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總是會流傳各種減肥的偏方,有些名氣很大的偏方前面還會加一個某某明星推薦。
明星當然都身材絕佳,一下子顯得這個方法非??尚?,至于ta本人是否采取的這個方法我們也就不知道了。
前幾天,小界也在網上看到了一種減肥方法,名為“10小時飲食法“,至于哪位明星推薦防止廣告我們就先不說了。
這種飲食法,顧名思義,就是每天只有10小時可以進食,在這期間吃上不需要顧慮太多,想吃就可以吃,但是余下的14個小時里,就絕對什么都不能吃。
這種方法乍一聽挺有意思,每天考慮6~8小時的睡眠,那么余下也就4~6小時需要“忍饑挨餓“,似乎是比那些時刻讓人管住嘴的減肥方法好接受許多。
那么,問題來了,它到底管用嗎?
小界去網上搜索了一番,沒想到還正好有一篇剛剛發表于Cell專注于代謝領域的子刊Cell Metabolism的研究,作者好好研究了一番這個10小時飲食法。
這種飲食法準確的名字叫作限時飲食(time-restricted eating)得益于近些年來的減肥熱潮,這種不約束進食種類數量而約束進食時間的方法,也小有流行。
前陣子西安有一家“和風辟谷公司”被查封,他們主打“辟谷養生”,其實這也算是一種限時飲食,只不過走得太過極端了,好幾天不吃飯對于身體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
此外,還有一種沒這么極端的“輕斷食”,這類方法號召的是每周中任意選取2天斷食,余下5天則可以隨便吃,算是一種周期較短的“辟谷”,查閱了一下資料發現,這種輕斷食方法,有的研究指出是有效的,但也有一些研究說明無效,無論如何,它肯定比上述養生辟谷健康太多了。
可是一整天什么也不吃,想想也讓人有些發怵,這么對比起來,每天14小時的斷食,感覺還是容易接受一些。
那么到底有沒有用呢?
研究領導者是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生物學家Satchidananda Panda(沒拼錯,就是Panda),他們召集了19名患有代謝綜合征的志愿者參與實驗。
代謝綜合征也被稱為“糖尿病的前奏”,患者體內蛋白質、脂肪、糖類的代謝出了一些問題,這樣的患者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倍,同時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是正常人的2倍。
通常,具有以下問題中的三個或以上,那基本可以判斷為屬于代謝綜合征:過度肥胖,高血壓,膽固醇問題,代謝功能受損,向心型肥胖(腰圍較大)。
這19名患者被要求進行12周的限時飲食策略,他們可以自主選擇從早上8~10點之間任一時刻開始自己的10小時,并在晚上18~20點之間結束,不需要額外添加運動量。
最先讓研究者驚喜的是,他們并沒有出現諸如頭暈、口渴、腹瀉的副作用,之前曾有研究者進行過6小時的限時飲食(即每日18小時斷食)結果很多受試人出現了副作用。
這首先就表示,這種方法不會太難接受。
12周的實驗結束后,結果是19人平均減少了9%的熱量攝入,體重平均下降了3%,腹部脂肪平均減少了3%,同時他們的睡眠監測效果更好,他們的睡眠質量也獲得了提高。
這一切的跡象,都可以阻止代謝綜合征向糖尿病的前進。
此外,在部分受試者中,研究者還觀察到了一些細微的改變,有12名受試者的空腹血糖和血紅蛋白A1c出現了改善,部分受試者的膽固醇也有好轉,心血管疾病出現的風險也因為限時飲食的緣故而降低了。
具體各項指標的變化可以參考下圖:
在實驗結束后約16個月,研究者又一次聯系了19名受試者,結果有5人仍然在堅持當初的限時飲食策略,有7人稍稍延長了進食時段的長度,即超過60%的受試者都愿意在試驗結束后仍然愿意堅持類似的飲食策略——他們應該也感受到了好處。
當然研究也還存在一些不足,最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對照組。
對此,下一項更大規模且有對照組的實驗也已經在研究者們的策劃中了。
Panda博士認為,限制飲食時間的策略可以幫助身體建立一個進食節律,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順利運作時,一切才能向好的地方進展,工作和諧的時候,它們就像是一支樂隊,在同一個時候開始演奏,在同一個時刻休止。
圣地亞哥大學的心臟病學專家Pam R. Taub表示,很多人正處在糖尿病的臨界點上,在這里他們可以嘗試去逆轉這一切,做做運動,改善菜譜等等,但是很多人都很難做到,情況就越來越糟。
但如果僅僅是更改進食時間的話,可能會有更多人愿意去嘗試,并從中得到好處。
這項研究真是看得人有些興奮,如果你也需要減肥的話,你會考慮一下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醫界(公號ID:dr-link),創新醫學教育平臺和專業醫生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