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職工父母越來越多,周末忙著加班、應酬,實在沒時間帶孩子出去。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已經上了年紀,根本不可能帶孩子出去放肆地玩,很多孩子漸漸沉迷于電子游戲當中。于是,在武漢就有了這么一個奇葩的職業“遛娃師”。他們大多擁有幼教或體育專業背景,形象陽光,除了能迅速和孩子們打成一片,還能設計各種游戲橋段,同時具備一定的醫護知識。簡單來說,一名合格的遛娃師,要懂娃、會遛娃、能護娃。據介紹,一般的遛娃師月收入5000元左右,最高等級過萬元不稀奇。然而,在跨世紀看來,再好的遛娃師也比不上父母的陪伴!而這背后是親子教育的缺失。
在不少家長的眼中,親子教育是為了提前培養孩子的各項綜合能力,然而,真正的親子教育所針對的并不僅僅只有孩子,還有家長。
在蒙氏教育幼兒園,每周六都會迎來許多親子班的小朋友,其中不乏一些害羞、認生、不愛說話的小朋友,童彤就是其中一個。每次課前的自我介紹環節,她總是會害羞地躲在爸爸、媽媽的懷里,由媽媽代替她做自我介紹。
當和媽媽簡單溝通了童彤的情況之后,老師就和媽媽、爸爸制訂了一套特殊的執行方案:每周都要按時來兒童之家上親子課,在上課時引導童彤和老師互動,在家時完成家庭方案,也可以在家進行演練上課場景、做自我介紹。就這樣,兩個月以后,童彤的情況有了明顯地改善,漸漸開始主動問候老師,甚至會和代課老師擁抱。在自我介紹的環節,她也開始舉起自己的銷售,主動向大家做自我介紹了!
其實童彤的情況很普遍,由于父母陪伴的缺失,孩子缺少與外界交流和接觸的機會,自然就導致了孩子的膽怯、內向。而蒙氏教育及其幼兒園所推行的美國PAT親子教育,其教育核心就是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合格的啟蒙老師。在全面了解嬰兒體能、智能、情感的基礎上,針對孩子和父母實施的一整套系統的、正確的、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家庭教育指導方案(包含親子活動方案和家庭教育指導方案)。
在筆者看來,無論遛娃師有多專業、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他們所最需要的始終是來自父母的陪伴與愛。如果幼兒園有能力的話,可以引入親子教育的項目,制定各種親子活動和課程,滿足家長的教育需求,促進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