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Jennyliu
№.1
如果在搜索引擎里輸入‘孩子不......’這3個字時,排在第一的是孩子不聽話該如何教育?
作為一個國民性的育兒難題,幾乎在任何場合都能聽到媽媽們這樣的抱怨:
為啥我說什么孩子都不聽?
為啥我說東孩子就偏偏往西?
為啥孩子都能聽懂我說的話,也能聽懂我的指令,但很多時候還是不聽話??!!
簡而言之就是:為什么和孩子講道理Ta就是不聽?
№.2
大腦發(fā)育構(gòu)造決定了孩子的非理性溝通方式
人的大腦分為兩個部分:左半腦和右半腦(以下不嚴謹?shù)谋硎鰹樽竽X和右腦)。
左腦掌控的是語言,空間,秩序以及邏輯等理性思考,而右腦則偏好非言語溝通,如圖像,音樂,情緒以及個人的經(jīng)歷記憶等等。
從孩子的大腦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幼兒(尤其是0-3歲的幼兒)是以右腦為主導(dǎo)
的。
一個情緒正常的孩子,本身就是個情緒能量體,再加上語言表達還沒發(fā)育完善,對周圍環(huán)境沒有掌控感,就會讓Ta隨時陷入被右腦控制和情緒失控的境地:具體現(xiàn)就是上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就變得不可理喻了。
其實,一個成人在情緒占上風(fēng)的時候,都很難保證不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何況是理智左腦還沒完全發(fā)育好,無法和右腦互相制約,互相協(xié)作的孩子呢?
所以當(dāng)孩子被他們的右腦控制,情緒過激時,父母們需要做的不是和他們說大道理,上思想教育課,而是要直接和他們的右腦對話。
№.3
和孩子的右腦溝通意味著連接
右腦主管的是情緒和感受,所以和孩子溝通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他產(chǎn)生共情和連接。
但是共情的目的并不是立馬消除孩子此刻的負面情緒或者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上去允許他和他的負面情緒共處,(順便可以戳這篇文章復(fù)習(xí)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共情允許孩子哀傷,是每個父母都應(yīng)該學(xué)會的事情)然后才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當(dāng)然,對于有些還不太會表達的孩子來說,和他們連接的最好方式就是肢體語言了,比如:擁抱,撫摸,輕拍,或者面部表情都是孩子樂于接受的可視化溝通方式。
記得在一個餐廳里遇過一對年輕爸爸媽媽帶孩子出來吃飯,孩子突然不知怎的就哭了起來,
而旁邊的爸爸沒有很焦躁,也沒有很生氣,而是把孩子抱在懷里,輕輕的拍著,然后還時不時的做委屈,哭泣的表情,
孩子立馬就停了,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眼前委屈哭泣的臉,似乎感受到了爸爸的理解和接納,然后很乖巧的靠在爸爸的肩膀上,安靜的感受著此刻和爸爸心意相通的感覺。
№.4
和孩子的右腦對話的正確打開方式
以孩子想要出門玩,但現(xiàn)在外面下雨,無法出門,孩子鬧情緒為例,該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的對話呢?
1)首先,先蹲下身子,保持你的視線和孩子一個水平,甚至低一點,然后平視或稍微抬頭直視他的眼睛。
這點很重要,這表示你尊重他,你關(guān)心他,你愿意聽他講話。
很多時候,孩子不接受的就是父母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
2)其次,用簡短重復(fù)的語言,表達出孩子的意愿
這對于1-2歲,話還說不清楚講不完整的孩子尤其有用,因為他們是因為語言發(fā)展水平制約了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愿,他們也著急,也很想要那個玩具,也想出門玩,但就是說不出來,所以父母一定要幫他表達出來。
比如上面的這個例子,你可以一邊指著大門,一邊說“哦~寶寶是想出門玩,出門,出門,出門!!現(xiàn)在,現(xiàn)在,現(xiàn)在就要”。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你理解他的意思,你懂得他的想法。
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這個過程需要家長反復(fù)重復(fù)多次,甚至十多遍,當(dāng)孩子陷入他的焦躁迫切情緒的房間無法出來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敲門,直到孩子把門打開,讓你走進去。
在一個網(wǎng)站上看到有個媽媽分享自己的育兒經(jīng)驗,說自己用這種方式去和她才13個月的大聲尖叫的娃溝通時,發(fā)現(xiàn)孩子前一秒緊皺的眉毛,拼命揮舞的胳膊,突然就放松了,整個面部表情就是:“啊,你理解我了”的豁然開朗。
那一刻,她感覺是人生中最喜悅的時刻。
3)模仿孩子的面部表情來呼應(yīng)孩子的情緒。
皺眉,噘嘴,嘴角耷拉下來等等,這些都是非言語溝通方式—也是右腦非常敏感的溝通方式。
但要注意的是,這個模仿度要掌握好,不要過度,要比孩子真實的情緒程度稍微輕一點。
不然,很有可能你的孩子會認為你在嘲笑他的情緒,另外,這種模仿一般在一兩歲的小孩子身上要比在四五歲稍大孩子身上更有效(因為大孩子的左腦發(fā)育的更完善)。
4)等孩子安靜下來,情緒不在高峰值后才進行理性溝通。
當(dāng)你和孩子右腦溝通,幫他把卡在腦子里的想法說出來了,孩子才能聽得到你講的話。
“不行哦~,現(xiàn)在外面下雨,我們只能在家里玩。”
很有可能,孩子聽到你的拒絕后,又開始情緒崩潰,沮喪的大哭,此時,我們可以選擇安靜的陪伴,擁抱,把手放在他的后背輕輕撫摸等等,去接納他的情緒,告訴他(“寶寶很難過”)。
或者,重復(fù)以上四個步驟,當(dāng)然這次絕對要比第一輪好哄的多。
又或者,孩子接納了你的意見,你可以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提供別的方案,繼續(xù)問Ta:“我們在家里玩什么呢?畫畫還是讀書?”
有時候,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個被瓶塞蓋緊的瓶子,沒有出口,憋得慌,又無法表達,所以只能大哭,大喊,大鬧,父母只要耐心一點,輕輕的撥開那個瓶塞,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而在這之前,所有的道理都是耍流氓。