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水和氧氣是地球生命生存發(fā)展必不可少的物質。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21%,而地球大部分的生物都需要這21%的氧氣置換出身體里的廢氣,保證細胞的活性。
至于生物需要水就更好理解了,水可以維持細胞和外界的濃度差,避免生物脫水死亡,還能排毒、促進新陳代謝等。而所有的地球生物都是離不開水和氧氣的碳基生命,所以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定要有水和氧氣才能有生命存在。
那么,難道宇宙中只有像地球那樣有水,有氧氣的行星才有生命嗎?水和氧氣是組成生命系統(tǒng)的必要元素嗎?
在理論上是這樣的。因為我們一直都是以地球和地球生命作為尋找外星生命和所在環(huán)境的模型。我們發(fā)現(xiàn)每一顆類地行星都會拿它和地球比較,如果相似度高存在生命的幾率就大,反之則小。
可見,這是對生命概念的狹義理論。不一樣的樹結不一樣的果,蘋果樹會結果子,難道只有像蘋果樹的樹才能結果子嗎?
科學家表示,外星生命不一定是像地球上的碳基生命,不一定需要氧氣和水才能生存。比如氨基生命是依靠氨水生活的生命體。或者是依靠鐵元素的氧化作用為能量的硅基生命。還有就是以硫元素為基礎構成的硫基生命體。另外還有那種以核能為能量來源進行生命活動的生命體。
這些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壽命長短不一,有的可以活百萬年,有的只能存在幾秒鐘。比如人是碳基生命能夠活100年左右,硅基生命要進化100萬年,而核能生命只能存活幾秒鐘。目前,符合這些能條件的星球,比如木星、金星都在科學家搜尋外星生命的考慮范圍之內。
倘若這種說法能夠站穩(wěn)腳跟,那么宇宙處處皆有生命存在的可能,這樣一來人類就不再是唯一存在的生命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