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工作后的你是不是覺得,每天的生活有些枯燥乏味,吃飯、睡覺、工作,沒什么新朋友,也懶于和老朋友聯系,日子越過越快,圈子卻越過越窄。遇上點事不想讓家人擔心,翻遍通訊錄也不知道找誰傾訴。
是不是成年之后朋友就越來越少?為什么當年玩得好的伙伴們都很少聯系了,我們來為大家解讀如何在成年之后依然擁有交心的朋友。
1.移動和搬遷讓友誼的維系變得困難
如今不似過去,大多數人一生都生活在同一個地方,接觸著同一群人。隨著經濟的發展,移動和搬遷變得越來越便捷和頻繁,以至于很多人在短短一個童年就已經搬了好幾個地方,換了好幾所學校。頻繁的搬遷讓我們疲于交友,對于偶然間認識的朋友也懶于維系,地理距離的遠離造成共同話題的減少,隨之而來的就是心理距離上的疏遠。
2.人們誤以為友情不需要經營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好的愛情需要經營,于是人們會想方設法增進和伴侶之間的感情,會花許多精力和時間想下一次約會要做什么,下一次旅行要去哪里。卻不小心忘記,朋友并不是那種會一直在原地默默等你“突然想起Ta”的、理所應當的存在,友情同愛情一樣,也需要刻意地維系和經營才能“保鮮”。
3.成年人交友本身就更困難
如果說兒時友誼是出于情感、彼此欣賞、玩得來;長大后的友誼則還會受到資源置換等利益因素的影響。同時,隨著年紀增長和社會經驗的豐富,我們也會變得更難信任他人,從而也就更不愿意吐露自己的真心。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交朋友”這件事本身的難度和門檻也就變得比以前更高了。
那么如何才能獲得交心的友誼呢?這事應該從兩方面考慮:
和周圍相熟之人成為朋友,以及維系和加深現有的友情。
1. 積極“發射”和回應友好信號
你可以多多向周圍人發出友好的信號,一個微笑,一句搭訕,一次主動發起的對話,一個小小的請求,都是你與他人建立聯系的契機。當你感受到身邊人發來的信號時,也要記得積極地給予回應,如果時常對這種善意的信號視而不見,你們的關系就很難脫離點頭之交。同時,觀察那些時常向你發射友好信號或回應你善意的人,他們可能正是那些也想與你成為朋友的人。
2. 拓展見面的場合
大多數我們覺得合拍、似乎可以發展成朋友的熟人,都是一些我們每天都會在同一個固定場合見面的人,比如,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同學、笑點相近的同事、經常光顧的咖啡店的老板……在這種情況之下,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動要求在你們必須要見面的那個場合之外見面,簡單來說,就是向對方提出邀約。
這樣做不僅僅能夠增進彼此的了解,給你們邁出從“熟人”到“朋友”的第一步的機會,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測試,看你們是否真的適合成為朋友,如果你們在單獨相處的過程中,話題始終無法深入,那你就要再找找原因、想想辦法了。
3. 主動敞開心扉
友情真正開始建立還有一個關鍵的元素,那就是個人信息的互換。通常情況是這樣的;當你們保持經常的見面后,有一方會先冒著暴露個人信息的危險,去“測試”對方是否會有相應的回應,如果雙方都愿意進行自我暴露,友誼之門就自然而然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