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整個心學的理論體系,“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這三部分是逐層遞進,進而組成了一個有機的完整、嚴密的心學思想體系.
我們再從王陽明的四句教來理解他的整個心學思想。
第一句:無善無惡心之體。
這一句表達的是世界觀,通過龍場悟道,王陽明悟出了:心即理,無善無惡是本心最自然的狀態,是心的本體,進而表達出天地萬物也應該是無善無惡的。
第二句: 有善有惡意之動
這一句表達的是人生觀,如果人的本心被私欲所遮蔽,那他的意識層面就出現了善惡之分,有了善惡之后,又不肯為善去惡,那他的人生觀就發生了扭曲。
第三句:知善知惡是良知
這一句表達的是價值觀,那什么是良知呢,當我們面對一個情境時,它不會導致我們的直接反應,而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做出一個快速是非判斷,這個是非判斷不是深思熟慮或理性推理的結果,而是自動閃現,迅如閃電,這個是非判斷的思維就是良知,它是由你內心自發、不經思索的產生的思維。
第四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一句表達的是方法論,人的本心會被私欲所遮蔽,我們的內心就像一個生了銹的銅鏡,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事上磨練去消除銹斑,達到內心沒有一絲的雜質,這就需要我們去事上磨練、實踐。
至于我們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陽明心學博大精深,需要我們慢慢去體會它的強大之處,我們需要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為善去惡,不斷的去磨練自己的內心,我們的內心自然就會強大起來。在我們紛繁復雜的具體事務中鍛造自己的心理素質,做到動靜皆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以此沉著冷靜,正確應對,最后就進入“不動心”境界.
歡迎關注我:
“一生伏拜王陽明、曾國藩,相交一起知行合一、修身養性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