白當一個人說話不經過大腦,隨意承諾時,會產生信任危機,從而發生你意想不到并且無法挽回的事情來。
真正有福氣的人,會知道什么話應該說,什么話不應該說。當你能夠明白這一點,災禍自然就遠離你,福氣自然就縈繞在你的周圍。
人人都說命運天定,其實命運一直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面的。所謂“福氣”也是這個道理。
為什么我們常常說這個人有福氣而那個人沒福氣,其實除了從面相上來判斷之外,從人生這三不能做以及三“好”中也能看出來。
當你能夠善待身邊所有人,當你能夠面對所有事時做到平心定氣,當你明白言而有信的重要性,不做隨意承諾的人時,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更多的美好,得到更多的福報。
這個世界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世界是什么樣子,全憑你的定義。人總是越簡單,越有福氣。因為你的心復雜了,人也會變得復雜,思想自然會變得渾濁。
不如簡單一些,戒掉人生這三忌,做到這三點你應該做到的,簡簡單單,快快樂樂,過好自己的生活,這時候福氣自然會源源不斷向著你而來。
對生活來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學會化繁為簡,豁達一點,善良一點,福氣自然來。
愿我們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三點,能被福氣籠罩,成為一個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