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了一篇關于健康的文章,我設置的是一點過十分推送。半夜醒來上廁所時順便看了一眼手機,當時是凌晨三點多,發現已有三千多閱讀量,我上完廁所再刷新時閱讀量變成了四千多。
而且還有人在文章下留言評論,我當時很疑惑,怎么會有這么多人這么晚了還不睡覺?
想睡睡不著,不亞于在承受酷刑
要知道睡眠不好對身體影響特別大,輕則會讓人精神不振,重則產生各種無法排解的負面情緒,甚至對身體造成傷害。
我順手在網上搜了一下睡眠不好對身體的影響:
長期失眠對身體影響較大。精神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佳,易疲倦感。身體上可能出現脫發,皮膚暗沉,心悸,心慌等不適。長期失眠會使身體機能下降,抵抗力變弱。導致失眠的原因很多,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影響、不良的生活習慣等。
我想很多人可能不是不想睡,而是承受著失眠的困擾吧,正好在書上看到一組數據:
據統計,中國只有10%的人是能一覺睡到天亮的,那反過來說,90%的中國人有程度不同的睡眠問題。
而我也曾有過長達七年的失眠經歷。
那時我自己創業開店,條件很艱苦,在店里用木板隔了一個閣樓,晚上我就住在閣樓上,如何讓我的店存活下去占據了我所有的精力。工作和生活對我而言根本沒有界限。
后來,生意慢慢好起來,我也結婚了,不用再在店里的閣樓上睡覺,但每天晚上回到家,我腦子里想的依然全是工作上的事情,售后的勞心,回款的艱難都困擾著我,每天晚上總是睡到半夜兩三點就醒了。
睡不著時,“做什么 ”很關鍵,千萬不要碰手機!
醒來后就開始想各種事情,一想起來就焦慮、煩躁,睡意完無。于是自然而然地打開手機刷新聞,醒著容易餓,于是起床吃零食或是水果,吃了容易口渴,于是起床喝水,水喝多了要上廁所。這樣一折騰兩三個小時就過去了。
時間一長成了惡性循環,后來想睡也睡不著,每天晚上都要起床神游幾個小時。即使懷孕了也保持著這種生活習慣。
那時年輕,少睡幾個小時也不覺得有什么,但近兩年身體慢慢就虛弱起來。我想和多年的睡眠不足也有關系。
但慶幸有一天我接觸到一個神奇的領域,使我的失眠問題瞬間解決。
有一天晚上大約九點多,我突然在手機上看到一個公眾號,里面講如何打坐,打坐時如何觀念頭。
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打坐都是一種很好的修心的方法
關于打坐,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的:
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煉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
出于對打坐的好奇,我馬上盤腿坐下來。但我發現“不想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腦海里有各種各樣的念頭閃過。而這個公號也提到打坐時不想任何事情對常人來說是很難的。
那么我們打坐時做什么呢?他又提及一個詞,叫“觀念頭”,我在百度百科找到“念頭”的定義:
念頭,即大腦里出現的想法,情緒,記憶,畫面等的瞬間。人的大腦不斷產生各種想法,情緒,回憶,思考。這些出現在大腦里是以畫面,文字形式的。而大腦里出現任何東西的第一瞬間,即為念。念到古今,一念瞬間即逝。一個念頭,往往出現和消失是一瞬間的。而每一個念頭,都會被我們知道。
我至今記得那篇文章里說,我們的心就像天空,而各種念頭就像天空中飄過的云。云不停地來,不停地走,對這一切只要知道就行,不要去跟隨。
女明星張鈞甯特別喜歡靜坐、冥想
具體操作方法就是:靜心坐下,不必拘泥于動作,舒服就好。閉上眼睛。這時頭腦里自然會出現一些想法,你對自己說:我看到我在想XX事情;這就叫覺知。被你覺知到的念頭很快就會消失,你可以對自己說:我看到這個念頭走了。也許一秒,也許幾秒,又會有另外的念頭閃現,同樣地,你只對來來去去的念頭保持覺知就行,看著它來,看著它走。
如果你從沒接觸這個詞,也許會懷疑,這科學嗎?其實它既不迷信,也不神秘。在許多靈修、哲學或是心理學的書籍里都有關于“覺知”的介紹。比如張德芬的都市靈修三部曲。
而武志紅在她的著作《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里說
覺知是光,而沒有被覺知之物,就藏在黑暗中。一旦有覺知之光照進來,黑暗就無所遁形,而且黑暗中的動力還可以變成光明之物。
覺知是靈修的一個重要課題,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我們只需要體會它帶來的寧靜就行了。
作家張德芬的三本書,被稱為都市靈修三部區,對修心非常用用
那天我就那樣坐在床前的地板上,關掉燈,閉上眼觀察腦海中的念頭。它真的是此起彼伏,不眠不休走馬燈一樣出現,我驚異于腦海中竟然會有這么多的戲碼,簡直一秒也不肯停。
由此可見,我們人類對自己是多么的無知,我們總想控制一切,控制世界,但事實上我們連我們的頭腦都不能控制!
就這樣觀察著自己的念起念落,我感覺呼吸自然會變得深長,面部也會放松,全身的肌肉都松馳下來,不到十分鐘就睡意襲來。
那一刻我突然感覺醍醐灌頂,原來我會睡不好,是因為我從來沒有重視過睡眠這件事。總是玩到眼睛睜不開再上床,我從不把睡眠當回事,它也就不把我當回事。
于是我立即起身,一頭栽到床上就睡著了。半夜照樣醒來,我克制住自己不碰手機,而是繼續觀察自己的念頭,內心平靜下來時突然聽見樓下小區里傳來的各種細碎的昆蟲的叫聲和樹葉在風中窸窸窣窣的聲音,而這一切是我平常根本聽不到的。
我就這樣聽著大自然的聲音,很快又安然入睡。
佛祖在菩提樹下打坐數年,終于悟道成佛
那一晚的好睡眠讓我意識到:我們應當把睡眠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對待,古人有云:要睡眠,先睡心。靜坐正是讓我們讓心先行入眠的方法。
觀念一轉變,幾乎在一瞬間就轉變了失眠的狀念。后來出于對觀念頭的好奇我有時也會靜坐,可是每次坐不到二十分鐘就昏昏欲睡。
靜坐觀念頭只是一個有助于睡眠的方法。對于因生活習慣,比如迷戀玩手機而導致失眠的會很有用。
但對于受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困擾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放下這些焦慮和恐懼。
我們焦慮和恐懼都是因為把得失得看太重,得不到便焦慮,怕失去便產生恐懼。因此總是想要得到更多,抓住更多。
但你伸開雙手看一看,這世上最重要的東西:空氣、陽光、水,哪樣是你能抓住的?沒有!但哪一樣不是任你隨取隨用的?每一樣都是!
我們本來擁有很多,是匱乏感卻讓我們活在焦慮與恐懼之中。
于是我又從書中尋找答案,試著讓自己放下焦慮與恐懼。我開始看關于靈修一類的書,剛開始我很怕,我怕我不焦慮就會松懈,事業就會退步。我怕我一佛系就會沒有了事業心。
娛樂節目里張鈞甯每天清晨起就要打坐,讓人印象深刻
后來看到朗達·拜恩的作品《秘密》一書闡述的吸引力法則
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它們是你心中所保持的“心像”吸引而來,它們就是你所想的,不論你心中想什么,你都會把它們吸引過來。
所以,是時候放開我們心中的焦慮和恐懼,它們只會吸引來更多的負面情緒。不焦慮不恐懼,并不會讓我們在事業上有所松懈,只會讓我們以更好的狀態去努力去爭取,而對于不可控的結果能以平常心看待得失。
在本文開頭百度百科提到,睡眠要保證良好的環境。原來我也想說盡量保持室內安靜、整潔。但想想后,我堅決否定了這一條。
我們應該用修心的方式去睡眠,把睡眠當成人生大事來對待
睡眠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不論貴富貴賤,都應該能享受到睡眠的美好,試想下初生的嬰兒,把他裹在幾十塊錢的棉被里和裹在高級絲綢里,睡眠會有區別嗎?沒有!
我們成年人也應該能這樣,你看那些一無所有的流浪漢,他們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只要心頭無事,在橋洞里或是垃圾堆里都能安然入睡。
所以,我們不必對睡眠加很多條件,并非一定要在買來的房子里才能睡好,要住幾萬一平的房間,上萬元的床墊,才能擁有更高質量的睡眠。這些都是在給睡眠制造障礙!
想不想好好睡,關鍵在于我們自己。你足夠重視睡眠,你放下心中的焦慮恐懼,睡眠自然會好。
不花一分錢,隨時隨地都可操作
如果你也正承受失眠,不妨試試我的方法吧,放下心中的負面情緒,睡前靜坐,對自己的念起念落保持覺知,你會發現,睡眠是我們生而為人最頂級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